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未来的设计趋势不再拘泥于风格而是着重于风格所表达的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可能未来的设计趋势已经不再拘泥于设计风格而是关注与设计风格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习惯。我们今天请来了几位设计师来共同探讨中国室内设计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才能够做到既基于风格又高于风格的设计?
烜立
广州茵特拉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苏康海
马斯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设计师
余梵
广东广美建筑装饰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京
壹里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
黄子科
广州柏司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董事
烜立
 
 去风格化是让设计更加有包容性。从社会负责人到个人,单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就觉得就这是去风格化,如何去,其实给了我们一个难题。


 但是从我们的设计说我觉得设计还是要从传统中来,传统中去,因为传统的就是对风格的认识、认知,甚至是内涵,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去言语,如何去讲到去风格化。


 首先要学风格,对风格化这种文法的定义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为他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多的,或者是区域性很广,或者民族性的,就是很广泛,也可以从微观的来说就是针对你个人,每个人的生活方面,衣着打扮也好,其实都有自己形成特有的风格。

苏康海
 
 我觉得风格本身就是人文化的体现。尤其是经典的艺术风格更是前人的一些精华所在。所以,它既是后人再创造的框架,也是前人知识的一些智慧结晶。所谓去,我们的理解是引导我们要非表象化。就是说弱化表象的这个教条抄袭,扁平化、同质化的一些复制。


 这种风格的理解应该深化一些,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里的欧式、简约等的这种理解。


 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尊重。因为有一些人,都是以为只要把这个A跟B搭在一起就是一种文化,但是,文化传承背后的很多历史沉淀,有些东西不能开玩笑。有一些东西你怎样都可以,我觉得以后会有很多多元化的发展。但应注重一种人性化方面的捆绑。

余梵
 
 我觉得这个议题很好。其实我们不是在讨论这种设计如何去贯通,而是我们怎么去运用这种不同的风格创造一种可能是新的融合出来的设计。


 但是这种设计组合会很多,因为不同的东西可以组合的几率很高,然后,可能跨度很大,像现代的很多的跨界设计,有些建筑师可能去做产品设计。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其实也是一种去风格。


 我觉得应该是更加多元化,因为风格化不是弃而是融。你的思维更广,视野就更开阔。不单纯是欧式、复古、传统或者是现代。甚至会出现一些仿生等的产品出现。对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好的事情。可以不停向前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回到对传统深入的了解。

李京
 
 文化是不可以混搭的,因为文化他所繁衍的是地域、民俗、文化、宗教这些东西,如果说是形式上的一些混搭,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混搭,我会联想到一个我们中国功夫。什么招式是一个基础,练功夫的时候会练很多的一个基础,到使用的时候就有招变无招,我们用的那种所谓的一些文化元素其实就是怎么样去掉,一个特定需求的时候,就是用我们的功力把他配搭出来的那种感觉。


 我的理解是产品设计和室内设计发展的线性是同样的,带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去风格化的就是一种逻辑蜕变,他就等于说审美逻辑不再是传统,不再是要求苛刻的。所以这种蜕变是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往上的,对产品的影响是根据其功能性和市场的需求。跟纯粹的室内空间有一点的不一样。

黄子科
 
 我觉得混搭也是一种风格。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中西文化已经不再是准确了。

 

 在座各位都是中国人,如果中间坐一个外国人,他是金头发的,绿眼睛。你不会排斥他。这种文化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一些延伸的文化。


 所以混搭也是一种高度的体现。我认为传统的观念,所谓去风格化的化,也可以换成是融,融风格化。

 

  网易家居:各位网易家居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我们本期的名师设计汇。近些年,设计界不断对关于对固有风格所设定的设计理念的反思。我们今天请来了几位设计界的大师来共同探讨中国室内设计未来的趋势是怎样的?我们如何才能够做到既基于风格又高于风格的设计?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的设计师,他们分别是广州茵特拉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烜立、马斯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师苏康海、广东省美术设计装城装修工程有限公司余梵、壹里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李京、广州柏司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董事黄子科。

 

在座的几位,未来的设计趋势不再拘泥于风格而是着重于风格所表达的生活习惯和人文精神。那可能未来的设计趋势已经不再拘泥于设计风格而是关注与设计风格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习惯。我们目前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仍然会去学风格,因为他只有懂得这个风格才能够知道风格背后所代表的文化。那么在座的几位设计师你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如何才能够去风格化你们的设计?

