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和成长连接 -
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你,必须亮出你自己。——题记
|人物素描|
身材都不错
? 为了写这篇推文,我特意翻看了18号的直播回放,看完金煜的演讲和三位老师的点评,果不其然思绪进入倒带状态,回到了2016年。明明不过两年的时间,但是却好像彼此认识了好久。第一次到宜宾,第一次接触这个团队的时候,还是三个人,三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股力量。廖浩比较爱说话,是团队里的发言人,每次找他都说好,包在我身上。
2016年十间坊十强聚首,每年颁奖就像一场家庭聚会
去年他们的比赛项目完成得比较没有挑战性,当今年历尽千辛万苦才终于赶完工,廖浩就跟我说,今年太不容易了,都连续几个晚上没睡觉了,今年如果我要上台讲,我可能会哭。我还调侃他男儿有泪不轻弹。不管过程多么困难,金煜从来不会跟我说一个苦字,摆场完拍完照片后,我特意跟他说要注意身体,因为我知道他从来都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
那天准备了演讲稿,发了好长一段文字给我看,让我帮他提修改意见。我们第一次通话长达一个小时,是因为视频的拍摄,他有自己的考虑,我也有大赛的出发点,为此我们想方设法说服对方,我第一次感知,其实金煜也很能聊的。
17号彩排那天晚上,我看到一个人正埋头对着手机在改稿,玩心大起,本来想偷拍,被发现了,特别像那会高考的我们,廖浩那晚也一直在。比赛完后我问金煜这份答卷是否满意,他说挺满意的,也说了很多我第一次听到的话,那天准备离开乌镇,温度还是挺低的。听完他说那些话之后,顿时暖在了心上。这哥们,憋了这么久的话终于说出来了。
沉甸甸的获奖证书
|关于他们|
西南赛区四川宜宾
维度专属订制室内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2016十间坊实战赛全国十强
|关于项目|
指导评委:邱春瑞
作品名称:《临.界.限》
项目地址:四川省宜宾市
主案设计:金煜,廖浩
参与设计:周天栋,陈路,陈梦
项目面积:270㎡
开工时间:2017年5月
竣工时间:2017年10月
选用品牌:芒果瓷砖,科勒洁具,志邦橱柜,大自然地板,简纳斯门窗等
设计机构:维度专属定制室内设计工作室
施工单位:维度专属定制室内设计工作室
拍摄:NG Studio& M4龙武
总造价:1,070,000元
平均造价:3963元/平米
2分钟模型展览阐述,评委现场打分
通过视频,了解他们
|演讲实录|
金煜:尊敬的各位导师,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作为一个最后的压轴设计师登台,压力蛮大的。但是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有一个更大的压力,那就是理性与感性的挣扎。
因为做私宅项目,业主的主导性是非常强的,我们怎么样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接受我们的表达,而不是对于表面装饰的盲目追求,而是让他更多的关注自己在空间中的使用,我们为此花了很多心思。
这个是280平米的项目,有两个前后的大阳台,有一个阳台可以看到金沙江江景,非常舒服,另外一个阳台看到小区的中庭。我们能开窗的面积非常小,采光不太好,有几面墙让空间看起来非常狭小,对于要做成开放性空间来说,非常有局限性。经过跟业主多次商讨之后,他逐渐的接受了我们的想法,做一个简约的生活化设计,因为这是他的家,而不是做成会所的形式。
这个是最后确定的平面布置图,用打破了空间的界限的理念,将公共区域的所有的隔墙拆除了,通过一个连接两个阳台的轴线的设置,将整个空间的纵深感拉到最长。将景观阳关的景观导入到客厅区,让空间变得更加的自然和有温度。
通过空间的打开,采光的面积变得非常的大,我们把光作为装饰连接渗透到每一个空间。
这是我们在物料材质选用上的一些做法,慕斯面和自然大理石和芒果瓷砖。
这是客厅的完工照片,用了原木色的背景墙,其他的区域了采用白色或浅灰色。客厅最大的表现是它的舒适度,让它有生活状态,通过打开客厅的推拉门,在阳台做了一个绿化的植物带,通过透明推拉门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江景。
这是餐厅的设计,这原本是阳台的区域,我们把它扩充过去,做了一个低矮植物的设计,通过玻璃窗可以很清楚看到小区的中庭,在这里就餐是非常惬意的。
这个是一个核心化的生活化的区域,不仅仅是一个吧台,更重要的是把它当成一个家庭互动交流的空间。女主人喜欢下厨房,大孩子已经成人了,小孩子刚上学,他们周末的时候会在这里度过亲子时光。同时小孩子也可以带同学回来,一起在这里玩耍,分享玩具和美食。在空间装饰上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灯把它点亮。
这是小孩子的卧室,因为他刚读书,我们为他提供了一个可以容纳未来十年的书籍的收藏架,分别是开放式的和隐藏式的。
??在主卧室的设计上,想尽量的把自然的感觉融合进来,让我们想到借景,当推拉门打开的时候,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业主都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在阳台上的植物。把自然感融入到生活里面,让空间变得更加的有温度。
我们一直坚持渗透和互补,这样大的大平层空间的公共区域全部融合到一起,它不需要在装饰上做任何的分区的设计,更多的是从功能、家具上区分。所以在每一个空间的设计上都会感觉到它是一个很好的整体,但是每一个空间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
这个项目取名《临.界.限》,空间永远是给人使用的,人永远是空间中的主体,设计师应该考虑居住者在空间中使用的生活轨迹。这个项目我们用贴近自然的设计手法,体现自由的、无拘束的空间。
我是金煜,来自宜宾,谢谢大家!
