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呆看山
守一壶茶、院一间
这山千年不变
祖祖辈辈看
这山瞬息万变
匆匆过客览
或有庙,或藏仙
一世奔波,半日偷闲
粗茶淡饭,袅袅炊烟
七弦琴,轻轻弹
银河不眠,同醉山边
---落落
如今,随着第二批特色小镇项目名单的出台,有计划、有标准、有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建筑师们也因为市场越来越关注民宿建设。9月30日,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一场“文旅乡创产业资源‘共享’新模式”论坛抓住了时下的热门关键词,网易设计携手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旅乡创产业分会,共同探讨乡镇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出席嘉宾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凌宏
广州实地集团投资拓展中心副总经理、特色小镇产业文旅专家 赵建萍
大地乡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总监 李蓓
民宿品牌“浮生小筑”创始人、北京浮生创意文化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王康宏
原乡里民宿品牌创始人、博地设计总设计师 曹一勇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旅乡创产业分会 执行秘书长 马一平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经管系副主任 李伟
延庆区井庄镇 副镇长 贺兴平
主题演讲分享
《让小镇“镇镇”有磁》——赵建萍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小镇?一、产业立镇:具体来说,可以是以产业园区为核心动力区,或依托IP或大项目带动,精准定位,导入通航、 新能源汽车、金融、制造、物流、医养、云计算、影视、文化或现代农业等等定制内容;也可以依托重点镇 发展,或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发展。二、社群整合:根据人群的需求,深度整合教育、医疗、养老、社群、园区服务等配套资源,在城市周边形成完整 的城镇化解决方案,提供另外一种主流生活模式和消费场所。?
产业小镇看欧美。所谓“穷乡僻壤”有企业,是欧美发达国家小城镇生生不息的根本。在那里,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Large Cities)、数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Medium-sized Cities),以及数万人口的小镇和乡村(Small Towns),构成了独特的梯级带动模式。
在这些小镇上,产业分布均衡,兼具完备的交通、电信、商业、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完善的社会保 障体系,生活品质并不亚于大城市,小镇居民不离乡土就能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经济来源。
拥有强势而独立的产业,是欧美小镇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从产业集群到产业小镇。“镇镇有磁”--靠近都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以及大武汉、大郑州和大成都及其周边构成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 市群,是未来特色小镇的主战场。
实地集团产业小镇运营实践。以物联网产业为中心,在科技驱动、智慧驱动下,构建物联网产业新的增长极。
《乡居,一种美好的新型乡土生活方式》—— 李蓓
山水自然的环境,健康有机的物产,回归田园的闲适,乡愁情怀的所在。中产崛起、全民休闲时代,最好的去处是乡村。然而,很多乡村正在渐渐衰落与消失。
乡村真正需要什么?是价值重塑、活力导入、产业复兴。因此,“乡村价值的再发现和一场新的生活场景革命”是我们乡居的初心。乡愁眷恋的家园情结、自然亲近的乡野美景、传统质朴的乡土文化、有机天然的健康馈赠、亲切有情的人际关系“远离尘嚣、归田园居”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乡村的价值,我们发现他们,并想保护他们。
我们希望缔造美好的新乡土生活方式空间。大地乡居,保持对乡村的尊重和热爱,重新发现旅游语境下乡村的多元价值,以创意和设计激活乡村闲置资源,改善乡村设施风貌,塑造出高品质的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每一个乡居,都传递一份乡土人文礼赞。不同于模式化、跃进式的新农村建设,大地乡居的每一次落地,都小心翼翼地守护每一个乡村独特的“乡土性”,从村庄肌理到田园山林,从乡土建筑到手艺匠人,从在地物产到乡俗活动,我们珍视千百年流传的乡土智慧,并愿意帮助传承。因此,每一个乡居,都围绕“乡土性”而设计、而创作、而建造、而运营。
每一个乡居,都孵化一个乡村文旅集群。不同于仅关注硬件的乡村保护和改造,大地乡居的每一次落地,都着力于产业要素的导入和滋生。通过精准的旅游市场需求研判,精心的项目财务分析测算,以及现实的文旅产业业态配置,始终围绕可持续的产业运营逻辑进行投建和运营,在乡村发展出品质度假、有机餐饮、休闲农业、民艺手作、文创市集、乡土教育、深度旅行等丰富的文旅产业主体。
