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手记:
“我理想中的书房是六角形的,一家人各占一角,一个橘黄色的灯吊下来罩着,家人可以交流,默默的静静的交流,就是这样相对坐着,也很美好”,这是本期名人书房主角颜展敏老师在谈到她心目中的理想书房所说。如同她的文字,展敏老师温和细腻,从容恬淡。在她眼中,阅读是一个向内的世界,它可以延伸出很多惊喜,而关注自然和植物则是亲近生活、体悟生命的一种绝佳途径。
颜展敏介绍:
颜展 敏,媒体人。《早安!我的植物邻居》作者;供职文学杂志《花城》多年;曾编辑从《人体使用手册》至《艾灸养生书》系列畅销图书;现从事数字出版。曾在手机 阅读平台、报纸、杂志发表《慧省集》、《掌上明珠》、《左手书籍右手美食》等作品近百万字;爱运动、爱自然。微信公众号“植物私生 活”:zhiwusishenghuo。
“读书是向内的一个世界”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阅读?
颜展敏:回想起来,很早就开始阅读,小学时,除了《西游记》四大名著就已经开始看了,《红楼梦》会躲在被窝里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一些经典的能够借到的书都会看。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甚至初中这段时间,我觉得是一个人的成长期,是最好奇的时候,会大量地涉猎这些。
小时候我住在广州市,我不记得其他地方,活动路线就是校运会、家和学校三点,身边的事情关注不是很多,但对书本里面的东西会很关注。我的阅读经历,它更像是一个向内的世界,青少年其实应该保护自己的内心,这时期它里面有很多想象和好奇。
记者:当时您的父母鼓励看这些课外书吗?
颜展敏:当时是70年代,他们可能会管我什么时候回家,吃什么,但是对于阅读,阅读是看不到的一个很隐秘的空间,内在有很多想象,他管不着,印象中我父母没有管过我的学习和阅读。
“阅读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延伸我们的世界”
记者:在您的读书经历里,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颜 展敏:那时能接触到的书有限,我主要看《红楼梦》、《水浒传》、还有就是琼瑶,岑凯伦,印象中没有太震撼的,主要是因为能接触到的东西有限。印象有点深的 是以前我在荔湾区的图书馆读书,可以看到一些国外的小说。那时看到杰罗姆·K·杰罗姆写的小说,觉得非常幽默。我当时就感觉到一点,这个世界其实跟我看到 的世界很不一样,可以很有趣。所以我觉得阅读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能延伸我们的世界。我的现实世界就在这个经纬度,在这条街,在这个家,可是通过阅读,我可以看到别的地方,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时空。所以我觉得阅读是很好的事情。
初中时着迷于“神农架之谜”
记者:您少年时期的梦想是成为植物学家或动物学家,当时对这方面的书籍感兴趣么?
颜展敏:初一的时候有植物学、生物学、动物学这类课程,我几乎每次都考99、100分,这些课本我觉得很简单,好像背一下就能考高分,这是最直接的激励。我当时想,这几门课成绩这么好,不如我以后就当植物学家或者动物学家吧。
那 段时期的少年往往会有很多梦想,有很丰富的想象力。我转过很多次学,当然都在广州。当时在北郊一个学校念过一年借读。学校是新建的,在流溪河畔。我从打开 的一个窗口,望到外面一片树林的枝干,我就跟同桌探讨神农架“野人之迷”。那时我们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捉不到一个野人,我们推理的逻辑非常简单,人那么 多,手拉着手,围着那片森林不就行了吗,怎么会连一个野人都捉不到?当时就非常想解开“野人之迷”,很想知道到底有没有野人。仅仅是因为看到窗口外那么一 片树林的树干,就会这样遥想,和同桌探讨着“神农架之迷”。那时候很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揭开这个迷。
当时我会看关于UFO、世界之谜的 书,到后来都不怎么看了。所以我觉得读书时期是很珍贵的一个时间段,我对所有非实用类的东西都很感兴趣,真的想去深究它。我觉得每个人的命运和际遇有点不 同,假使有某个少年在某个好奇心很旺盛的阶段,某个机缘把他带到了某个领域,也许他就成了专家。当然我后来没有成为“专家”,我就平常地、幸福地、按部就 班地学习生活,没有成为植物学家或动物学家,但少年时期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梦想。
“每天在微信上发一篇植物志”
记者:《早安!我的植物邻居》这本书是因何起笔的?
颜展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这本书不是我刻意要写的。我有微信,每天都会在上面发一篇植物志,写我观察到的植物,发了一、两个月,被那些职业素质很好的编辑留意到了。最早是广东新世纪出版社的副社长王清老师,给我发微信,说她觉得我发的那些植物文章文笔不错,很感兴趣,希望我写成书。后来她很郑重其事地带着她的同事,就是我的责任编辑文剑,一起约我见过几次面,他们很认真地设想书的提纲,还修改过几次图书的主题。
我没有现成的稿件,即便出版社不约我写这个书,我也会每天发表一则植物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也是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分享是人的本能,所以我学习了之后,每天都发植物志和大家分享。有幸,被出版社发现,并且约稿。去年元旦是最后交稿的日子,我把文章写好了,就这么简单,自然而然。
“通过一切途径去了解植物”
记者:《早安!我的植物邻居》里涉及很多植物知识,您是一直都这么了解植物吗?
