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25日,一场来自米兰的视觉盛宴即将绽放上海展览中心。
在为期三天的展会当中,你可以“偶遇”意大利建筑、设计界最具才情、最富有创造力的蜚声国际的建筑师,也可以与中国设计明星周光明、杨明洁、张迪来场“邂逅”,当然,3天的时间里,你还可以遇到很多设计大咖,并聆听到他们通过各自的独特视角,来探讨中国、全球最热门的建筑、设计领域话题。
网易家居作为本次展览合作媒体,将为你带来现场报道;同时,作为大师班独家网络合作媒体,也将全程直播现场盛况。(文末有福利哦~)
Alessandro Colombo
这位建筑大师把意大利搬运到了上海
AlessandroColombo,Studio Cerri& Associati工作室联合创始人,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室内与展览设计硕士研究生导师,意大利展示设计组织IDEA董事会成员、多个品牌的艺术总监、多届Salone delMobile海报的设计者。
他与上海也颇有渊源——他曾经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的策展人和主设计师。继去年与SaloneShanghai 的成功合作之后,这位大师今年再次负责了SaloneShanghai的展会设计,将意大利的精华一滴不漏的萃取到上海展览中心。
Mario Bellini
60年,一份职业。这是一场漫步于设计、建筑和展览间的旅程。
Mario Bellini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共获得过八次金罗盘奖,作品中有25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列为设计珍品永久收藏。
多年来,他在意大利和世界其他地方创造了无数件艺术、设计作品,举办了大量的建筑展。2015年,米兰三年展中心授予他职业生涯金奖,并在2017年1月到3月为他举办了个人展。1991年,他还成为了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的荣誉设计师。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设计中,创作出了风格多样的作品,其中包括日本的东京设计中心、美国的Natuzzi America公司总部、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银行总部以及欧洲最大的会议中心——新米兰会议中心等知名建筑。
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Piero Lissoni
PieroLissoni是一位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指导。他的建筑和设计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获日本优良设计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奖、金罗盘奖、国际设计奖。他目前担任Lema、Living Divani、Lualdi和Porro公司的艺术指导。
PieroLissoni近来刚刚开始德国巴登市Roomers酒店130间客房和温泉的设计工作,此前他完成了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区历史悠久的David Citadel酒店的翻修工程、米兰De Padova和Fantini品牌新旗舰店工程、伦敦Lema品牌的精品店工程,米兰Alpi公司的商品陈列室和位于Sassuolo的Kerakoll设计实验室工程。在这些工程之前他还完成了Cassina、Living Divani、Porro等公司的一系列国际商品展示工程。
David Citadel酒店
Giancarlo Tintori
“曾有一个老师告诉我:生存的意义即是为了发现美与和谐。”
Giancarlo Tintori于1961年出生在意大利米兰市,1987年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系。
他还作为设计顾问参与过丰田公司、标致公司、意大利石油公司、法玛西亚公司(Pharmacia)的产品设计,与名导演Wim Wenders合作为阿里斯顿公司设计过产品。
Giancarlo Tintori曾为Dolce&Gabbana公司、Versus公司、Ferrè公司、Gucci以及GiorgioArmani品牌、Cassina公司设计了陈列和展示空间。多年来,他还在米兰、迪拜、莫斯科、日内瓦和上海为私人客户设计了许多高档住宅,并在中国做过多次学术演讲。
Cassina美国展厅
张迪
2007年毕业于伦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Bartlett)并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在2004年取得谢菲尔德大学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获得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资格。在英国期间曾就职于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Partner)以及RHWL建筑事务所。
2010年回国创建了WAA(未觉建筑设计事务所)并成为首席合伙人。2016年张迪获得英国《建筑评论》评选年度新锐女建筑师提名奖。
WAA的设计是讲故事的,讲述的故事是源于我们自身对所处世界的本能阐述。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建筑空间,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关于“人”与“场所”的关系的思考,我们的构想是希望能够重拾那些可能一度被淡化了对人本身的情绪和情感的挖掘。
MOCA_Atrium Gallery
Wo-er移动图书馆
周光明
周光明在西班牙求学期间受到欧洲文化熏陶,并累积许多欧陆旅行经验。在他的设计中融合了西方的逻辑思维以及东方美学的生活追求,在空间设计上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现代交流。
