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白住的老洋房,位于上海虹口区溧阳路,距外滩仅4公里。
洋房的建筑风格是维多利亚式的:双坡老虎窗、拱券式连廊、歇山式屋顶······设计新颖独到。
如今,洋房的年龄已逾百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张越白和母亲凤巧琴,蜗居在27㎡大的会客厅里。
房子的墙壁和地板都已经开裂、漏水。
居住空间原本就狭小。张越白还有一个巨占地儿的职业——大部分时间在家工作的昆虫标本师。
24岁的张越白。
他的房间仅6㎡大,却需要同时承担工作、标本收藏、休息三个功能。
双层床实现了下层工作,上层睡觉的功能划分。但整个空间依旧显得无比逼仄狭促,收纳空间也严重不足。
双层床贴墙放置,进入工作区的通道就只剩43cm宽。只要张越白稍微再长胖一点,就算是侧着身子也无法进去。
张越白每个月一万五的工资,基本上都「月光」在了这个爱好上面。毕竟,张越白的梦想可是以后开一家昆虫博物馆。
更让人震惊的是:光是他的昆虫标本,就有一两千件。
张越白每个月一万五的工资,基本上都「月光」在了这个爱好上面。毕竟,张越白的梦想可是以后开一家昆虫博物馆。
原本27㎡大的单间,被隔成了两室一厅。
客厅没有窗户,拉上门帘自然光线被阻隔。白天要是不开灯,整个空间都变得昏暗。
母子二人各自房间的分隔,都是靠衣柜等大型家具以及布帘,上半部分没有遮挡。这导致房间既不隔音,也不隔光。
因为房间内收纳空间紧张。母亲的床上方,还用隔板搭出了一个5㎡的储物间。
家里唯一能晾晒衣服的地方,在张越白书桌旁的窗户外。
要是碰到个雷雨天,儿子正痴迷于高精度的昆虫标本制作,母亲则在旁揪心晾在窗外的衣服会被淋湿。
由于洋房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房间内部原本的木结构隔断与房屋主结构相连,强行拆除的话有可能会影响整个洋房的安全。
改造后。推开房门,客厅原本的杂乱气息一扫而净,只剩下黑白灰三色营造出来的干净与敞亮。
客厅最吸睛的就是用卡座式柜体、投影幕布打造出的观影会客区。
地板重铺了防水地板,墙壁也用钢网重新进行了修复加固。
收纳功能则被隐藏在座位背后的大衣柜、座位下方的柜子里。
由于老洋房内不能违章搭建厨房,客厅的进门右侧简单放置了冰箱、烤箱、微波炉等厨房家电,其余部分也全部做成了收纳空间。
客厅的采光问题也通过隔断墙体上方的双层艺术玻璃解决,透光不透影。
在不能改变原本房屋布局的情况下,原本张越白的房间变成了母亲的房间。进门右手边就是母亲的阅读区和喝茶休闲区。
洗衣机隐藏在靠窗的下方柜子里,上下水的问题也通过用水管包围建筑一周得以实现(原本的洋房会客厅没有布置上下水管道)。
房屋内部还加装了集烘干杀菌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晾衣架,能够轻松应对上海每年4到9月的漫长雨季。
床头上方是设计师自制的一面艺术墙,左右两侧还贴心地挂上了张越白父亲写下的字。
张越白的卧室。环绕式收纳柜好像直接做到了屋顶,在暖黄色灯光的映衬下,每一个标本都有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
上面预留出来的空间便是张越白的休息区所在,通过用收纳柜打造的木梯就能到达阁楼。
床的面积也比原来的1.2米大了很多,床旁边还做了书柜。
张越白从小就喜欢到野外去抓虫子。今年24岁的他,已经有长达9年的昆虫标本制作经验,从事昆虫标本师的工作也有5年左右的时间了。
比起本名,他更喜欢别人叫他「蓝图斯」。滚妹顺手百度了一下这个名字,才发现他是中国蒸汽昆虫创始人兼领导者。
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客户订做高定昆虫标本,剩下的时间就留给自己进行机械昆虫相关的艺术设计。
别看张妈妈嘴巴上天天抱怨,但是儿子以后要做一个昆虫博物馆的愿望她却非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