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传承(Elevated Memories)是由创意机构米曰工作室(MY studio)发起的一项全球设计创作项目,旨在展示来自不同设计领域,用各自的方式改变着传统工艺与当代工业、当代美学的创作者们,他们代表年轻一代设计师对于民艺,对于传承的全新理解,并为所在行业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商业可能性,探索设计在全球化语境下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在深圳国际家具展上,《ELLE DECORATION家居廊》与策展人颜宓一同特别策划“另一种传承”主题展及论坛,从传承的角度,将吴燕玲、辛瑶遥、殷明三位设计师的蓝染、瓷器、织品三种工艺的创作过程及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在论坛中让她们与代表主流行业的设计大师们进行观点的对撞,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关于保护性传承还是创新性传承,手作与工业化生产能否共存的讨论都将继续下去,并对设计行业产生激发作用。
参展设计师和作品
吴燕玲 Elaine Yan Ling Ng
纺织材料设计师
改造工艺——贵州蓝染与材料研究
传统的蓝染工艺在现代家具生产中有很多局限,比如土布幅宽不超过50cm,单调的民俗图案不符合当代审美等。吴燕玲将蓝染应用于木头、宽幅布料,同时融入现代的造型图案和镭射雕刻等科技,于2016年底推出第一个基于蓝染工艺的家具系列——UN/FOLD。
▲屏风
(经过激光镭射雕刻的手工编织羊毛面料、胡桃木、黄铜)
辛瑶遥Xin Yaoyao
陶瓷设计师
改造工艺——陶瓷彩色涟漪系列
中国新生代85后陶瓷创作人,她的创作之路从器皿开始,薄至1mm的瓷片单元组合、东方美学中罕见的几何形是她常用的创作语言。2016年她作为首位中国艺术家为上海爱马仕之家创作2016冬季橱窗,并举办同期个展“水光.瓷色”,这也是她首次创作大型陶瓷艺术装置。
▲2017涟漪盘艺术装置
此次展示的2017涟漪盘系列,有青釉和彩釉渐变两种风格。采用轻薄的瓷片叠放,经过二次或三次釉烧定形之后,形成起伏有致的涟漪。这一工艺是辛瑶遥从4,5年前开始研究,从传统陶瓷制作技法中演变出来。
殷明Yin Ming
男装设计师
改造工艺——贵州蓝染织布工艺
2013年开始接触贵州侗族手工艺者,在他们的协助下改进创新当地的传统蓝染手工织布工艺,同时将这种手工织布运用到其男装设计中,以“Etiquette Indigo”系列推向欧洲市场,并在2016年PITTI UOMO男装展上被Monocle杂志选为Top 10外套之一。2017年,她开始协助侗族手织艺人推出天然蓝染手织布料品牌“青緆”。
在深圳国际家具展“另一种传承”的展览现场,网易家居有幸与米曰工作室(MY studio)创始人,“另一种传承”项目发起人,策展人颜宓有了一次深度对话。
颜宓
米曰工作室(MY studio)创始人,《另一种传承》项目发起人,策展人
网易家居:将吴燕玲、辛瑶遥、殷明三位设计师的产品都有传统的工艺,但又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她们的设计中那些特质让您认可并且邀请她们参展?
颜宓:在我还是设计行业媒体人的时候就一直在关注这些设计师。辛瑶遥不是专业陶瓷出身,这反而让她跳出传统陶瓷的专业局限;殷明是我的大学同学,她偶然发现了贵重侗族的蓝染,改变了蓝染排布的工艺,让这项工艺具备了更多潜力;而吴燕玲对于蓝染的使用又跟殷明全然不同,她的背景是材料设计师,喜欢去探索不同材料之间的可能性。
“另一种传承”为什么会叫另一种,因为我们的重点不只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更期待设计师能为传统工艺带来适宜当下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改变。这也是我们为“另一种传承”选择设计师的标准。我们以拯救为目的,但是拯救一个工匠大师没有意义,更需要将工艺开拓为产业,进而拯救传统。
网易家居:“另一种传承”会如何去帮助这些设计师、手工艺进行产业化,商业化呢?
颜宓:首先,我们绝不避讳去谈经济这件事。我们把“另一种传承”定位为一个平台,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以论坛和展览的形式为主。同时我们还会探索,现在已经完成改造的传承,是否有可能和其他的设计品牌擦出火花?我们会和瑞士文化基金会一起瑞士和我们的设计师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我们也希望这个平台可以对接到B端厂商。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更要做的是和实际是一起成熟,把工艺、成本、工序、交货等等都形成可控的标准。所以我们会在平台中加入一些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一起磨合,帮助设计师和传统工艺进行更适当的商业化。
网易家居:你认为中国市场是否已经成熟到可以介绍设计师产品的阶段?
颜宓:从审美上来说,中国消费者已经准备好了。倒推10年,谁听说过新中式?因为市场需求的升级,于是诞生了‘新中式’的风格。我相信现在的80后,90后是会喜欢“另一种传承”的设计产品,但是仍然会有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我们会邀请已经在主流市场中成名的设计师,比如陈燕飞,或者是成熟的商业产品设计师,像周宸宸。从他们的角度、经验出发,让设计师明白,设计不是艺术,第一位的不是自我表达而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