每一个乡居,都带动一处乡村区域复兴。不同于封闭式的乡村商业开发项目,大地乡居的每一次落地,都同时关注乡村中在地乡民的参与,以及乡村区域的整体发展。大地乡居从点状的项目出发,作为一个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内在产业的有机生长,和外部客群的持续导入,不断强化乡村的旅游吸引力,带动乡村旅游价值提升,促进乡旅产业和其关联产业发生裂变和输出。
为优势不同的乡村,我们提供四种可选择的乡村旅游产业启动方式:1、住得下来的乡村,融入主题民宿、有机轻食、乡村社交中心、体验工坊。2、充盈收获的乡村,希望游客把时间放在田野上,包括CSA市民农场、自足工坊、自然课堂、大地农礼、乡创市集。3、写满故事的乡村,用文创激活乡村记忆。融入乡村IP?、乡村景观改造、主题情景体验、文创商品等。4、欢乐相聚的乡村,它是村里专属的乡居艺术生活季。包括乡村公共艺术、传统节日再设计、生活方式品牌分享、乡村民谣音乐节、乡村创客路演等等。
我们希望尊重乡村风貌和格局,尽量使用乡土的材料,慎重引进外来元素,坚持设计的乡土性。用设计展示和升华乡村之美,用乡村的素材讲述乡村的故事。
《民宿,是一种态度》-- 王康宏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过,“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妄症。”我在工作的时间里借用出差的机会去过了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但我静下来发现,其实自己哪里都没有去过。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旅游业的逐年兴旺,民宿在中国迅速成为新兴行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民宿在往高档和精品酒店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案例,西溪湿地内的《好久不见》,58间房,80左右个员工,投资2500万,均价1000+。好看,但不实用。是我们需要从中找到教训,不要再重蹈覆辙的案例,设计要融入感情。
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一开始我以为乡愁是一种情怀,但情怀不能当饭吃,是一种虚的情感。那如何从情怀变成一种“态度”?“态度”可以决定游客是否要“停留”下来的基础。
我想要停留下来,选中了延庆珍珠泉乡南天门村,村前有河,村后有瀑布,漫山遍野是杏树林,民风淳朴,现存居民都是老人。
而停留需要理由。我想做的第一件让人们留下来的事情是“民俗活化”。
接下来,我要帮这个村子寻根,将来我会帮他们建一个祠堂。
我还想在这里建一个水上舞台,可以邀请热爱音乐的朋友来弹琴歌唱,这也会是留下来的理由。
远离喧嚣,我想在这里“看山护林”。让大人和孩子们在这里接触大自然,玩出一片天。
最后我希望可以在这里停下来,慢下来,喝喝茶,品味人生。很简单,这些就是我的态度。
《让停留成为可能——民宿的核心价值》-- 曹一勇
我们的民宿叫“原乡里”。我们认为建筑永远不是主角,人才是,建筑要做的是提供人与人、人与在地环境情感交流的渠道。
开放型空间,就是奢华共享自然观景平台。青砖墁地,木骨泥墙,半个世纪的老物件齐聚一堂。温柔的光线漫进屋来,在墙壁上绘出了时光荏苒。那一把鸡毛掸,是否还在你童年的记忆里撒欢?
城里有的东西,在民宿里我们就不要提供给游客了。民宿应该提供给他们在城里享受不到的“慢生活”。我们希望在难得的假期、好不容易的重逢,偶然的聚会,家人可以团聚。一同感受儿时的童真、劳动的乐趣、回家的感觉。
谈民宿,从4大板块谈起。1、资源配置,2、产品的营销,3、设计与建造,4、资金的投入。想要做好民宿,四大板块环节缺一不可。民宿之未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爆棚非理性——品牌化——品牌垄断——民宿之未来资本垄断。品牌迅速形成,吸铁石般资源迅速汇聚,垄断已是必然。
做民宿,痛并快乐着。每个人都有一颗埋在内心的回归原汁原味原情生活的种子,途中便会发现:我们并不孤独。
论坛环节
主持人:
网易设计全国主管 张金燕
对话嘉宾: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旅乡创产业分会 执行秘书长 马一平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经管系副主任 李伟
延庆区民宿联盟 盟主、原乡里品牌创始人 曹一勇
延庆区井庄镇 副镇长 贺兴平
主持人问题一:
10年之后,你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主持人 张金燕
曹一勇:做民宿并不是一条简单的路,因为民宿投资跟整个地产投资资金比非常小,但需求量非常大,说实话我一直没有下决心。但朋友和我说,“曹一勇你干吧,最终咱们哥几个跟你相依为伴,到乡村里听着小喇叭喝着酒聊着天,就挺好。”就这样我决定去做民宿。所以十年后,我想和亲朋挚友在村里为伴,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
延庆区民宿联盟 盟主、原乡里品牌创始人 曹一勇
马一平:十年以后我觉得应该还是在继续从事文旅乡创、乡居的生活。我之前跑过很多乡村,我非常喜欢乡村这种状态。在村里走一圈,看到这些人、这些事情,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十年以后,可能我会带着我的父母、孩子到乡村找到一个地方停留下来,能在自己停留的同时,让老人找到这样一个生活环境,找到一个生活状态;让自己的孩子真正体验一把自己小的时候所感受和接受到的环境。我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在十年以后找到一个可以停留的地方。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文旅乡创产业分会 执行秘书长 马一平
