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0日的“金堂奖公益设计讲座-金讲堂系列”暨“喜舍杯?中国住宅设计总评榜在线分享公开课”中,主持人李想姐姐给我们邀请了一位80后帅哥,说他是“游走在贫富两极间的设计师”。
| 李想的设计师 |
我们今天的分享嘉宾叫王希元。
他以颜值而著称,他每天发微博的时候,会有一群女粉丝在底下表白。但是还好,他的才华与他的颜值是匹配的。
他非常年轻,但已经是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筑邦设计院地产综合所所长。
他出品了非常多北京昂贵的项目,但同时他又很奇妙地能够去改造小户型住宅。我很好奇,到底他会怎样去平衡这样的贫富两极。他到底怎样去体验这样的生活。
——李想姐姐
| 设计师的理想 |
如果说,设计大多数情况下是为富人提供品位或品质,那么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东西只有一样,就是“尊严”。
——王希元
以下为课程干货节选
设计是为权贵服务的吗?
是为有钱的高收入群体服务吗?
现在豪宅、高端住宅社区样板间的使用者往往衣着光鲜,举止得体,很有品味。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看下图。
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和符号不难看出,他们的生活往往是低密度、高附加值、高的情绪化享受。他们可能年纪不大,却拥有上千平米的别墅豪宅、私人泳池、花园、酒窖、影音室、会客室。
为这些人服务的思考、切入点是哪些?
类似奢侈品的概念,提高非必要性的审美附加值。这种附加值里不存在太多的刚性需求,更多的是设计的环境、意境或空间分配能否与居住者的财富、地位相匹配,甚至是以居住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品味与社会价值,这才是我们设计的核心。
但是我必须要指出,这些高收入群体在世界上是极少数的。更多的人,他们的生活状态、生活现状,往往是这样。
这种生活环境并不是三四线城市或者农村才会出现。一二线城市的周边也存在这种棚户区,低收入群体聚集地。他们的生活现状往往是一家五口挤在不足20平的房子里,没有上下水,没有私密性,没有采光。
那么这些所谓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生活中需要设计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要加个更字。
比如说:一对刚结婚的小夫妻住在这种环境中,最希望的是不跟老人挤在一张大通铺上睡觉;七八十岁的老人,半夜两三点钟想上厕所,可以不用走出房间门顶着寒风走100米甚至更远,去胡同上公共厕所;小孩能有一张自己的写字台,不用每天趴在床上、餐桌上去写作业、去学习。
高收入群体是设计的命脉,低收入群体可能更需要设计,但他们往往付不起设计费或者高额的改造费用,如何给他提供服务呢?
设计师层面,设计师可以通过参与《暖暖的新家》公益节目,或者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包括李想组织的喜舍杯·中国住宅设计总评榜的定向命题类比赛,让设计师参与到小户型的研发中。用设计改变生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让设计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国家层面,现在发展“一带一路”、推广高铁、发展文化产业或鼓励新兴的技术行业,都是缓解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环境下主导地位的重要的手段。当然不敢说100%的颠覆性的改善,但至少减轻我们的生活压力。当成本降低,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去考虑设计对于保障性住宅、棚户区,低消费人群的影响。最终以产品量产的方式,把所有设计的重点元素全部拷进去,形成一个不需要推敲的社会普世价值、社会福祉。
第一部分:给高收入群体的设计
1.用数据说话,建立完整的设计系统。
首先是我们这些年做的一些样板间,或者是精装交付房,大家作为设计师应该都不陌生。
当在确定设计风格的时候,设计师和甲方产生了意见分歧,该听谁的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谁也不听,我们听数据的。
我们团队每年会对中国房地产销售的情况做一次系统的统计。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在跟甲方业主去探讨设计风格定位时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做的这些东西其实在强调一个完整的设计系统,而不仅仅是设计本身的一些技法。
设计之初,你的系统性越完整,接受你的人就越多,而且接受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单独的一个设计点。设计师最需要的是让一些所谓的外行,或者半外行来充分的信任我们,这样能够确保我们在项目上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
2.分析业主身份,针对性进行设计
这个是北京的一个高端地产项目叫做“山水文园”。
山水文园的情况比较特殊,它主打的方向是多元化的审美。所以它的风格是具有包容性的。
如何确定设计风格?