颜 展敏:不是一直都那么了解,青少年时期之后,人在好奇心方面变得迟钝。工作之外关注的东西已经不太像少年时期那么多,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周边的植物都比较 麻木。就像我序言里写的,我们成人的关注力已经不在那些无用的东西里面了。2012、2013年,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情影响了我。有一天我挺彷徨,很想转移 一下注意力,正巧看到楼下的小区有很多植物我不认识,我就想:有一天我要全部认识你们。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全部认识了。就是如果你有这样一个强烈的心 愿,你就会去学习,就会心想事成。
有意思的是,我还可以跟我的小孩分享。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其实我知道的也很有限。植物有50万 种,一个厉害的植物学家知道3000种,他的头脑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库”了。所以辨识植物永远是“以有限的光阴追逐无限的知识”,你想想50万跟 3000和1000是什么概念。所以我们永远都有未知的东西,我现在知道的也很少,更多的是不知道。但就我知道的那些来说,它是怎么得到的呢?我觉得还是 跟学习任何一门科学知识一样,所有的方式我的小孩能说得出来。她说“妈妈,不就是认识园丁,认识植物学家,去图书馆借书,买书,百度”,就是通过所有一切 学习的途径去了解植物。如果这个世界有什么东西你真的想知道想了解,你就会找到方法去了解它。
“学习知识是一个体悟的过程”
记者:您会用各种方法去了解植物?
颜 展敏:对,我现在仍在学习的路途上,没有什么需要着急,这是一种业余爱好,可以终身拥有这种兴趣。我不急切地想要占有很多植物知识,我把它定位于我的生活 兴趣。我经常想,如果买几本关于植物的百科全书放在这里,翻开它,一页一页的,像摄像机一样记住它。但是这样好吗,我仅仅占有这个纸上的知识有意义吗?又 不需要考试得分。我希望自己的爱好跟个人生命是有交集的。一个纸上的知识,跟你的生命是没有关系的,也许你只是为了记住它为了考试。但是你利用碎片时间, 真正地看到它,看到这个植物开花的样子、枯萎的样子、传播种子的样子,真正地用心灵感受它之后所获知的知识,我觉得就是一种体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跟你 的生命有关、跟你的生活有关的东西。
所以对我来说,观察植物的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我跟这个自然的环境、跟这个植物是有生命交流的。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是确实发生的,不是从纸上背下来的。这好像是公共知识如何转化成个人知识的一个过程,是不是这样子?作为业余爱好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都市人是越活越窄的”
记者:在很多人的读后感中,都流露出一种感觉——“我们关于植物的记忆等于童年的记忆”,您如何看?
颜展敏:我前面说过,人的好奇心在少年的时候最旺盛,我们是越活越窄的,毕业之后我们关注的东西慢慢就变成了工作、业绩、KPI之类,反而对自然的好奇、对生活、对泥土、对天空忽视了,关注点是收窄了,我觉得这是都市人或者每个人的成长经历。
所 以,为什么关于植物的记忆等于童年的记忆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不关心这个东西了。小时候有各种机缘接触泥土或者其他,成年人缺乏这种环境,至少我就 是这样。这的确是一个事实,关于植物的记忆等于童年的记忆,因为我们过了童年之后就不太关心这些东西,除了专业人士,专业的植物学家……大多数人跟我一 样,也不太关心植物了。现在我慢慢发现其实很多人回归了,有了一种从浮躁慢慢回到寻找自然的感觉,有更多的人会去关注这个东西。
“养育小孩永远是一种修行”
记者:您在书的续中先说到“发怒是糟糕的教养方式”,最后则是“欣慰地发现,身教重于一切语言”,是不是表示您已经找到与孩子沟通最合适的方法?
颜展敏:我觉得养育孩子永远都像是一种修行。我不能说已经找到了一条定律,搞定所有的东西的定律。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我们所需要的是保持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我认 为教小孩的过程其实是自己重新成长的过程。我还在学习之中,身教重于言传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然而纸上得来终归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发生一些事情 后,再回头总结,发现平时还是不要太啰嗦,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就跟着好了,这是一种生活经验的感受和总结。她才7岁,永远在考验着我,我不知道以后会发 生什么事情,作为家长来说,我认为自己永远需要成长。
“电子书让我不再厌烦任何碎片时间”
记者:您说目前还没有书房,平时习惯在哪看书?