 

探索去风格化与其包容性

 

  烜立:在我的角度来说,去风格化是让设计更加有包容性。整个社会负责人到个人,单从这个层面来说,我就觉得就是去风格化,它既是如何既去其实的确给了我们一个难题。但是从我们的设计说我觉得设计还是要从传统中来,传统中去,因为传统的就是对风格的认识、认知,甚至是内涵,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如何去言语,如何去讲到去风格化。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意见。

 

  网易家居:所以我们还是要先学习风格。

 

  烜立:对,你首先要学风格,对风格化这种文法的定义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因为他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多的,或者是区域性很广,或者民族性的,就是很广泛,也可以从微观的来说就是针对你个人,每个人的生活方面,衣着打扮也好,其实都有自己形成特有的风格。

 

  苏康海:首先,我觉得风格本身就是人文化的体现。尤其是经典的艺术风格更是前人的一些精华所在。所以,它既是后人再创造的框架,也是前人知识的一些智慧结晶。所谓去,我们的理解是引导我们要非表象化。就是说弱化表象的这个教条抄袭,扁平化、同质化的一些复制。

 

  网易家居:就是不要做那么浮,那么表面吗?

    

  苏康海:是的,对这种风格的理解应该深化一些,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里的欧式、简约等的这种理解。

    

 余梵:我认为所谓的去,是无法做到的。就刚才我们讲了所谓的历史、文化、背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历史。对于我们来讲设计说的所谓的去就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在所有的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一个国家他上升到一个世界经济体制后,他的文化也会从整个的世界上去进行一种带着融合和包容性的。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他可以融入国际的射影,各种风格可能在设计一个空间的时候,就进行了一种融合性和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全达不到所谓的去风格。因为风格它本身就是来自于某个地域人文的,特殊的生活的一种形态。所以说我们认为是做不到纯粹的所谓去,你再怎么去融合,我们认为最多是在所谓的风格化当中的一个空间里面融入了一些各个风格的一些元素,之后进行了一些创新。它的表象不会特别的明显让你没办法说他是一种纯欧式,或者是一种纯现代的,还是一种中式的,作为设计师他是把所有的这些文化元素进行一种很好的融合,形成一种特有的走进这个空间里面让你感受到这种各种的文化氛围都可以有,而且感受到这个家庭的这个空间的生活的一种国际化的射影。

 

  李京:我是这样理解去风格化,有点像我们现代风格和后现代,这种结构和被结构的一种关系,相对风格论来说是一种打破,等于是一个后现代的就是一个结构。实际上是就涉及本质,涉及的本质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设计师的价值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去创造一些所谓能够存在的一些东西,我觉得去风格是一种再生,从在大学到出来工作以后,一直持续在风格化的学习中,要成为去风格的大师,成为一个有独立精神设计师,必须经历这一步,可能不叫去风格,也可能是另外的一些其他惯用的名称,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联系的,去风格是相对风格来说的一种结构。   

 

  黄子科:首先要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去风格化这个话题其实是现代的人可能已经不想用一种风格去看了一个人、一个理念或者一个东西了,刚才设计师的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是不存在去风格这样子。因为风格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认准一个东西他所体现出来的,他都有他自己的风格,你一堵白墙,你加什么东西进去?你没加东西进去他就是集体主义,加了任何东西,比如说线条,那也有分中西,它的广义是非常广的,我理解的去,应该是讲一种叫泛风格,泛风格就是我对所有东西的一些理解,然后我怎样通过这个受众满足他的一个需求,然后去设定他想要的一些生活情感的东西。我怎么去融入?怎么去体现?怎么去体验?所以这个是应该是泛风格化,或者是中心化。

 

混搭不等于“乱搭配”

    

  网易家居:对,我挺同意刚刚各位设计师的观点,就是不管是子科说的泛风格化或者是烜立说的风格的融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可能有更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更加关注于用户的心灵需要,然后再考虑这个空间应该实现哪些功能。所以这样子会不会就产生各种文化元素的混搭?

