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橱柜卖上万元(图)"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img1.cache.netease.com%2Fcatchpic%2F1%2F18%2F18B4686F9C6074DC9D74329CFD155E49.jpg.bak&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580" height="400" tangram_guid="TANGRAM_9" sourcedes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binded="1" />
合同印有商标产地,橱柜却东拼西凑伪装上市,因外无包装、内缺标记,露出骗人马脚。面对工商执法人员的调查,不肯露面、拒绝调解。记者日前从市工商局12315投(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和芝罘区工商局获悉,全市今年受理橱柜类投诉15起,每起争议价值都在数千元至万余元之间。工商执法部门披露不法商家经营欺诈、以次充好、暗赚“黑”钱的真相,提醒市民谨防上当。
万元台面开着大口子
橱柜台面板裂出一道口子,店老板竟以卖得就是“粗糙品”为由,拒绝买方合理索赔。
今年3月23日,张女士在一专卖店,看中一款橱柜漂亮样品。当时店员介绍说板材是吉林森工露水河厂产的,结实环保耐用,橱柜工厂在威海。见样品好看,又是威海所产,张女士心想不会被骗,就交1000元定金定制一套,整体分吊式、地式两部分。6月1日,张女士验图纸时,见上面除打印主要部件名称、尺寸外,还标有商标文字和图形,厂址在威海市,随后补款10500元。
7月6日,店方派人送货、组装时,柜子却无包装盒,仅裹着层塑料薄膜,数个柜体边角多处被磕。更可气的是,其中一块台面板后背开着一道深2毫米、长230毫米口子,约有宽度一半。张女士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深知此类开口扩展后,会降低台面板强度、寿命,要求换台面、赔1000元。对方拖延不给回复。张女士又找老板,对方竟称开口正常完全可用,此款制品面向普通百姓,就是“粗糙品”,只有八九万元的,才是“精品”、不会开口。最大让步只能“终身质保”,若因开口受损再全额退款。
张女士认为,台面开口仍然出卖,怎能不该担责?记者从《定货合同》上看到,店方在备注栏所印文字说明中,对买方何时、足额付款,定得滴水不漏、分文不差,可对店方如何确保质量,只注明“双方异议期限15天、三年免费维修”等文字,标准还得店方定,其它只字未提。
店方涉嫌经营欺诈
7月11日,张女士投诉至市工商局和芝罘区工商局。该店店长先称“开口”为“划痕”,认为台面板是石英石的,用刀和钉子划不上痕,又说是工人搬运时划的。将台面板受损度减为零后,反赖买方索赔千元纯是敲诈。
张女士与执法人员观点一致,认为台面板后背开口,是质量问题,理应赔偿。难道花万元多,就买开口的板吗?执法人员向记者介绍,合同印有商标,外包装、橱柜表面均应打同样标记,实际却外无包装,仅柜体隔板封边条打着文字商标,所有柜门竟无一字,台面板则打着广州某装饰公司等文字。
针对柜门厂家在哪、缘何全无标记的质疑,一店员说是在宁波一工厂定制,运到威海后,因加工而拆开。店长却说产自上海。调查表明,橱柜工厂设在威海,从吉林、广州两地采购柜体、台面板材,分别加工,柜门在外定制,东拼西凑、组合成体后,再打威海牌子上市。
应多赔偿橱柜三倍货款损失
执法人员认为,该店隐瞒真情、以次充好,用《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衡量,其行为同时涉嫌经营欺诈、制售三无产品,应向张女士多赔橱柜三倍货款损失。但店老板既不接受行政调解,又不出具产品进货单等相应证明,仅私下赔1000元,草草了事。
据了解,店方拒绝调解,目的是不赔或少赔,工商机关也就无可奈何。但工商机关可继续调查,视违法情节程度,依法立案处罚;店方若涉嫌犯罪,将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
合同约定要同时注明
工商执法人员表示,橱柜“量身定制”,要经看样、设计、签约、制作、组装等环节,每套要数千元或数万元,所用材料、制作工艺、配件精度、牌子靓度是主因。从生产厂家规模和质量名气看,橱柜可分品牌、杂牌两类。杂牌柜产自小作坊,因资金、技术、能力所限,该类厂生产低端货,台面板从外采购。目前,有的店同小作坊挂钩,前者揽客,后者供货。小作坊原料、工艺标准低,双方靠“低成本”抢市场,利润却不少赚。
为防搬运时磕碰,此类产品都外套包装盒,再打包装带。这件纠纷柜子为何无外包装呢?据介绍,在市郊黄务、幸福区域,有不少小作坊,专制柜门或柜体,且造价低、无标记,一般无外包装盒。张女士所买柜门可能由此而出。吉林森工露水河板材牌子响,但全国市场假货不少。小作坊低价进假料、高价出产品,赚得就更多。烟台地区多从北京、济南、青岛等地进板材,但表面标记却不相同。张女士家的板材是否假冒,有待继续核实。
执法人员提醒:围绕产地、用料、工艺、配件、价位等方面,市民要多看多问、货比三家,斟酌成熟再签约、交款。依合同上所标电话号码,可致电工厂核实真假。收货时,要从包装、标记、做工、气味等方面,对照合同逐一比对。若发现疑问立即询问店方,或拨打“12315”举报电话,以防花大钱、吃大亏。
(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