奥运和设计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2008年,究竟是鸟巢惊艳了世界,还是北京奥运名扬全球呢?大家都傻傻分不清,在这剪不断理不乱的弯弯绕中,我们似乎明白了设计的意义,我们依托设计变得更美,也通过设计,将我们的世界建设得更特别,网易家居策划《奥运设计行》,追随奥运踏足的城市,一起发现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设计作品。
第二站:英国伦敦
站在伦敦的街角,一片片红砖砌墙,圆顶角楼,相较于里约奥运会的繁华热闹,刚刚过去的伦敦奥运会似乎褪去了四年前的浮华,回归平静。放眼望去,当地人们边喝咖啡边忙碌,而游客们则是四处拍照,四处体验,少了些人头攒动的观光,英国变得更加英国,伦敦也更加有韵味。
圣彼得堡大教堂
欧洲浓郁的宗教文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服饰、饮食与习俗,英国的建筑也融汇了宗教文化的精髓,人们一眼瞥之,便可心领神会。除了文化的浸透,欧式(欧式装修效果图)建筑的美观也是端庄而不妖艳,典雅且沉淀,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第一大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已经成为伦敦的地标性建筑。
圣保罗大教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轰动一时的世纪婚礼选址在此,也正是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
被誉为古典(古典装修效果图)主义建筑的纪念碑——圣保罗大教堂由英国建筑师C·雷恩设计,浓厚的文艺复兴风格是建筑设计散发的魅力,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案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美不胜收,两旁的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然而,历史悠久的建筑必定承载了历史无情的洗礼,1666年,一场大火将此伟大的建筑遗产毁于一旦。
经过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与其他建筑的重建不同的是,圣保罗大教堂的建筑多次重建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对于英国的意义就像黄河之于中国,不同的是,英国在自己的母亲河周边建立了很多绝美的建筑,而这些建筑流传至今,已经和泰晤士河一样,名扬天下,成为经典。
伦敦塔桥就是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也是伦敦的象征建筑,有“伦敦正门”之称,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 (楼梯 装修效果图)上下,内设博物馆(博物馆装修效果图)、展览厅、商店、酒吧(酒吧装修效果图)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
另外一个依泰晤士河而建的是议会大厦,原以为政治是枯燥的,然而我们陆续会发现政治建筑的美一点儿也不逊于展览建筑、观光建筑,尤其是在欧洲这种一步一景的国度。
议会大厦
议会大厦,又称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的政治中心,是19世纪中期英国最主要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物中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最高,97米高的钟楼也很引人注目,上有著名的“大笨钟”。
走在议会大厦的墙外,那些尖拱窗、优美的浮雕和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窗户上的石雕饰品都成为游客们镜头下一张张绚烂的照片。夜幕降临,议会大厦更显美丽,它的众多塔楼和针塔般的尖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样闪闪发光。
英国不仅有这些唯美建筑,本土的建筑设计师也自带光环走向了国际,若论及英国设计界之最,诺曼·福斯特当之无愧。
诺曼 福斯特
诺曼·福斯特是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因其建筑的成就太多,在1999年获得了终身贵族荣誉,成为了泰晤士河岸的领主。
虽然贵为一名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也曾有过一段被人扒开的“黑历史”,福斯特16岁辍学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曼彻斯特市政厅当职员,工作地点是一个具有维多利亚女王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也因此开启了福斯特的建筑天赋。
偶然的机会使得福斯特进入了建筑行业,也因此成为福斯特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后来重返校园的福斯特,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和他的小组成员完成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为人熟知的阿波罗17登月舱,一战成名,之后便一路开挂。
阿波罗17登月
福斯特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相互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
专家解读
田英莹是网易家居本期第二站伦敦专题专访的设计师嘉宾,作为一名在英国做了10年城市规划的设计师,田英莹对英国伦敦的奥林匹克公园设计最有发言权。
田英莹
田英莹设计师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与鉴赏能力,在建筑专业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平,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
从业20年来,田英莹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设计思路:“英国人在做这些规划的时候要花很长的时间,把各个方面的资源在前期也整合到位,也不会导致建起来的建筑以后空置,没人用。”田英莹用很实在的观点评价了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
英国奥林匹克公园
对于田英莹而言,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给她的最大启发在于“规划”的重要性,功能性单一的建筑是最不具备规划的建筑,长远的眼光、多次利用,是极大地发挥建筑作用的方式之一。“伦敦奥林匹克公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开始的计划就是将奥林匹克的投入和遗产作为振兴东部欠发达区域Stratford 的契机。”
奥林匹克公园俯瞰
原来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地址是伦敦东部的工业、运输、码头的废弃用地,周围社区比较混杂、贫困,无论是出于生态的考虑,还是秉持节约的原则,伦敦奥运会虽然没有博得出彩,但是空间规划与城市的发展确实做的很到位。“一开始已经考虑到了奥运会以后这些建筑和场地怎样有利于物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全方位重建。”
那么,伦敦奥运会之后,这里的奥运村到底落实了哪些规划?
田英莹在接受网易家居采访时介绍道:奥林匹克主场馆的外面已经成为了儿童游戏场,火炬塔前面也都是儿童游玩的旱喷泉!
原奥运村
当年的运动员村也改造成了经济适用小区。
原奥运媒体中心改造成了创意办公楼,有BBC Sport 台、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进驻,以及刚起步创业公司的灵活盒子空间。
田英莹除了十分赞叹英国的建筑设计的前期规划能力,对其贴近与服务民众生活的特质也大为赞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的)各场馆都为社区和体育俱乐部所充分利用,原本高大上的奥林匹克公园现在是非常有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小镇。
每一届的奥运都有着专属自己的特色,每一个国家也都有着独特的建筑,英国伦敦的设计放佛是童话里的城堡,赋予梦境的是我们对设计的期待,敬请期待奥运设计行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