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陕北农村,这里的人家家住窑洞,冬暖夏凉千年不垮,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制作的月饼闻名山西,而且放在地窖能保存一年,中秋节快到了,小编带你去看看陕北农村和好吃的神池月饼!
做月饼的老婆婆。
从北京出发,京藏公路从河北宣化到大同、再到忻州大约4个多小时即可到达陕北农村了。
朋友的老家曾经在神池县贺职镇石山子村。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这里与陕北风情、地貌都非常接近。
当地农民每逢中秋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一定要手工制作足够的月饼,这些月饼在地窖里可以保存一年。
月饼馅由面粉、青红丝、白沙糖、苏打粉等组成,最后用胡麻油搅拌,胡麻油是最关键的食料,也是独有的特色!
“神池月饼”的月饼皮也一概用胡麻油调和,已达到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以致久存不变的神奇效果。
或许因具有取之不尽的燃料,才有此烘焙方式。其制作技艺已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这里的月饼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可惜现已濒临失传的窘境
虽然两年前当地就已注册“神池绿宇”“战国”等多个月饼商标,但基本局限在本省之内。
手工制作其实在今天基本快绝迹了。比如那个铁饼铛就已经锈迹斑斑,幸好模子还没有开裂,幸好还有老人传承。
在、月饼已日益迎来规模化、现代化大生产的时代之际,依然以人工制作,实在是难能可贵、弥足珍贵啊。
上下夹攻、腹背受敌,月饼闷在里边真是备受煎熬!下边的火候尤为重要!火力强一点就糊了,而弱一分则夹生。
胡麻油有“久放不沉淀,生食无杂味,炸食烟雾小,上色快,味道清香,色泽透明”等特点,是主妇们的首选,这里的农村主妇人人都会做月饼。
大家直接在院子里烤月饼。
20分钟后移开上面的锅盖,第一锅月饼新鲜出炉!香味更是早已飞出,弥漫在整个院落……
第二锅、第三锅、第N锅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虽然生产力不高,但其乐趣却是大生产流水线上所没有的。
最后刷一次胡麻油后,就该盖盖子了。天黑前,最后一锅也接近尾声。黄昏的炊烟在黄土高坡上袅袅升起。
老婆婆给曾孙子掰半块吃,怕小孩子因为好吃而吃多。神池月饼曾在农忙生产中可以抵挡饥饿。
住了一辈子窑洞,做过一辈子月饼的老婆婆,依然仿佛是第一次吃月饼。因为,小小月饼浓缩着她对历史的记忆与传统的认同
左邻右舍下地回来后,都纷纷聚拢过来。有福同享的传统在石山村依旧盛行。
月饼出炉。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图书馆装修效果图))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民风淳朴,有的房子都能千年不倒!
推荐阅读:17位老人住山西石头村 房屋千年不倒
大汖村的房屋都用石头垒成,除了平房、窑洞,还建有二层和三层楼房,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除了偶尔的鸡犬之声,零星背着相机的游客,村子里的安静让人感觉如此的不真实。这里没有热闹的吆喝声,没有吵杂的人群,没有如流的车辆,没有乌烟瘴气的天空,没有一丝一毫的商业味道,完全是原汁原味的古村。
大汖村前有一株三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预示着大汖村民生生不息,世代繁衍。
她恰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女子,眉间带笑,既有北方的豪放,隐约间投射着南方的婉约秀气,遗世而独立,纯朴且自然,美好又珍贵。
古人所谓祸福相依,世间事大抵如此吧。大汖村因着山水的阻隔,交通的不便,地理位置的偏远,自然条件的艰苦,在历尽千年风雨之后得以完整幸存。
行走在大汖弯弯曲曲的石板巷道中,近距离凝视这些沧桑古旧的老屋,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千年先祖对话的奇妙感觉。
老屋无疑是我们的祖先曾经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鲜活有力的物证。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阶一木,一耧一碾,都凝结着先人的智慧与汗水,记录着他们曾经宁静美好或艰辛多难的生活。
在这里生活的老人们过着平静、自足、悠闲的农家生活。
大槐树上的鸟巢。
大汖村的整个院落建筑风格非常特别,基本是上下两层的造型,有点像南方的干栏式建筑。
村里的房屋均以山木为框架,用山石垒壁,用粘土相砌,外抹黄泥遮风,上铺青瓦避雨。
房与房之间相互依托,又自成一体,看似相连,其实各自分离,上下错落却实为一家。
关于大汖的先人,有几个不同的版本。据传曾有人在大槐树附近挖掘出古墓。
砖刻文字记载推断,历史上曾有马姓一族,南方人,一个朝廷大臣,为躲避灾难由他乡走进这座大山,修筑了自己的家园。此后不知什么原因若干年后村子成了空巢。
到元末明初,有韩家三兄弟从洪洞来到盂县,老大和老二欺负老三,把他赶进深山,让他自生自灭。
老三无意中走进这个无人居住的村落,自此在这里安家落户。那么马姓南方人该是大汖村的缔造者,而这个韩家老三,却成了大汖人的祖先,因为今天的村民都姓韩。
尽管这些历史已无从考证,但老屋却依然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大汖人如今依然使用着这种古老的播种机---耧。
大汖村是先人们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吉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大汖村人说,村里到处都是原生态,吃得是无公害,住得是千年房,喝得是天然水。
这里的水特别好喝,茶壶用二三十年,壶底都不会生锈。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少人居住,如今大汖村的不少老屋已经破败倒坍.