 

 烜立:我认为混搭是一种新的创新,一种新的思想而形成沉淀之后的一种深华。所谓去风格化,其实是对于设计师提出来了的一种新要求。可能我们以前往往在做一种很纯粹的风格,有很多的大师们能借鉴的东西可以给到我们,混搭是一种纯粹的对风格的文化理解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对空间的一个理解。

 

  所以说,我认为他其实对我们提出了很新一种要求。而且这个方面的话,我认为在一般的年轻的设计师当中很难做到混搭,把混搭和所谓的文化放在一个空间里面,欧式的、中式的、现代的放再一个空间里面他是互相的一个如何的融合和协调,而且他都不是固定存在的。但是他们每一个有时候特别有特点,在一个空间里面,他是那么的协调,这是要很高要求的。一般人其实是很难做到就是说一种很好的一种混搭风格。所以这块也是我也要不断的去追求和探讨的,去学习的过程。

 

网易家居:是不是混搭做不好就做成了混乱?

 

  苏康海:那一定会的,因为混搭一旦混搭不好,他就没办法融入,就好比我们今天在聊这个,我们今天是很和谐的,是聊一个共同的话题,所以说他有主线的,他有思想体系的。所以必须要站在一个表面上是不同的元素,但是他的主线思想体系是一致的,他是派生出了各个元素。

 

  余梵:首先文化是不可以混搭的,因为文化他所繁衍的是地域、民俗、文化、宗教这些东西,如果说是形式上的一些混搭,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其实混搭,我会联想到一个我们中国功夫。什么招式是一个基础,练功夫的时候会练很多的一个基础,到使用的时候就有招变无招,我们用的那种所谓的一些文化元素其实就是怎么样去掉,一个特定需求的时候,就是用我们的功力把他配搭出来的那种感觉。

 

  烜立:我挺赞同这个观念,因为混搭来说,针对这个词,我有时也在自己单位里面在运用,混搭到底是正确的还是应该把他混搭改为包容呢?就文化来说,不仅中国文化,而且国外文化,其实也有个主线,区域文化的延伸他有一定共共通性,就是离水源近。像我们中国的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然后就是国外的像那个尼罗河,或者其他的河流亚马逊,他文化是有个延伸但是这个提升到比较高的一个层面上去。假如我们设计就是从混搭然后为什么要转为包容无论对谁,其要求会更高。可能现在还行不通,但我相信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像刚才烜立说的,我们室内设计是和建筑设计师之间的距离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余梵:我觉得混搭这个词其实在很多时候感觉是一个不是特别感觉好的一个词。因为混搭实际上是混合了一种或者是几种搭配。而不是真正的混搭,我理解的混搭应该会是在整个系统里面更加完整。我觉得现在还不具备说特别完整的这种系统,现今,我看到一个设计的状况,不觉得说有非常好的所谓的混搭。我们今天讨论混搭的原因,是觉得有很多种风格,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去风格表现一些东西。英文的混搭有两个,一个是mix一个是match就是不同的一种意思,混搭是不同的。我们要追求的可能是就是像刚才说的一种新的融合再创造,然后可能诞生一些所谓的混搭出来的东西。所以现在你看到很多中式或者是新东方,他这种已经是混血的了。有一天可能有一种伟大的新的风格会出现,这个过程中普遍就叫做去风格,或者正在去掉一些风格。

 