颜 展敏:在哪都看书,我觉得有了电子书之后,我就不再厌烦任何碎片时间,等车、坐地铁、机场等人、巴士上等,我都觉得不再枯燥,因为手机、电子阅读器都可以 读书,简直像带着一个移动的图书馆,哪里都可以看书,碎片时间都可以用起来了。这是以前没有电子阅读时难以想象的,以前无论在哪都带着一、两本书,有点 重。所以我现在觉得在哪里看书不是问题,怎么样深入阅读才是个问题。
“我理想中的书房是六角形的”
记者:以后会为自己准备一个书房吗?会设计成什么样子?
颜展敏:会的,但是不会太勉强,因为渐渐觉得满足越来越大的物欲,并不等于幸福的获得。为了追求一个更宽更大的房子,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去追求金钱或者什么。我不会把这个作为一个必须的事情去完成。
我以前编辑过一套韩国的当代文学丛书,里面有一个作家叫申京淑,译者薛舟和徐丽红,他们也是我的朋友。薛舟展示过申京淑的书房照片给我 看。当时很震撼。那个书房太美好了,很符合我对书房的想象,里面除了“辽阔”的书桌,还有很多空间,背后一排都是书。场景很唯美,很优雅,那就是我很想拥有的。现在想起那张照片也还是觉得很美好。
我从前自己设想过的书房是六角形的。全家人吃完饭、散完步后回到书桌前一起看书。那样的氛围,一个橘黄色的灯吊下来罩着。六角形的书桌,家人可以交流,默默的静静的交流,不是聊天,就是这样相对坐着,也是一种“交流”,气息的融汇。哪怕是各自打开手 提电脑,在同一时空里,大家各自有阅读的行为,偶尔抬头说几句,或者什么都不说。这样就很美好。
书籍推荐:
记者:如果为网易的网友推荐几本值得阅读的书,您会推荐哪些?
颜展敏:影响我的书非常多,但是说要推荐几本,我会挑这三本:
《达尔文的梦幻池塘》
第一本是《达尔文的梦幻池塘》,它是我在花城出版社工作时参与编辑的一本书。它是一本科普书,但非常有趣。书里反映的命题是挺严肃的,但没有枯燥的感觉,反而在笑声中引发你很多的思考。这本书是荷兰的一个学者在政府基金会的支持下,前往东非的维多利 亚湖考察湖里鱼群的故事。从一个发达的欧洲国家去到一个落后的地方,环境改变了,文化的冲突冒出来,当地有一种鱼是本土自然生长的,但是后来受到全球化生 态的改变,鱼减少了很多。这位生物学家负责研究这个湖鱼类的发展。这本来是很枯燥的一个科研工作。但作者写得非常有意思,饱含丰蕴的人文理念。这让我想到 关于科普书的创作。学者拥有从容的姿态,有条件去保障其进行从容的科研。科研的报告又如此别开生面深具有人文色彩。
这本书在欧洲很受欢迎,是一本畅销书。作者因而也对中文版本在中国的销量抱有极高的期望。事实上这本书在国内销量一般。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销量怎么样是很多因素决定的。但我个人很喜欢它,也推荐给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
另外一本是心理学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像我这类一直想探究人,对人保有某种好奇心,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美好的人,经常看各种各样的心理书。就像观察植物一样,哪本书对你的生命或者你的思考,你的成长过程有影响也是很偶然的,我相信跟这本书差不多好的书也有很多,但刚好我碰上这本。
它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纽约时报连续上榜20年的心理学方面的畅销书。关键不在于里面讲了多么高深的道理,而在于真正看到书里面,真正去感悟它,解决碰 到的每一个问题,发现它讲得很对,而后再去实践、改变。书里讲到自律,讲到爱,讲到怎么成熟,还有自由、爱的定义、成就……,很多问题会直面你的内心。对 我个人来说这本书挺棒的,可以推荐给大家。
最后一本是《红楼梦》,我有很多版本的《红楼梦》以及各种解释《红楼梦》的书。我小学时最早阅读,很认真地在被窝里,在蚊帐里看的书就是《红楼 梦》。不同年龄段读它时的感觉会不一样,不同的境遇下看也不一样。我觉得每一种境遇,每一种生活状态下,重新翻看《红楼梦》,都会有新的收获。《红楼梦》 非常博大精深,结构非常严密,里面可阐释的东西蔚为大观,所以才能成为经典。
它怎么伟大我不解释,喜欢的人会喜欢,对我来说,那是我反复去 阅读的文本。从小学到现在,这一两年读得少,但我相信我也会经常翻看它。最近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刚好有半天的空,我就去了西山那边,看到曹雪芹的纪念馆, 看他生活的地方,很感慨,他遭遇这么悲惨,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你会想到很多关于人生的境况,细想这些,要掉眼泪的。
关于梦想:
“不断完善,给自己也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
记者:能谈谈您的梦想吗?
颜 展敏: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幸福,也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这个很笼统,没有一个很具体的东西,但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会发现自己很 多欠缺。我希望自己有觉察的机缘和能力,不断地改善,因为自己的改善和发展,会令自己不断变得美好和完善,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那么一点愉快和幸福,这就是 我最大的梦想。
记者:谢谢您,辛苦了。
颜展敏:也辛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