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场·演讲 | 看7位跨界嘉宾如何启迪设计思维 | 设计师的必修文化课)
在中国,
可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
比上海更富有传奇色彩与故事性。
它犹如一个百变的舞台,
从流光溢彩的外滩,
到古旧典雅的思南路,
再到充斥着市井人情的里弄人家,
都是这舞台上的背景布。
华灯初上,幕布拉开,
所有悲喜都被罩上一层上海独有的旧日美感。
当舞台艺术遇上空间设计,
当文学、戏剧、摄影大师们遇到彼此,
他们将如何描绘一个自己眼中的上海?
恰逢
2017中国室内设计周暨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期间
我们将以“剧场艺术与空间想象”为主题开启
“戏梦上海”「在场·演讲」
2017年9月14日 | 同济大学
舞美 | 设计 | 电影 | 文学 | 摄影
从“剧场艺术”出发,设计“为人”的空间
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最大的城邦——雅典,
发明了两样很重要的东西:
第一个是具有代表性的民主制度,
第二个就是剧场。
图 | 狄奥尼索斯剧场
世界上最古老的露天剧场,
是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剧场。
最早是祭祀酒神的地方,
而酒神精神正是希腊宗教中,
最本质的精神意志。
让生活充满激情,并被赋予智慧。
剧场,解读生活与生存空间的路径
从诞生起,剧场就是体现人意志的空间,
剧场和剧场中的表演,
进行生活呈现,引发思考,
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生活。
从“城”到“市”再到“居”,
剧场和戏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比人们通常想象到的还要多,
人们在职场、个人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
并期待活在“戏剧式”的生活里。
作为公共空间的剧场空间,
为现实中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提供了更多的私人空间与想象,
重塑着人们的生活与居住空间,
也成为解读城市和城市文化的路径。
同时,剧场空间作为建筑的一个门类,
历来被称之为“最难建筑”。
剧场是连接艺术与设计的创造性空间,
重在营造空间体验、想象与叙事,
满足娱乐功能之外,更多的是文化和优质生活源的展现。
如何用剧场重构空间,完成空间意象表达,
阐释城市文化,重塑城市生活?
我们将以“剧场艺术与空间想象”为主题,
开启“戏梦上海”在场·演讲。
用剧场艺术连通空间设计,
让空间设计吸纳剧场观念,
设计“为人”的空间。
演讲嘉宾
看韩生如何将“水墨丹青”铺满整个舞台
韩生 |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舞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舞美设计家。话剧《大桥》、越剧《家》、《蝴蝶梦》、赣剧《牡丹亭》,电影《兰陵王》美术设计,超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舞美总设计,2001年中国APEC会议文艺演出美术总设计,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创作工作等。著有《舞台设计的创意和表现》。
图 | 韩生舞美设计作品
孙郡,用“镜头”造一个古典的梦
孙郡 | 中国摄影艺术家,出生于浙江绍兴,7岁开始学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其作品融入了绘画的表现手法,注重画面和故事的结合,意境深远,被媒体誉为“摄影诗人”。他的作品深具东方韵味,是“东方美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 | 孙郡摄影作品
宋时风骨,亭台轩榭,刘杏林让舞台成为流动的画幅
刘杏林 | 现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第12届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中国国家馆展的主要策展人。舞台设计作品横跨话剧、格局、舞剧、京剧等门类,擅于撷取古典园林的建筑因素,如庭院、楼阁,白墙、洞门,加以传统美学的线条勾勒,将圆月、浮云、横枝、灯笼等诗化意象融入舞台背景,形成并确定了强烈的个人舞台风格。
图 | 刘杏林舞美设计作品
镜头语言下的上海,
是关于摩登与纸醉金迷的终极想象。
柳青 |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美术指导,代表作有《梅兰芳》、《一步之遥》、《赵氏孤儿》。曾获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奖。
在高艳津子的舞蹈中洞见万物之灵
高艳津子 | 贵州省贵阳市人,土家族。先后毕业于贵州省电大艺专、北京舞蹈学院,现为北京现代舞团编导、演员。“天上的水,浇灌人间的花;花朵鲜艳,是高家的孩子。”这是高艳津子对自己名字的解释。作为一个出生、成长在贵州,活跃在国际现代舞领域的舞者,高艳津子以包容了山水的灵性,借由身体和现代舞的艺术形式,与自己和世界对话。
图 | 《三更雨·愿》
在李舒文字里重温民国岁月,旧时上海
李舒 | 复旦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媒体人,现任《Lucky Peach福桃》出版人。专攻民国八卦与美食奇谈, 在“腾讯·大家”、《Vista 看天下》等多家知名媒体设有专栏;曾出版《山河小岁月》、《民国太太的厨房》等。拥有民国主题公众号“山河小岁月”。
吴滨的作品里有“海派”生活的一切元素
吴滨 | 顶尖室内设计师,摩登东方风格的缔造者。无间设计,W+S设计机构创始人。多次荣获国际、国内权威设计奖项,并受邀出席国际知名设计演讲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