第一,我们对山水文园进行了定位分析,它是附近高层建筑里面最大的一个户型。计划开盘售价就已经卖到每平米12万,我们可以把这个小区定义为富人区。
任志强曾说:富人区代表的不仅仅是富人的一个圈子,它其实是一个城市最性感的方寸。从侧面也印证了一个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我们这次业主的设定基本定在55岁以上,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爱好收藏传统文化。
第三,我们把设计风格定为新中式。
在平面的功能规划上,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我把餐厅放到了离入户门最进的一个单元,其实不难理解:客厅、起居室,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社交功能,而是家庭团聚的单元。而餐厅在这几年已经逐渐取代了客厅位置,成为家里最重要的社交单元。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地下室设计了一个很大且私密的收藏室,用于存放古玩、字画、茶具等等。
3. 用建筑的语言去表述设计
在我们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这个房子的土建已经完成了快十年了,当时是按现代德系系统去设计的外观效果。在跟开发商和销售部门探讨后,最终定位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对于行业以外的非从业人员来讲,他们脑中的概念一般是怎样的?说好听点叫中西合璧,说的不好听就是土不土,洋不洋。
上图就是西方元素和东方元素在没有经过提炼的情况下,形成的结果。需要各位设计师朋友做一个忠告,在中与西或者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一个新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同时兼具不同时间和地域上的一些特性,在一个空间中全部呈现出来,并且兼顾它们之间的矛盾性。
4.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
我们的系统到这儿还不是完整的。
我们在售楼处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设计了3个VIP洽谈室,完全对应三种样板间的设计风格。对于高单价的大户型,在看房之前,通过洽谈室的设计风格、背景音乐,香氛、软装搭配来吸引客户。
做到这些,我们对一个房间就不仅仅是空间形式化的设计了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增强开发商、甲方对你的信任度,让你在项目当中占据高的主导权。
第二部分:给低收入群体的设计
案例一:
北京前门大栅栏云居胡同19平米百年老宅变身四室两厅一厨一卫
【房屋改造背景】
这是民国时期的老建筑,在一百年前建的时候是一个8米挑空银号。房子的结构非常差,这些年也没经过合理的修缮。砖体连接的砂浆粘性已完全消失,砖体本身的沙化程度也非常严重。
房子的防潮性,上下水,包括平时居住房子的刚性功能一概不具备。业主在室外搭了一个厨房,上面没有棚,下雨的时候,业主就得打着伞去做饭。没有排污系统,没有卫生间。
实际的使用面积是19平米,刨除厨房、过道以外,一家五口人挤在十三四平米的小房间里。
改造前:外墙表面的灰砖已经一层黑了
【总体设计思路】
改造设计之初,从结构入手,把原有已经松动的渣土砖墙全部铲除,然后用钢结构在房间内进行加固,做了防水、保温、隔音处理。
在设计上引入时间轴的概念,不同时间段通过可变的功能,达到空间在时间上的二次利用。并且以人体工程学的“相对极小化”为尺度底线,去实现一个舒适实用的“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最终,完成19平米空间实现四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微型复合的多功能建筑单元。
亮点1:多功能电视机柜和“隐藏楼梯”
这是我们完全原创的设计。楼梯隐藏在移动电视机柜内,并且柜体顶端形成二层的连桥。借鉴了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作品住吉的长屋,他的设计理念是把空间形成段落式。先是低矮的区域,然后有二层挑空的空间,然后再到低矮的空间。这样让人有一个先抑后扬的行为体现,不至于空间的视觉疲劳。
我们在电梯内增加了蓄电池装置。在断电的情况下,可以持续供电一个小时。并且也留了手动的装置,手动也可以解决。