 李京:我觉得混搭也是一种风格。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中西文化已经不再是准确了。在座各位都是中国人,如果中间坐一个外国人,他是金头发的,绿眼睛。你不会排斥他。这种文化在这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一些延伸的文化。所以混搭也是一种高度的体现。我认为传统的观念,所谓去风格化的化,也可以换成是融,融风格化。

 

  余梵:我认为混搭,我们不能表面的理解是拿来主义,他是一种很严谨的思想体系,一种深层式的思想的派生,比如说我的思想是疯狂的,他的从生下来接触的土壤文化,从甚至说我的DNA全部是中式文化,但是我们对国外文化的理解,或者说我们的生活走近了一些西方国家之后,对他的理解和派生出了一些西方文化,在做东方文化和中式风格的时候,把西方新的东西融进来。混搭的这种表象里面去探讨他深层次的系统社会上面去思考,可能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黄子科:我觉得这个议题就是聊的很好。其实我们不是在讨论这种怎么去贯通,而且我们怎么去运用这种不同风格创造一些,可能是新的一些融合出来的东西。但是这种组合却很多,因为他不同的东西可以组合的几率很高,然后,可能跨度很大,像现代的很多的跨界设计,这些建筑师可能会去做产品设计。其实他也是一种去风格。

 

  苏康海:就是他思想体系是非常严谨的,他不会有断裂,所以说它的,那怕他一个室内设计师或者一个建筑设计师他去设计游艇设计其他产品你看他设计出来的,都是有他独特的思想体系他涉及出来或者说不会比别人专门做产品设计要或者说要逊色。他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他这就是他思想的体系而延伸出它的所谓的行为而产生的这个,是这个原因。

 

  烜立:非常赞同这个。因为因为会联想起那个梁子廷他做的,梁老师做的那个墨斗的那个洗手盆 烜立:实际上你说混搭是什么风格呢?有时候会觉得点奇怪。但是他是在市场获得认可的。这种是一种过程中的一个去风格。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系统,我们用自己的系统去做其他的东西可能就已经是一种混搭的开始。我觉得做设计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很多人开始回归中国的东西,传统的东西,我们自己有独特特色的东西。

    

文化融合对产品设计影响

  网易家居:其实大家已经聊到了产品方面了,刚才烜立已经说了,包括我们作为室内设计师其实也要接触到很多产品的选择去怎样去搭配一个空间,既然大家刚刚都觉得现在的设计这块就是会受到文化融合的影响,去做到更多的包容,那么你们觉得这种趋势会对产品的设计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烜立:我觉得应该是更加多元化,因为风格化不是弃而是融。你的思维更广,就更多了不单纯的欧式、复古、传统或者是现代。甚至会出现一些仿生等的产品出现。对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好的事情。不仅停往前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回到对传统深入的了解。

    

  苏康海: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尊重。因为有一些人,都还是以为只要把这个A跟B搭在一起就是一种文化,但是,文化传承背后的很多历史沉淀,有些东西不能开玩笑。有一些东西你怎样都可以,我觉得以后会有很多多元化的发展。但应注重一种人性化方面的捆绑。

 

  余梵:我们讲空间,是为谁服务的,为人的生活的状况服务,不是单纯的做了某些造型、做了视觉有冲击力的东西。我们一切是为服务,所以我们还在根据他本身对这个项目的定位状态来走。所有设计的这些空间不是纯粹的。他有他的属性,这个项目这个空间有他的属性,有他的定位,他的定位决定哪儿,我们设计师是如何去把他实现,表现出他的价值的空间出来,这点很重要。如果说他是一种生活的空间,那就必须要表现出这主人的他的一种形态。他的一种生活方式。那如果说是另外一种商业空间,那有他商业的空间的表现形式,或者直接从视觉,舒适性或者以商业方面的这些人文的一种生活的形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有他固定的属性,并不是泛的,空间要有主线,比如说我是以欧式为主还是以中式为主,形成了整个空间的这种格局。

 

