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承载着年轻人梦想,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毕业之后留下来。而活跃在焦点之外的事实是,毕业生打完“找工作”这场大战,又马不停蹄投入“租房子”的大军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住房租金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已连续43个月上涨。市区的高房租让毕业生望而却步,而城中村改造,也让可供毕业生选择的房源越来越少。身处大学城的贝岗村,应时而生,出租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贝岗村里纵横交错的小巷因广告灯牌更显拥挤杂乱,就是在这里,毕业生每天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投入到和繁华社会的初体验中去。即使不下雨,小巷的地面也常常因为厨余垃圾而变得湿滑,而行走于其中,还要时常小心头顶湿衣服滴下的水珠。“握手楼”笼罩下是夜的漆黑,即使是盛夏八月的正午,房间里也只是黎明时微弱的光亮,灯一开就是一天。租客说,有时睡醒,恍惚间不知一天的时光已过半。
在五颜六色的租房广告之中,也有不少拆迁通知。一栋刚建起的洋房,精心装修成清新风格的餐厅(餐厅装修效果图),看样子是瞄准了大学城年轻人的市场,却在白色的外墙上,被告知违建。贝岗村里的小广场,白天只见闲聊的老年人,他们坐着的那些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红沙发(沙发装修效果图),是不是以前倒闭的出租屋留下的家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今年六月刚从中山大学毕业的小刘,现在住在贝岗村,而在短短三个月内,这已经是她在贝岗村的第三个“家”。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杂物。她习惯了把衣物装在行李箱里,其实只是为了节省空间,但感觉好像随时又要走。这里手机常常没有信号,一到晚上用水高峰,洗个澡都成问题,洗过的衣服只能晾在房间里,让这个没有阳光的二楼单间,湿气更重。但一想到月租只要500块,小刘觉得这一切也没什么。小刘其实在杨箕上班,之所以选择留在贝岗村,是因为在离公司近的地方,只有找人合租才能勉强找到负担得起租金的房子,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室友,却更是一件考验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但比起还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她已经算在广州安了家。
白天的贝岗稍显冷清,但天一黑,随着毕业生下班和学生放学,贝岗立即恢复了人气。在大学生中曾流传着一个说法,夜晚的贝岗村是“粗鄙版”的台湾夜市,毕业生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也穿梭其中,寻觅着花式百变的平民美食。
夜晚的贝岗村,在霓虹灯牌的照射下,似乎也有了大都市里灯红酒绿的味道。但人货混杂,配上商店里扬声喇叭的流行歌曲,常常也让人感觉时空错乱,问一句,这还是广州吗?废弃的房屋边堆满了各种杂物,但植物仍安身立命于此。贝岗村里许多租房的毕业生,仿佛正活在这个隐喻中。正如小刘努力地把房间营造成一个“家”。他们面临着“最难租房季”的困境,仍不失希望。
揭秘:女大学生的另类生意经
女大学生纷纷在课余做起兼职,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在过去,大学生兼职无非是做做家教、发发传单,又或者是在公司兼职文秘、前台等工作。然而,对于如今的90后大学MM而言,兼职的意义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丰富自己的零用钱上了,让我们看看他们都是如何赚钱的。
实拍:北京群租房现状 床铺紧靠站一人都难
在北京,群租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北京市内交通相对便利的小区内,存在着大量群租房现象。北京北三环一小区内,一幢老房一单元房内被摆放好几张上下铺位的床,群租给“北漂”一族。房间的被子叠整齐,床与床之间拉起一根根线,上面可以挂着晾晒衣服,新买的电风扇与这间老旧房间,格格不入。白天,群租房里比较空荡,除了少数没有找到工作的求职者,其他人一大早就已经出门上班。
实拍:香港“笼屋”进化“棺材房”
香港租金越来越高,然而贵的并非山顶豪宅(豪宅装修效果图),反而是最贫穷地区深水埗。在这个区内板间房和笼屋已非新鲜事,最荒谬的是一个板间房再井字形分成六间如棺材般小房。住客不能在房间站或坐,必须躺着,出入也要像动物般爬行。而棺材房的始作俑者每月收入高达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