亮点2:可变形的沙发
用餐时可变出餐桌,同时容纳六人就餐。
亮点3:卫生间雾化玻璃隔墙
我们把卫生间的隔墙全部做成玻璃的,在使用的时候,是完全雾化的,保证一定的隐私性。
亮点4:通过新开窗增加室内采光
由于老房子的墙体结构非常差,我们对于每一个窗洞都用钢板做一个包围形式的内部框架,保证它的安全性。然后尽最大的可能性解决它的采光。
案例二:
33平米“澡堂之家”变身四室三厅多功能花园别墅
【房屋改造背景】
一家五口生活在30平米的空间,房子原本是老式澡堂,采光不足,另外包括很多安全隐患。原本的厨房上面只用石棉瓦的单瓦、单板搭建,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一旦有树叶刮到屋顶,女主人要踩着薄瓦上去清扫。如果说没有踩到对的地方,很可能就会坍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这个家庭的儿子居住在一个门板搭建的二楼阁楼,阁楼上堆满杂物,剩余1米宽的位置铺上床单,作为孩子睡觉写作业的地方。这个孩子很优秀,平时学习的环境是跪在床上看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他在中考拿了555分,保送北京三十五中高中部。
【总体设计思路】
亮点1:引入错层楼板概念
这个房子的空间主体高度是3米6,如果用一层的布局,会产生空间在纵向的浪费。如果分成两层,3米6除以2是1米8。刨除地面、顶部一些装修面材的厚度和二层搭建楼板的厚度,再加上一些隔音处理,那很可能每层的高度应该是1米6几,作为一个居住空间,没有办法使用。
本次我们引入的是错层楼板的概念,其实应该是叫做双错层。把一二层各分为三个空间高度,分别是2米、1米7和1米5。通过三个高空间高度来分析人日常的三种行为模式,站、卧、立。到了二层正好相反,一层矮的地方,二层高,同时形成站、卧、立的三种行为模式。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规划,最终形成了一个四室三厅一厨一卫和一个露台的小花园别墅。
亮点2:利用天井空间打造图书馆
因为是老式的澡堂需要采集潮气,所以在这个房里出现了当年澡堂使用时的一个排潮通气井。这个通气井非常热,只有1米2宽,2米长左右,作为一个房间肯定不现实,而且楼梯也上不去。所以我们这次索性把这个天井结合书房,打造成一个孩子学习的图书馆。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合伙人
拿产品当艺术品做的杨鑫先生,跟我并肩战斗了十几年的好战友、好搭档吴卫老师。
*左图王希元和杨鑫先生,右图吴卫老师
感谢我的团队,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能够跟你们并肩战斗,真的是我的荣幸,谢谢大家。
李想这些年给设计行业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活力,做了很多不可取代的工作。她给每个设计师推广,做学术交流,设立各种国内顶尖奖项。感谢你让更多行业以外的人,让全社会去了解设计,去理解设计。
互动环节
Q:参加电视节目对设计师有哪些成长?你有哪些收获??
A:可以梳理我从业经历当中一些碎片式的信息,在不同的项目当中暴露出的问题都会在小户型改造中集中出现。对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体系、设计体系的构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加《暖暖的新家》是一件行善的事。因为我们确实可以帮助到很多人,这种成就感可以带来幸福。
Q:未来都是集成化工厂,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更好的服务?
A:设计行业是相互滋养的,不仅仅是学到技法、工艺,应该是多元化、多方向的发展。设计首先要做系统,虽然跟设计本身关系不大,但如果能做好商业定位、销售情况预测,你就可以引导你的客户。甚至有的时候,你可以教他们如何卖房子,如何进行风格定位,这是对设计师专业素养综合度的考验。
Q:你以后还会再做类似《暖暖的新家》这种节目吗?
A:《暖暖的新家》我已经做了四期,说句心里话确实挺辛苦,很牵扯精力。但收获颇丰,以后我会权衡下我的精力、能力。另外这种节目挺好,给很多设计师机会。我也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包括90后年轻的设计师,都能够参与一下。
分享课结语
本着理性的思维方式去研究设计该走的道路,
我们每一位设计师的共同努力,都是将来为设计的未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