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大概179万)能建一栋楼,还是在日本东京,你敢信?
前不久,YouTube频道果籽拍摄了一期视频,采访了一位在日本买地建房的香港小哥。
小哥叫Simon,在日本已经生活了6年。
他现在在一间户外用品公司做市场管理,工作比较稳定。
小哥的房子今年才建完。
这是一栋2层半的一户建,外观刷成了酷酷的灰黑色。
室内则装修成了美式工业风。
房子占地面积很小。
宽度大概3.8米。
直观感受,是真的很窄了。
用脚步丈量,大概是13步半。
深度包含门前的空地,只有8米左右。
整块地大概是30多平米。
只有一半可以用来建房子,所以房子面积只有十几平米。
左右还要各留出五六十公分的距离。
和邻居相比起来,这栋房子实在是太小了。
看看邻居家的大房子。
小哥在日本的工作比较稳定,想要长期发展下去,所以听了朋友的建议,与其一直租房,不如自己建一栋房子。
建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综合以前租房子的优缺点。
从计划到落成,总共用了1年时间。
实际上,真正的建造过程大概是4-6个月,速度很快。
因为房子很小,功能的取舍就很重要。
除了必要的收纳空间,哪些是要展示出来的,需要很清楚自己的需求。
设计风格上,小哥喜欢美式工业风,但考虑到成本控制,用了很多替代材料。
一楼设计成了小酒馆。
因为小哥放假时喜欢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喝酒。
所以在家里做了一个大大的酒柜和长长的饭桌。
这是他在日本生活了5年多的总结。
一楼主要是聚会喝酒的地方,二楼就是私人空间了。
二楼的小客厅,摆放了两张折叠椅。
小哥平时会在这里看电影、听音乐、看书。
这里采光很好,外面还有一个小阳台。
因为对睡眠环境没什么要求,没有设计独立的卧室。
平时都是直接的大厅铺一张床垫睡觉。
但是小哥也很重视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性,给家里装了智能家居系统,直接用手机语音就可以控制全屋灯光。
他觉得,现在这套房子最多只能容纳1.5个人生活,2个人的话还是太拥挤了。
1.5个人,是指朋友偶尔可以来玩或者短住。
楼梯的扶手细节。
卫浴间不大,但还是做了干湿分离。
从买地到建房,一共花了200万港币(约179万人民币)。
因为小哥工作稳定,银行还批了80%的按揭。
所以首付只要40万港币,月供不到7300港币,比租房划算多了。
200万港币在香港可能只够首付,他以前从来不敢想自己建房子。
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决定,还多亏了朋友的帮助。
朋友是一名建房管理顾问,拥有丰富的经验。
他说,像这种地皮不多,每年只有2-3块出售,入手比较容易。
而且地理位置也很好,距离涩谷只有25分钟车程。
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可以偷位。
按照规定,建筑高度不能超过10米,但是把整个地基沉降之后,就多出了将近1米的高度。
偷出来的高度变成了一个小阁楼。
现在被当做杂物间使用。
大叔还说,这种小房子建造利润不高,技术难度大,要找到有交情的团队才会愿意做。
日本是一个很讲究关系的民族,居住在这里有很多注意事项。
搬家当天,小哥带了香港的手信分发给邻居。
200万在香港可能都不够首付,小哥说,如果他现在还有200万港币,宁愿再建一栋理想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