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31”土地大限来临之际,正当广州国土局加紧“追缴”土地出让金时,省市税务机关又掀起新一轮对房地产公司的“催税”行动,加上一些工程队追讨欠款,以及各大银行加紧“逼债”……不少广州地产商陷入了“饥寒交逼”之困境。
  今年8月6日,广州某著名地产集团旗下项目公司——广州信×房地产有限公司因拖欠农业银行债务,以致大量的商铺、住宅、车库被广州中院查封。

  然而早在此之前,该公司开发的柏涛雅苑销售工作便已停止了两个多月,而楼盘建筑也因地产商拖欠建筑施工队工程款而停止施工多时。

  有业界人士戏称,如今广州楼市到处都是四处“找钱”的地产商,此话虽然难免言过其实,但却也道出了目前广州不少地产商所遭遇之困境——广州地产企业开始直面一场史无前例的“追债”风潮。【全文

专题制作:陈彬 作者:黄博华
 

一些地产商存有侥幸心理错误地预测真正的市场手段不会来得那么快,故而一直拖着不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此前广州地产商手中握有大量经营性协议土地,至今没有缴交土地出让金者依然极为众多,“8.31”大限前需要限时补缴的经营性协议土地出让费“不下100亿”!

这对于目前众多因宏观调控而正深陷困境中的广州房地产企业而言,无疑于“雪上加霜”。【全文

  广州房地产企业所欠税款金额极为巨大,动辄数百上千万元!而且拖欠时间也较长。

今年7月底,广州市国税局首次向社会曝光今年的13家欠税企业,其中房地产企业占了7席,超过总数的一半,广东冠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房企成为最大的“欠税大户”,总欠税金额为4300.19万元。

  在目前广东省广州市税务机关加紧追讨欠税工作的严峻形势下,广州地产企业又将正面一场严酷的考验。【全文

  广州楼市频频爆发地产商“诚信缺失”:今年6月18日,翠湖山庄的部分物业在广州市物资拍卖行拍卖,据悉市场反映甚为热烈,但是参与拍卖的建行广州市分行东山支行却对此深为头疼。

  8月20日,黄沙大道辉洋苑便因为地产商擅自将法院查封的房屋对外出售,而被荔湾区法院查封了该楼盘的售楼部……

  在金融风险日渐剧增之情况下,近期广州各大商业银行不得不纷纷加大“催逼”房地产企业归还贷款力度。广州地产企业再次遭遇严峻考验。【全文

  多年来,为了争取项目工程,广州不少建筑工程队不惜“带资垫资”为地产商开发项目。今年8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促使各地政府纷纷加快清理房地产商拖欠建筑工程款问题,众多建筑工程队也开始“理直气壮”地向地产商追讨工程施工款项。

  于是,广州诸多房地产企业,又开始正面建筑工程队日趋紧逼的“追讨”工程款行动。

  国土局“追缴”土地出让金,税务局“追讨”欠税,银行“催逼”归还贷款,建筑施工队“追讨”工程款,广州地产企业开始直面一场史无前例的“追债”风潮。【全文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评论说,中国地产商外强中干。全国3.2万家房地产企业,平均负债率高达74%左右,2003年欠债总额已累积至4300亿元,占全年房地产投资额近四成。

  拿地地产商银行贷款占70%的经验值来计算,全国3万多家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规模只有1000多亿元,平均每家地产企业都欠银行至少1000万元。事实上,这个欠债数目肯定更多,因为,现实中地产开发的套路还是空手套白狼。谁也说不清地产商到底有多少钱,或者说,他可能根本就没什么钱。【全文


以往靠“关系”拿地好像是房地产开发一个铁的定律。过去一些企业没有资金,但凭借种种关系拿到了土地,这些企业自己不进行开发,多是希望转让手中的土地,通过土地差价来实现暴利。[详细]

一块地皮没关系的人拿5亿元,有关系的人拿3亿元甚至2亿元。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位老总披露:“我从来就没有从正规渠道批到过地皮。”[详细]

  近年来,全国各地房地产业涉税案件的数量、案件发生率、查补税款都有明显增加,已普遍成为偷逃税重灾区。

  主要表现在:在销售商品房时,不按规定向购房人开具发票,隐瞒销售收入;少报税款或逃避纳税;不按配比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以假发票虚列成本,致使企业亏损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商品房代销商不按月向房地产开发企业结转售房款,造成税款不能及时入库;长期拖欠税款等。[详细]

  溯源房地产商起家的秘密,不二法门就是银行贷款。一些房地产商在项目开发之初,启动资金就是向银行借来的,一旦贷款到位,抽逃自有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

  开发商引发的房贷风险,表现为:一是善意违约。开发商将购房款入账后,但不能按时交楼或交楼不符标准,由此引发购房人停还银行借款。二是恶意诈骗。开发商以其关联企业名义"购买"自家房产,用以筹措资金,甚至伪造购房人诈骗银行资金,一旦到手,就挪作它用,甚至携款潜逃。

  由于现在建筑企业过剩,每个项目都会有七八家建筑企业来竞争,开发商往往只需付出少部分的钱用于买地,工程款都由建筑公司先垫付,直到主体结构完工。但建筑企业为了转嫁风险,也要求它的下游企业垫资,同时拖欠下游施工队的工资。这就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欠款链条。

  广州已完工未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工程合计32项,竟然拖欠工程款3.36多亿元,市建委日前公布了一批拖欠工程款的黑名单,确定在2006年上半年以前基本完成清欠的目标。[详细]

  媒体炒作的花样很多,阳光、绿地、海景,污水四流的地方可以被说成天堂。开发商都培养了一些记者,形成一个内部圈子,他们定期写吹捧新闻,制造概念。

  物业管理是开发商吸引业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成了开发商的替罪羊。开发商故意混淆开发商和物管公司的关系,看起来是同根所生,实际上并没有隶属关系,但楼盘问题的实际责任承担人却张冠李戴到了物管头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