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家居报道:3月29日,“筑巢论坛”第九站在设计之都广州的新图书馆(图书馆装修效果图)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筑巢投资集团和意大利IMOLA陶瓷(中国区)主办。论坛以“筑巢设计人居之美”为主题,以未来设计师人才为核心,通过助推中国青年设计师的原创设计力量,促进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交流和发展。活动共计约250余人出席,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CIID室内设计学会理事梁雯为观众带来了题目为《叙事和仪式:环境设计与事件的张力》的精彩演讲。活动结束后我们也采访了梁雯老师。她认为设计的角度是多元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很重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梁雯
以下为采访实录:
换个角度思考环境 “筑巢”推动学术交流
【网易家居】:梁老师,今天的主题是“叙事和环境”,为什么想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主题?
【梁雯】: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进入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以后,在讨论空间和环境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多是从空间、造型、形态来出发讨论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包含的内容更多,其实有关叙事空间和叙事建筑这类的话题在国外展开的时间蛮长,但在我们国家比较晚,还不是那么成系统、成主流的话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讨论同样的问题,这是最核心的意图。
【网易家居】:您希望今天我们的听众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梁雯】:我最希望能告诉大家,无论是我们古代中国的文化,还是现代主义后的文化,可能都试图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建筑和环境设计的这些问题。给大家一个提示,有这样一个新的、不同的角度,能够鼓励大家从另外一种思路去考虑我们所面临的这些工作,和我们所面临的日常的环境,这是我最希望做的一件事。
【网易家居】: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环境面临着一些什么样的不太好的东西吗?
【梁雯】:不能说好还是不好,设计应该是一个多元性行业,或者说一种职业,它需要有人不同的角度,对已经成熟、成为主流的、被大家都认同的一些问题有批判性的思考,甚至重新再定义和再思考。所以应该说我是从现状去找到新的切入点,从新的角度思考。
【网易家居】:您怎么理解筑巢精神呢?
【梁雯】: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和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相关的专业,在面对大众市场。比较可惜和遗憾的是这一块也是最弱的一块,可能由于市场或者经济的驱动造成的,所以我觉得筑巢可以给大家提供这样的平台,进行学术上的探讨和交流,去更学术的,或者更精致的对待大众,我觉得是筑巢的精神所在。
匠心是创新结合职业精神 设计要构思故事性
【网易家居】:今年两会提出了匠心,你认为设计的匠心应该怎么去培养?
【梁雯】:我觉得应该是两个方面,在古代里面匠心独运或者匠心独具,就是你写文章的时候,你的构思和材料的运用,它放在今天这个语境,其实是创造、创新。总理提出这个意图,我的解读是希望有创新。但是另一个解读就是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大家都知道,现在由于发展太快,尤其是设计行业,大家都比较着急的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少了对品质上的苛求,但是匠人是苛求的,我的解读是这样的。
【网易家居】:现在其实很多设计都追求一个故事性、叙述性,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梁雯】:大家都在讲故事,看你怎么讲。我觉得更多的问题是这个故事讲得不够好,所以就导致了有时大家很反感这个事,好像这个与设计师无关,不过是找个噱头来说而已,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故事性,或者说这种带给人一种超于日常生活的那种不管是心理还是感官上的体验是必须的一件事,设计干的就是这个事。如果你让人感受不到这种不一样,设计就没有什么意义。
跨界站好角度 专业性是设计的体现
【网易家居】: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很多设计师会做一些跨界的尝试,您认为这股风潮怎么样?
【梁雯】:我觉得互联网一直都是双刃剑,它可能带来好多机会、挑战、机遇,但同时可能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跨界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什么角度跨界,不是说跨来跨去,把自己本体的这块给弄模糊,那就更需要重新梳理和定义自己的这个角色到底是什么。今天我讲的这个课也相关,室内设计师也好,或者环境艺术设计师也好,在今天这个时代你必须要重新定位,看你怎么看待这个机会。
【网易家居】:最近在说设计随着我们消费不断的增多,已经逐渐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你认为应该怎么去转型?
【梁雯】:设计永远是分层的,不同的专业面对不同的项目,它是有比较清晰的脉络。对于大众来讲,很多东西的确是不需要有。现在好像人人都是设计师,你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去做自己的东西,像3D打印。但你的专业精神、专业性会显得尤其重要。不能所有的东西都是日常,我们需要一些非日常的、超出日常的。
【网易家居】:学界应该怎么和业界进行一个对接?
【梁雯】:做学术研究其实是在梳理、清楚这些脉络,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作为大学的这些老师或者研究人员尽可能的去把目前发生的状况跟过去的现象和原因梳理清楚,把信息提供给设计师,让他们做参考。因为设计师大量的时间在从事实践活动,没有那么多时间搞清楚所有事情,我们至少会搞清楚。当然学术水平更高的一些人,会提出对未来的设想,可以作为参考,或者作为参照的标准来看。
【网易家居】:现在很多设计师都开始关注中式 (中式 装修效果图)设计,因为他们觉得中式的风格才是我们中国人一直传统以来比较舒适、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所以我想问,应该怎么样去从古代的风格去延伸到今天的中式风格?
【梁雯】:其实这是个情结,所有的人都会找一些本土的,或者说是自己文化的一些符号。现在可能更多的大家是在用一种符号,或者用一种形象来说中式,因为你说到式这个字,它其实是样子的意思。样子其实容易被人理解,大家一说中式的符号,比如中式的椅子(椅子装修效果图),直接能够联想过去。但是更复杂或者更深层次的文化解释起来可能就更费劲,所以它被符号化和被样式化,这是最快或者最简单的一种直接的联系,所以说现在用的也比较多一点这种样式性的。
现在还能回到以前的中国方式?我觉得这不太可能,各种各样的条件和社会的构成,都决定了不太可能再回去。回不去也不要紧,作为设计来讲,即便你喜欢以前的东西,或者关注传统文化,但是你想从里面得到什么,这个事情可能是更重要。
流行风潮有存在价值 培养素养靠平时积累
【网易家居】:你认为现在目前流行的一些风潮、主义,目前在学界,你们研究的最前沿这块是哪一块?
【梁雯】:其实所谓流行,是一个很商业的词。其实它的出现,包括什么流行色、流行趋势,它的出现其实是一种商业行为,它是为了去让商品在市场上流动,所以它不停地要推出新的概念、新的样式、新的什么东西让人去买,跟我们所做的研究其实不是一回事。但是我们也关注这块,为什么这种东西会被大家认可,为什么这种东西会比较让人容易接受,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这个方面。我其实觉得无所谓好或者不好,包括流行文化或者通俗文化,它只要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它的价值,它肯定说明一些问题。我更关注它背后为什么会被流行。
【网易家居】:你平时是怎么样去寻找一些培养美学素养,寻找灵感的?
【梁雯】:说到底只有一条路,就是多看。你看的东西越多,参考的坐标越多,你可能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呢?为什么它会形成这样?在不断地批判性的反思下,你自然而然的就会建立自己的一套审美和包括像设计价值观的东西。所以说最重要还是要多看,无论是案例还是文字,多看了以后自然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