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情怀,周光明于2002年与朱彤云女士共同在上海创立了朱周空间设计,洪宸玮Garvin Hung随后加入。他们三人带领着团队在十年间打造了超过600个海内外室内设计项目,均获得了超高反响。设计作品遍及多元领域,包括公共、商业、酒店、办公高端住宅等。
周光明的设计哲学是以中国传统“框架”为思考脉络,空间的打造以“人”为主体,以“心”为出发,意图在当代人与空间的关系中,找到最适切的距离。
上海嘉定图书馆
全季空间
杨明洁
在浙大与中国美院完成七年学业后,杨明洁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留学,完成德国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并囊获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日本G-mark设计奖、美国IDEA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及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在内的近百项大奖。
在2005年回到中国后,他创办YANG DESIGN,成为中国最具前瞻思维的设计顾问公司。2013杨明洁创办的中国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在上海落成,其收藏的近千件工业老产品与创新设计作品展示了工业设计的历史、现代与未来。在2015年,杨明洁创办生活方式品牌“羊舍”。
融合了德意志逻辑思考与中国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NATUZZI、三宅一生、swatch等众多国际品牌的合作伙伴,从眼镜箱包到飞机内舱,从家居产品到智能硬件等领域均有高品质作品呈现。多年来与绿色和平、壹基金、亚洲动物保护基金所合作的系列公益项目则体现了他作为设计师所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
natuzzi品牌T-BOX多功能家居系统
羊舍秋季大片
跨领域艺术家米丘和独立设计师、数字艺术家张周捷,就设计如何将手工与科技相融合进行探讨和思辨。
米丘
中国第一代完全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家。曾获MOVADO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西班牙Inspiration and Design奖、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建筑与艺术杰出贡献奖。2006年任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年度庆典艺术总监。
米丘10年旅欧对艺术的研修,被誉为中国第一代完全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家。米丘的大量作品特别是他的行为、装置和大型环境作品都显示出跨世界、跨领域的对话意识。1996年回返中国,在上海成立“米丘现代艺术工作室”。同年获MOVADO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对于艺术与科技多重结合性应用的思考,使其两年后提出“ArTech(艺术技术综合体)”概念。其艺术作品“幸福生存”、环境艺术作品“WISH2000艺术计划”、“米丘工作室(北外滩)”、“陶家宅”等诸多作品均获国际大奖。2006年赢得西班牙Inspiration and Design奖之后,其大型作品《建构宣言》赢得同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建筑与艺术杰出贡献奖”。
在最新规划项目同里“千一世界“及泸沽湖”圣境宣言“中,米丘开始重新思考城市能量的作用力,坚持以艺术与科技为核心的城市并存理念。
米丘作品
张周捷
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为英国建筑师协会访问研究员,自2010年创立张周捷数字实验室以来,一直是数字创作领域的先锋实践者。
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立性、实验性和未来性,探索数字形态的演化及制造。张周捷认为,数字语境中的事物可以像自然界万物般生长变化,他所做的即是寻找其中的原理和迹象。他的作品主要关注逻辑的极简性、结果的多样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自然的理解。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并被众多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
张周捷作品
潘岩
谱空间工作室创始人,作为Domus创意青年100的建筑师代表,将与意大利著名设计专栏记者/策展人Annalisa Rosso一起在2017年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首日举行联合对话,共同讨论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设计一代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对话
(左起:杨东江,Gilda Bojardi,Claudio Luti,Francesco Scullica)
究竟谁才是意大利经典设计的缔造者?是意见领袖、创业家、公关、摄影师还是创意专业人士?谁才是意大利制造家具的创新的推动者?谁是让意大利设计享誉国际背后举足轻重的力量?《INTERNI设计时代》的中国版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东江将与《INTERNI设计时代》国际版主编Gilda Bojardi,还有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Claudio Luti,以及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及硕士生导师Francesco Scullica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
米兰国际家具(上海)展览会
2017年11月23-25日
@上海展览中心
@网易家居
参与留言
说出你想观展的理由
就有机会免费获得入场票
心动不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