  烜立:很多项目我们都会去自己去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是一个趋势,就是就像建筑师来做室内一样。室内设计师同样做建筑的产品。我们也会去设计灯具,也会设计一些家具,家具的设计就是很容易理解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包括一些编花的系统,比如说我们会和一些大的一些企业去做一些开发一些可能铝质的定制的一些产品去注册专利,希望通过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去创造一种新的价值,就是设计的价值。就会出现刚才的那种趋势,其实并不是说简单的去选择。在一些项目里边我们一起去创造摸索了新的系统。我觉得今天这个去风格有另外一个意思,我有点像我们中国说的无为。不能说单纯说融合风格,这两个不能划等号。这个无为不是说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什么都做。在去风格话题上面,我想很多时候可能是要表达我们设计的创造的一种精神。

    

 李京:他一定会有创新思维在里边。所有的选择是没有选择之后的选择,比如说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追求,总想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市面出现同样的同质化的东西太多了,那么总想有新的创造,新的思维,新的突破,这就是为什么叫没有选择之后的选择。

    

  网易家居:室内设计师也可以跨行做产品设计?

 

  李京:对,我想每个人都是先从寻找产品开始,之后才去做设计,更合适的产品会诞生出很多设计师去做他的一些产品。每个人对空间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市面上可能找不到更适合于这样的一种产品来表达我对这个空间的理解。所以这就产生了很多的跨界设计。从本身讲,当我们这个社会形态的每个行业特别专著,而且设计出来很新的很好的作品,那我们做室内设计的也不一定会想到我去做什么产品。因为我专门去做产品的话就无法超越他在这个产品设计行当中,几十年的这种对产品的理解。所以说往往在我去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可能因为没有选择之后的选择而产生了新的东西。

 

  黄子科:我的理解是产品设计和室内设计发展的线性是同样的,带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去风格化的就是一种逻辑蜕变,他就等于说审美逻辑不再是传统,不再是要求苛刻的。所以这种蜕变是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往上的,对产品的影响是根据其功能性和市场的需求。跟纯粹的室内空间有一点的不一样。室内设计空间讲形势空间。因为我们所见到的一些装饰表面有灯光,这个效果会比较感性一点,然后产品讲功能,比如说沙发他一定要坐感好。好看不一定好坐。两者之间的影响其实是一样的,去风格影响也是同样的逻辑。

     

  烜立:我认为产品实际上也是跟空间有关系,因为每个设计师设计的项目不一样,一般的机制空间的约束性比酒店项目、大型公章项目更大,导致设计师完成时会有个差异。

 

  网易家居:所以现在的设计整体的趋势是更关注人们的一个需求,功能,脱离了一些表面的装饰?

 

 烜立:你所有的设计是为了人的生活状况来赋予,来为人们服务时,纯粹装饰的东西,我认为不会产生。别人可能觉得设计效果眼前亮了一下,那是一种很表象的东西,他无法给人们带来适宜生活状态。

     

  苏康海:虽然说是产品,但是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师不仅仅是在一个空间或一个领域里钻研。我觉得现在设计师更多应该是跨界了,跨界去了解更多的一些东西然后带通过一些理解思考再带进来设计当中。这非常有意思。如果你经常坐在办公室就那一片,你的天地那么小的时候往往头脑是会很封闭的。多出去看看走走,去了解别人一些东西,再经过一些思维,去设计。

 

  余梵:其实设计师他不单纯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一个事情,要对所有的人文有所了解,对社会的生活的形态的了解,对消费者的了解,技术只是才如何实现而已。

 

  黄子科:设计师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你才能爆发。其价值是要持续很长的学习时间,才可能会诞生一件东西出来。其实你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发展,会对这个风格有一个尽头。风格搞来搞去,就是这么多种,是个循环的死角,往往到柳暗花明的时候又出来一些想法,让你真觉得不可思议,在学习过程当中特别有感受,实际上每天都在学习。

 

  李京:其实今天我们的探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每个人都在学习,每个人对他的空间对设计的理解,我觉得是挺好的一种状况。

 