贺兴华:我是八一年出生,十年之前我负责销售旅游工作,到现在还是负责旅游和环境整治工作,十年之后我相信我还是负责这方面工作。因为旅游行业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可以造福一方百姓。作为行政管理职能工作人员来说,希望能给老百姓带来价值。十年之后,我相信我还会在这个岗位上继续给大家服务和支持。
延庆区井庄镇 副镇长 贺兴平
李伟:我是一名老师,虽然我们有寒暑假,但是现在每天都很忙,也没有时间真正让自己沉淀下来。我现在快五十岁了,十年后正好处于接近退休阶段,我想呢,退休以后,可以放松下来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想静下心来,把原来积累的一些东西和在旅行中的一些见闻、感受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出几本自己满意的书。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经管系副主任 李伟
主持人问题二:
什么样的“风景”,可以把人留下?
李伟:要让游客留下来,我认为,第一是环境优美,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对游客没有吸引力,包括基础设施要完善,这是基础。第二要有产业支撑,刚才李总分享时就很受启发,小小蜜蜂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注入文化内涵,产业链得以延伸,就能发挥很大作用。现在,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正在兴起,游客更看重体验性与参与性。所以创意很重要,一定要有当地特色,不能同质化,景区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贺兴华:在今天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下,我们想让本地无论从它的经济状况还是生活条件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把游客留下来。我们会集合很多的政策来保证产业的发展。不是看原乡里在能挣多少钱,员工挣多高的工资,而是原乡里的发展前景,是否能够带动一系列产品的开发。我们不只局限于一个品牌、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发展。
马一平:想要把人引进来,就必须要有文化的导入,给人留下来的理由,同时要有团队做支撑。很多人情怀有了,但实质上落地时缺资源缺内容。站在协会的角度来说,现在做的工作就是锁定文化乡村旅游、乡村创业,导入有自身IP的文创代表。真正把人引来、留住,带给乡村经济方面的提升,这是我想做的。
曹一勇:我觉得是互联网思维,未来要发展一定得跨界。像诺贝尔奖一样,传统的奖项是按化学、物理学设计的。但真正近十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全都是边缘科学,也就是交叉科学。用不同的维度把这些联系起来,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行业进步,这个是未来的大趋势。如果这个做“通”了,我想让人停留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主持人:今天我觉得最感动的是每个人都把自己走过的路在这里跟大家做分享,这是在前进路上的驱动力。希望在未来,当有一天说起我们中国的时候,可以说“我知道这个国家专注做旅游事业”。在城市里,人才是最美的存在。我相信如果能达成这种愿望,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谢谢。
最后,在论坛嘉宾向现场观众以及网友提问的过程中,论坛渐渐落下了帷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提的问题是什么吧,在文章下方留言,看看手机屏幕前的你是否可以解答。
Questions:
李伟:无论是美丽的乡村还是民宿最终还是要人来管理,我们正是实用人才的提供者。前期,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与文旅乡创产业分会、延庆旅游委、延庆民宿联盟四方初步形成战略合作框架,搭建这样的合作平台对于我们高校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在人才联合培养、学生实习实践、校企合作课题研究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也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那么,我们高校围绕乡建主题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希望大家多提建议。
贺兴华:我不能代表政府说这个问题,只能代表我个人提这个问题。刚才看到所有的案例大部分在山清水秀之地做的民宿产业。大家有没有考虑过除了这些特色的地区,其实普通的地区也大有存在。如何让这些不具备众多优势资源条件的地区进行规划,如何让其转型升级更好地发展?希望各位投资商和各位创客可以思考一下。
马一平:其实我们协会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我们本身对接资源平台。当你有情怀想扎根乡村的时候,你到底准备好了没有?这个准备不是情怀的情愫,不是你的资金配备,而是最终落地之后的事情,大家有没有想好?
曹一勇:我给大家留这么个问题,明天开始放假了,这个国庆你怎么安排?不管你怎么安排,我希望你可以真正和自己的家人有一个情感的交流,这是很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