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自由是什么?哥哥姐姐年代的自由是看几本课外书,是可以做点他们想做的事情。我们自小就没有人阻拦得住我们看课外书或干别的什么,于是我们希望的自由就是可以不做作业、不上课。于是,自由于我们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重要的还在于可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婚”的意义也正在此——有不做的自由。
  无奈的“不婚”状况在70年代初出生的这一代人中确实较普遍。但过分追究潮流时差的责任是片面的。在80年代末他们开始进入花样年华时,同样有着众多的选择机会。那时的他们,可能过分关注伴侣的条件,过分恐惧失败的婚姻,亦或过分害怕即将承担的责任……流水落花,年华老去。这中间,也许有着一种偶然中的必然?
专题制作 编辑:秦燕兰

  选择单身,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为了追求时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大龄未婚者,是经历了几次失败的感情后,到了尴尬的年龄,才无奈地选择独身。
  根据婚姻专家对上百对不愿意结婚的不婚族男女和已婚男女进行的对照调查发现,“不婚”男女对婚姻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
  已婚的人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较低。大规模的国民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已婚者的性生活质量普遍要比未婚者高。
  婚前便已同居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衡量出彼此是否合适的夫妇,要比没有这么做的夫妇拥有更加令人满意、更加持久的婚姻。然而,那些在结婚前同居的人,更可能拥有不满意的婚姻和高得多的离婚率。理由是,未婚同居者可能是更加怯懦、更有可能在问题出现时选择放弃的人。
  人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辈子仅仅停留在一场婚姻里,因为现在人们的寿命比以前长得多。事实上,典型的一例婚姻的时间跨度,在过去50年内没有多大改变。
  与保持单身相比,结婚更有可能把女性置于家庭暴力的危险之中。大量的研究表明,未婚女性,尤其是和男人未婚同居的女性有相当高的危险和家庭暴力联系在一起。一个理由是,一个做了丈夫的男人不愿意让家庭暴力存在,因为他们更愿意融合在大家庭和整个社区内,而这种社会力量有助于制约男人的暴力行为。
  同居其实就和结婚一样,只不过是没有那张纸罢了。很显然,同居有时候不能带来婚姻所能带来的好处———身体健康、财富和精神的愉悦。因为同居者往往更加注重个人的利益和个性,而较少地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在我们的都市生活中,有一类这样的男人:他们经济独立,拥有自由的生活空间,但他们一直走在婚姻的大门之外——
亦然 男 33岁 中学教师
  婚姻对于我而言,就像考试。上个月我从婚姻登记处那里败下阵来,这是我第四次“考试”失利了。 
  其实,我从来都不拒绝婚姻,甚至一直十分向往婚姻。刚刚考上大学那会儿,我遇到第一个女友,那时我常常幻想着幸福的那一天:圣洁的婚纱,鲜艳的玫瑰,公主般的新娘,天堂一样的家园……但是,这段恋情随着大学的毕业就灰飞烟灭了。她能留在北京,而我却不能。她来到我面前说:“小然,你真的要走,要回老家吗?”我说:“不是我想走,而是我无法留下来,我也不想离开你呀!”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所有挽留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严酷的就业现实让我第一次经历了“考试”的失利。婚姻如同人生的考试
Andy 男 25岁 迪厅DJ
  我完全没有结婚的打算,也对结婚没任何兴趣。我有过很多女朋友,有的提过要结婚,有的压根没提过,不过结果都一样——分手。   
   July是我最歉疚的女朋友,认识她时我才18岁。那时我刚刚高中毕业,高考落榜,找不到工作,整天无所事事,惟一的本钱就是中学时练过六年吉他。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吉他店,我常常去他那里帮他看店,顺便免费教教来买琴的初学者,既能促销又能得到成就感。
  July来的那次,只有我一个人在店里。她见到我时眼中微微发亮,脸上略带羞涩的一笑,这一笑彻底俘虏了我。与她的相处过程简单而充满快乐,July几乎就像一张白纸,我可以在上面肆意地发挥我的经验和创意。很顺利,她成了我的女朋友。不久,她搬出宿舍和我住在了外面。结婚游离在我的生命之外
千江月 女 27岁 编辑
  那天曾志回来说,这一届MBA要去苏州上学,我的心就一个劲往下沉。   大学毕业时,那些曾经的神仙眷侣们一个个都劳燕分飞了,只剩下我和曾志是硕果仅存的一对。当初为了都留在西安,也是颇费周折,我们都是对爱情有信仰的人,相信相爱的人相扶相携一起走,便会无所畏惧。
  曾志许诺说等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基础后我们就结婚。可谁料想,上班才半年,曾志的公司就要派他去成都分公司负责一个项目。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经历过毕业找工作的艰难,我们谁也不敢轻言跳槽,虽然曾志说由我来决定,可我也可以感觉到他内心的蠢蠢欲动,每个男人渴望事业的成功,曾志已经为我放弃了太多。问君婚期未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