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所希望小学”是顶固义工团做出的最美好的承诺。自2009年启动至今,顶固“手拉手爱心助学计划”已分别在云南、贵州、青海、河南、江西、甘肃等地捐建了六所希望小学。2016年4月22-23日,顶固义工团一行30余人走进美丽的竹木之乡——湖南省会同县,为这座湘西小山村筑起承载希望的校舍。
本次顶固投资建设的第七所希望小学是坐落在湖南省会同县团河镇的盛燕联校。学校由盛储村和燕冲村合办,始建于1985年,占地约2000平米,校舍年久失修,大部分教室及附属设施已经破烂,其中一栋教学楼更被评为D级危房。全校包括3名教师和校长在内共有60多名师生。由于教学条件恶劣,盛燕联校只设有学前班到3年级4个班,3年级以上的学生需要去往17公里外的镇中心求学。
在了解盛燕联校的情况后,顶固集创家居与会同县民政局、教育局几番商定,把盛燕联校作为顶固手拉手爱心计划第七所捐赠站点,并出资50万元,用于新校舍的重建及旧综合楼的整体修缮项目。在义工团走进盛燕联校之前,旧综合楼的整体修缮已经完成。
怀着感恩之心,圆梦湘西小镇
2016年4月22日,是顶固第七所希望小学举行奠基仪式的日子。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山间小路还在留着几分绵绵春雨过后的泥泞。村民们在路边自发组织了一支鼓乐欢迎队,打鼓、敲锣、舞狮……鲜艳的红的黄的服饰,给这淳朴宁静、青山绿水的小山村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热闹。于善良朴素的村民们来说,一所校舍的建立,筑起的可能是一整个村庄的梦想。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义工们,他们要以满怀的真诚和最盛大的仪式来迎接。
义工们携着各种各样的礼物和满满的爱心来到了奠基仪式的现场。考虑到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小乡村里,除了最基本的教科书,孩子们在学习用品方面比较匮乏,也很难接触到其他的课外书。为此,顶固义工团给孩子们送来了一批崭新的文具和一些课外读物,希望这些透过这些课外书,可以带领孩子们了解到更广阔缤纷的世界。
在奠基仪式上,顶固集创家居董事长、顶固义工团团长林新达先生将五十万元的爱心支票捐献给了盛燕顶固希望小学,他表示“顶固将会继续践行一年一所希望小学的承诺,持续关注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为更多贫苦地区的孩子送去关爱,同时更衷心期望山区孩子们能够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感恩自然,感恩社会。”
在林新达看来,之反复强调“感恩”二字,是因为每一所希望小学的建立,都离不开义工们的点滴爱心与大力支持,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让爱心的力量感染、传递给更多的人。而他也希望,自己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给孩子们带来爱与希望,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心中满怀对这个世界的爱与感恩。
当天下午,义工们给四个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各自上了一节“爱心课堂”。这些“老师”,大部分是年纪小小的小学生,正在上六年级的好兄弟博然和世宇,年仅7岁的中山女孩儿小蓉蓉……他们尽其所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大山的孩子们。
三年级的课堂,仅有八名学生,博然和世宇在给孩子们讲语文课《清明节的由来》,一双双眼睛认真地盯着讲台上这两位小老师。在讲解“座右铭”这个词的时候,义工老师以自己的经历举了个例子,谈到自己曾经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当听到“考上大学”四个字的时候,有个小女孩眼前一亮,用力地点点头。后来,她交上来的座右铭是:“我想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还有人写道:“我希望成为一个画家。”从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里头,我们能看到那些在萌芽着的梦想,看到了那些藏在小小心灵中的渴望。40分钟的课程太短暂,短短四十分钟,也许没法给孩子们带来多少知识,但是,希望能带给他们的是追求梦想的勇气和信心。
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用爱抹去阴影
4月23日早上,顶固义工团兵分四路,在学校老师带领下,分别到贫困学子的家中进行了一对一走访慰问。出发之前,义工们自发组织进行乐捐,大家你一百我两百的,为想要给这些家庭提供多一点点帮扶。
此番走访的基本都是孩子与老人留守在家抑或父母离异的家庭,这些小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孤独地居住在山村一隅,他们的内心,如同阳光照不进的角落,或多或少地存留着些许阴影。