磨练成就设计大师

  网易家居:感觉设计师都要经过很多各方面的文化的融合和学习,然后经过一种磨炼成为一个大师。

 烜立:经历以后要有一种感悟在里面,这种感悟就是来源于不同的一个点,首先,我觉得必须要你要注意你的情感。你把你的感觉融入进去以后,你在里面会得到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可能会让你得到更多思维上的发散,发散可能就是灵感。

 

 苏康海:慢慢地把这种情感变成一种大爱。变成一种大爱之后就可以变成作品。所有的空间一看你就可以知道他这个空间的属性叫因地制宜。要制造一种什么样的设计出来。这真的是很上升,很随行的。所以要做到大爱这不是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余梵:我觉得设计师实际上很少数的时间是在做原创的设计。但我们不能去临摹和抄袭别人的作品。所以我们要把别人的有长处优点吸收过来,变成自己的一些知识。把别人的智慧都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灵感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里面把自己,感悟到东西,体验到东西。逐步形成自己心里表达的东西。

    

  烜立:爱迪生是了两千多次试验才最终原创了灯,所以如果要做一个原创设计师不是不可以,但是可能你做的1000个作品里面可能只有一个作品会是原创,或者是被后人传承下来。这点就是要有一个叫做定性,那这个定型是针对性的定性。他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他我觉得只有相对。

设计需要编故事,也需演义好

  网易家居:我觉得设计师这份职业非常伟大,做了很多创造性的事情,美化了我们的那个家园,让大家可以生活的更舒适。

 

 烜立:其实像很多人,更多的人说是设计师是比较痛苦的,很少有人说伟大这个词,突然之间我们就感觉到好有力量啊。

 

  苏康海:要多有一些像你这样懂得去欣赏设计师和理解设计师的这样的一些客户,或者说这样的一种消费者,那中国的设计将会迈向新的里程。

 

 余梵:越是大师,他越有本事,可以把可能是凡夫俗子身上的一些污垢去掉。这个也我们在历练的一个东西,实际上我们每一个设计师都是沟通大师,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是沟通大师,如果是遇到比如说你刚才说的这种项目我觉得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个人的感染能力能够产生新的融合出来。

 

  李京:赖特就是世界顶级的大师,但是他也有一个作品,做好之后业主是不OK的,不进去住的。

 

 黄子科:因为对于我们室内设计来说,很多层面我们跟前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他是纯属你是属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我们在感性之中,又要有理性的。理性的思维去那个分析根据实施。像客户他有他的意愿,就刚才也提到了不同的客户,他不同层面的人,或者是豪宅,其豪宅往往都是成功人士。他们往往是自己的意念意向是很强的。但是我们设计来说,其实在某些程度上是严格一些,在沟通的过程之中,我设计师在某些角度来说是生活的一个小导演。你要怎么去演义,当然这个设计。

    

  网易家居:编故事?

 

 黄子科:编故事要演义好,但是你涉及到的内容就多,其实就跟设计一样,灯光、摄影、材料、场景布白等,当你的空间在做的过程中,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包括技术上的问题,或者是其他设备方面的一些问题。

 

  烜立:我认为客户本身他也是一个设计师,你在完善这个作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客户,他在这个场景不太赞成设计师是主角,因为毕竟做好以后不是设计师去用,而是他自己去用,我们要想象把这个主角放到这个场景。那么这个产品刚刚好。有些作品他做的很宏伟,非常的华丽,然后把主角放进去,感觉就不是很好,只要让这个业主满意,然后你感觉别人看到也能在心灵上感受震撼就可以了。

 

  网易家居:其实我们今天由去风格化这个主题,也延伸了很多,包括我们设计文化的融合设计风格的一个改变,设计师本身的工作状况。让我们对设计行业有了更多的一个了解,那么我们本期的名师设计汇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出席沙龙的五位设计师。

 

 
编辑:郝影  时间:2013-09 转发到微博 | 家居首页 | 回到顶部  
联系电话:020-85105163 主编信箱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