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专题制作 编辑:秦燕兰
  
  东东,30岁,自由职业者
  1973年出生,现仍独身,在北京、广州都生活过。最终选择北京的理由除了喜欢以外,就是因为事业和房子都在这儿,没办法再漂了。早几年老妈总是敦促我快结婚,老妈说“无妻无家”,我不相信,今年我已经30岁了,老妈不再催我结婚了,可她又说应该买房了,有房有根嘛!这回我相信了。
  我买房子是在去年非典期间,工作停了,大把时间没事做,我就一个人满世界遛,起初我想在北师大或北大附近买房,因为我特别留恋大学生活。但是后来我发现越是靠近大学,尤其是名校附近的楼盘价格越高,最终我还是放弃了。直到一个朋友在南城买了房以后,我才觉得老城区是很有魅力的,现在人买房子很大程度上在考虑升值的问题,其实那不是你能把握的。买房子最重要的是为生活,生活是很朴素的。把因果关系降低到最简单,真正喜欢就可以了。
  亲情提示:地理位置很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氛围。[全文]
  老宋,36岁,私营业主
  月收入不详,女朋友出国后变成单身,一年前又买了自己的房子。
  女友没去英国前,我们住在我父母家里,虽然父母家很宽敞,但是很别扭,我和女友都希望住在离水近一点的地方,当时买我的第一套房子时,我只考虑了这一点,我是晚上去看的房,位置在珠江南岸,站在楼上就可以看到珠江(那时珠江还没污染得那么厉害)和广州大道,我还在想:“总算如愿以偿了!”可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由于是靠马路边的楼,我早上经常被惊醒,呼啸而过的汽车就像从我头上开过一样,让人几乎崩溃。我住的那个塔楼叫筒子楼更准确,一梯15户,夏天想把门打开透透风,切记一定穿着得体,否则就会“走光”,私密性太差。后来我又搬回了父母家,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购房经历。
  亲情提示:计算你的存款和未来五年时间的收入水平,不要负担你能力范围之外的房子,多多非善也![全文]

  花子,35岁,国家公务员
  业余时间做某杂志的兼职编辑,由于文笔清秀,收入也算“丰”了。
  我今年35岁了,未婚,独身的结果使我可以有很多时间来思考问题,同时也学会了自己和自己商量事情,基本上可以独自“撑起大半边天”。去年年初,我开始有买房的念头(其实是因为手上攒了些钱,不花难受),女人需要独立这是人所共知的,可应该独立到什么程度?我的标准就是供得起房,很实际,也很准确。
  记得在电视剧《过把瘾》中,那个女人可以因为一套房子就轻言爱情,她很坦然,没有一丝地勉强,我现在越来越能理解她。我不是很“另类”的人,即使我结婚,我也会给自己买一套房,让自己拥有独立被收藏的空间。
  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陪伴只是意义,其实单身是所有人的状态,即使是成了家的也一样。
  亲情提示:货比三家,多比较多记录,不能盲目冲动。 [全文]

  贝宁, 27岁, 自建贝宁动画设计工作室  
  内心纵有千言万语,也只会用动画思维。
  其实我买房的理由特简单,租房租“恶心”了。我从上大学时就开始租房,在   上海呆了七年,我搬了几十次家,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每搬一次家就得扔一大堆东西,然后再买一大堆东西,这样周而复始地搬家像是恶梦,我必须买房。
我觉得买房子跟买白菜没什么区别,你就不能听开发商的,什么精致生活,什么欧陆风情,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适合你的?就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别把自己那么轻易归类。说起房子就一定得说说车,我是在买房前买的车,很流行的POLO,红色的,这个车可是立了大功了。我每天浦东、浦西地奔着看房子,没车就不行,跑几家就累了。
  亲情提示:想清楚,别被花花绿绿的广告左右,买房子和买白菜是一个道理,纯粹些就行。[全文]
资料来源:时尚家居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