记者所在的分队走访的是一个大家庭。家里一共有5个小孩,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2岁。带队的罗校长告诉我们:哥哥出去打工了,弟弟和老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哥哥的媳妇几年前就跑掉了,只剩下两个年幼的孩子,而弟弟的媳妇又精神异常,无法自理,根本无法照顾小孩。 “你们叫什么名字呀?读几年级啦?”面对义工们热情的问话,孩子们或是沉默,或是以低得听不见的声音回答。孩子的奶奶指着穿白色毛衣的女孩子说道:“就是她的妈妈跟人跑掉了,这孩子还是拣来的。”让人听得心里有些隐隐地发疼。
义工们陪着孩子们玩耍,帮他们拆开整箱的酸奶。短短一个小时的相处,他们没有像最初那样拘谨。开始愿意慢慢跟义工们说话,一起玩耍。其中有个小姑娘在前一天正好上过义工们的课,她问道:“姐姐,昨天那两个哥哥怎么没来呀?”一节只有四十分钟的课堂,却让这些孩子们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面对镜头,他们终于开始展露出最舒心灿烂的笑容。照片里的他们,笑得特别的好看。
另一个分队走访的家庭,同样是一个缺爱的单亲家庭。小婷的奶奶告诉义工们,小婷的妈妈在孩子三个月时就抛弃了孩子,改嫁他人,六年来杳无音讯,而爸爸常年离开家在东莞打工,小婷由爷爷奶奶抚养,每天上课都是爷爷带着她翻过长长的泥泞的黄泥山路走上一个小时才能到达。提起素未谋面的妈妈,小婷一开始很坚决地摇头说不想妈妈,眼神里都是抵触和伤感。
林新达细心地宽慰着小婷,给小婷的爸爸打电话,让小婷妈妈多跟她联系,不要让小婷总在内心认定自己是一个被妈妈抛弃的小孩。在义工们准备离开的时候,小婷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低声说了句很想妈妈,放声大哭起来。梁新莉抱起小婷,想让小婷感受来自母亲的怀抱。“当我拥抱她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她对母爱的渴望。”梁新莉决定资助小婷,每月带着他们到县城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让她跟母亲视频通话,尽可能地弥补她在母爱方面的缺失,“我是一个母亲,我很明白母爱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以后他们也是我的小孩。”
后来,义工们离开时,小婷还一直站在山坡上望着义工们离去的方向,直到义工们消失在拐角处。
也许这便是爱的力量,有如阳光,照进了那些原本处于阴影处的角落。
用习惯的力量,让爱延续下去
随着一次次走访的深入,每一次出发都充满责任,每一次归来都有深刻思考。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而阳光却不能普照到每一个角落。许许多多的孩子,或留守在家、或被父母遗弃,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
顶固义工团有这样一句口号:助人自助,留人自尊。在他们看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许多,获得精神上的洗礼。他们强调,用同理心去真正地感受受助者的内心,最大程度地去保护他们的自尊。在捐助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去照顾孩子们脆弱的自尊心,给予孩子们心灵上的帮助,让他们的童年回归本应有的纯真、快乐。爱心走访结束之后,义工队关于贫穷,留守儿童,精神关爱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各队义工纷纷提出长期帮扶方案,有的义工队甚至自发建立成长关爱群,每月定期资助贫困学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快乐成长。
此次参与义工团的队伍一共30余人,有年龄高达75岁的台湾老爷爷,独自驱车从中山来到怀化;有小至7岁,正在上一年级特地请了假过来的小蓉蓉。爱心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他们用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三个年仅12岁的小男孩,都来自条件优越的家庭,可是他们在活动中却没有半点娇气,跟着一路搬搬抬抬,颇有小男子汉的气概;“孩子王”顶固员工丽娟,用她的爱心和耐心去和这些孩子们接近,打成一片;儿子眼中的“大老板”林新达先生,没有半点领导架子,穿着雨靴走着泥泞的山路一家家地去探访,在这些孩子面前,他不是老板,而只是一个满怀慈爱的父亲……
林新达在接受采访时说,坚持做公益是习惯的力量,而他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人。“就算变卖股权我也要将这件事情做下去。”
七年来,从云南、贵州、青海、河南、江西、甘肃到湖南,顶固爱心希望之路,从未停歇。一年一个站点,一年重燃一个希望,顶固义工团在慢慢地把责任变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力量,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