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广州十大地产商在年中峰会“报喜”,上半年楼市“逆市而行”,楼价触底反弹,销售量也又很大的增长,各大开发商满载而归。而这时的广东奥园却传出了大裁员的消息,随后被证实。这也许只是开始,地产界风暴即将来临。
  “我正忙着找新工作呢!”7月5日上午,接到记者电话后,情绪有些低落的夏先生对十天前发生的事件显然不愿多谈——6月26日早上上班时,他还是《奥园》杂志的编辑部主任,但下午3点便与其他众多同事一起,突然接到了公司的辞退信,并被要求“3个小时内全部办完离职手续”.据接近奥园集团总部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这次“闪电式裁员”中被辞退者超过100人,粗略估计约占奥园广州总部员工总数三成左右,其中不少是各部门中层管理干部,也不乏在奥园干了七八年的资深老员工。 “坦率说我们事前还是有所预感的,但没想到来得那么快,打击面那么大!”一位未能逃过此劫的原奥园员工多少有些无奈地说。他所在的部门原来共有15人,裁员之后连主管在内只剩下6个人了。
专题制作 飞熊
 

  “本来一家房企因为开发项目减少,管理人员富余,及时进行适当的‘瘦身’,没什么好奇怪的,”广州一位地产界人士说,“但偏偏是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不久这么敏感的时候,偏偏是奥园这样近来是非不断的知名发展商,自然就会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了。”
        但一些业界人士对这种普遍的乐观情绪仍持保留态度。他们的看法是,此次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特别是拧紧了土地和银行贷款这两个“水龙头”之后,即使是所谓知名大发展商,也不大可能独善其身,各家发展商以往日积月累下来的开发模式、财务运作、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说不定由此来个总爆发。 【全文】

  另有消息透露,这次大规模裁员,也可能与一度调到武汉主持买壳诚成文化谋求上市的集团实力派人物张维伦近期的回归有关。据说此前曾任奥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的张,日前受郭梓文委派重整集团架构,手握“尚方宝剑”,他自然可以大刀阔斧,把一切推倒重来。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奥园可谓流年不利,先有匆忙借壳诚成文化谋求上市,结果跌入财务陷阱难以抽身,再有与中体产业公开反目,在内地各城市的项目拓展举步维艰,而包括南国奥园等核心项目开发又已陆续接近尾声,资金调度和土地储备都难免捉襟见肘。 【全文】
奥园发展拒绝担保黑洞 刘波海南老窝已被查封
与美城关系暧昧"奥园"集团仍掌控ST万鸿?

  美的与奥园携手开发房地产,其实早有蛛丝马迹可寻。去年十一月深圳住交会举行期间,两家企业签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当时美的是以住宅电器产品集成供应商的身份出现。但据奥园内部人士透露,双方高层此前已就项目开发事宜进行积极探讨,合作意向很强烈,只是当时具体的项目没有落实,时机尚未成熟,于是大家都保持了沉默。
        据记者了解,奥园集团董事长郭梓文对与美的的合作非常重视,前期运作一直由集团第二号人物副董事长兼总裁游文庆主导,近期接手的胡大为,则是负责奥园品牌输出业务的核心骨干。 郭梓文早就表示过,奥园的品牌连锁要么就搞品牌输出,提供管理模式和人才,如果投资的话就必须控股。按照这一原则,奥园方面直接投资美的奥园项目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美的有的是钱。 【全文】

你如何看待奥园裁员事件?

企业的正常的人事变动。
宏观调控对地产企业影响开始显现,奥园资金链出现问题。
主要是去年买壳对奥园影响太大。
是房地产业一个缩影,更多企业会面临资金土地困境。
投票结果

本投票起止时间:
07月14日-07月25日

发表评论

   土地价格上涨,“调控”政策接二连三,同行业竞争加剧等一系列的因素,使得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那些中小开发商从内心感叹“日子难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的出台,带来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房地产界于是有了“遭遇严冬”的说法。
透视一:放盘速度将减弱?压压楼市虚火
透视二:行业前景令人“堪忧”?地产经得起冲击吗?
透视三:中小开发商淡出楼市?小企业并非死路一条
透视四:多数开发商信心十足 减缓扩张步伐
透视五:政策持续“软着陆”最怕“矫枉过正” 【全文】

奥园集团是奥林匹克花园的创始者,是中国复合地产的领跑者。所谓复合地产,是指房地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的有机整合,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曾获得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2001年番禺最受市民欢迎十佳楼盘等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