我们不知道这些在风雨飘摇中已经挺立千年的老屋,还能坚持多久,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还有这份荣幸,可以亲眼得见它们在历尽岁月沧桑之后依然美好。
古槐冒出新芽了。
静静的村子。
大汖村的地标。
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头铺成,村民就地取材铺设了道路,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
村里的小道原汁原味。
老人们说,村子里的路和台阶,是先人们在岩石上一阶一阶锉出来的。
大汖村独有的门。
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中,你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感觉到别有一番情趣。
村里的老大娘,正在用最古老的石磨,把黄豆碾压成一个个小片片,用来熬粥喝。
台阶上坐着闲聊的老大娘,热情的招呼我:“闺女来了”,好像你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亲切自然。
满脸慈祥的老大娘,和这些古屋一样让人觉得人生的美好与无奈。
尽管老人们大都已过古稀之年,但看起来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大娘正在忙活。
时间像是在这个村庄里停滞了,安静祥和。
最后一代大汖人离世后,有谁来继续守护这些高龄脆弱的老屋?
期许这座活历史一样的村落能得到尽快而悉心的保护,期许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永存于世,永不消逝!
村子里唯一的招待所。
上游新闻 2021-01-18 16:31:14
医院院长 2021-01-18 10:15:31
大连e族 2021-01-18 21:12:16
大世界小杰说 2021-01-18 11:54:52
舞蹈世界的圈子 2021-01-19 01:25:00
中国半导体论坛 2021-01-18 13:06:41
大家里的小家事 2021-01-17 20:26:03
当代广播站 2021-01-18 10:24:14
社会报料 2021-01-18 14:16:06
微观美利坚 2021-01-18 08:35:08
文哥喜乐 2021-01-18 10:49:41
麦杰逊 2021-01-18 11:02:45
与归随笔 2021-01-17 21:10:52
沉默的大多数 2021-01-18 07:50:02
每日人物 2021-01-18 12:32:35
yy电视快照 2021-01-18 15:33:56
娱人为乐 2021-01-16 06:37:48
网易娱乐专稿 2021-01-18 14:47:06
娱乐豆腐干 2021-01-16 17:33:48
漩涡视频 2021-01-18 16:27:43
五彩斑斓的世界 2021-01-18 00:45:57
一卿美食 2021-01-18 06:15:44
央视财经 2021-01-18 07:18:59
娱乐江湖解读 2021-01-16 13:23:10
量子位 2021-01-18 12:54:13
娱乐江湖解读 2021-01-16 16:03:47
晏炜观点秀 2021-01-18 15:02:02
掌闻视讯 2021-01-16 21:26:02
掌闻视讯 2021-01-17 17:58:20
社会de记忆 2021-01-18 14:44:49
环球网资讯 2021-01-18 16:07:38
晏炜观点秀 2021-01-17 11:19:17
买月娱乐 2021-01-17 23:00:46
记录你我 2021-01-16 16:03:06
爱情攻略 2021-01-18 07:23:11
巨小萌 2021-01-18 12:16:31
晏炜观点秀 2021-01-16 14:52:23
global要闻 2021-01-16 12:45:21
娱人为乐 2021-01-16 16:31:55
掌闻视讯 2021-01-18 18: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