|评委点评|
邱春瑞:金煜和廖浩他们这个组合很有意思,一个不爱说话,一个很爱说话,他们也非常热爱比赛并且认真对待。我们是一直交流到前一个晚上凌晨四点,他还在发图给我。我觉得最后呈现出来的照片效果还是挺不错,过程中这个项目我们参与了很多,因为他们两个人真的太认真了,经常来问我关于材料和颜色的选择。
我也参加了很多的国际的比赛,认识了很多的评审和比赛选手,后来大家都变得很熟。有时候你参加这种比赛,你得到的不是成绩第几名,而是你在里面获得什么样的交流的机会,从别人身上学习东西。
刚开始给我看的时候是一个现代的方案,我觉得那时候手脚还是不干净的。这房间有一个缺点,它中间有两个剪力墙,我建议他们把这个缺点变成优点,我把这两个剪力墙做成一个雕塑。很多室内设计师拿到案子就想着怎么去装饰,这是设计里面最迫不得已的一个手段,我们应该把整个空间的障碍变成一个优势。
从刚才作品里面看不到房间的门,把障碍物都藏起来,这样空间看起来很干净。再来把颜色相反,把木颜色作为地板,在公共空间把木头色的做成小区域。
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挺好的,这一次指导的两组学生都挺满意的。
施路远:今年是邱老师来指点,我们也蛮熟悉的,他们去年也参加了比赛。
非常好的一个设计,邱老师认为他们刚开始手脚不干净,经过他的指点之后已经干净了,但是我认为还是应该更干净一点了,还是有一些装饰的物品在里面。
什么是在空间里面作为设计师选的具有设计想法的物品,而不是由装饰表现的物品。大部分的空间造型,平面、立面、线条,问题都不大了,往往都在小的地方出现的问题特别的多。那些假的陈设和假书都可以放进去,那个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不如没有。优点已经谈完, 就不说了。
另外一个缺陷是阳台,第一张照片看到原始的空间内部的话,那个无敌的阳台没有利用好。我们经常羡慕国外的很多项目的照片,希腊的海景,你完全可以把户内做的简单一点,把阳台做好,你只要把两个阳台做好你就无敌了。每个人都在寻求突破,你的突破点如果非要非在室内的话,你就撞到水泥墙上了。
???李红:一个人的性格是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设计作品是他所有设计经验生活阅历积累的总和。
这个房型建筑的弱点纵向很宽,侧面客厅是对着江。邱老师指导的有一点很认同,在横向很宽,进门的门厅是处理的重点,因为光线在那一块没有,所以处理成一个雕塑感和仪式感的东西,让进门的情绪有所带动。你的空间的运用、陈设、色彩都做的非常的到位,我们做设计的就是做一个服务行业的工作,以人为本。
你的视频我仔细看了,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所以80后要加油,信息碎片化的东西太多了。辩证的看自己,我们寻找建筑的弱点的同时,寻找到空间的弱点,这才是设计真正的开始。同时也寻找到自己的弱点,也是你自己成长的开始。
人活得就是几个精彩的瞬间,今年主题 BE RAEL,特别契合,谢谢你。
|采访实录|
记者:这是两位第二年参加十间坊,你们最大的感受是怎样?
金煜:成长,这是第二次参与,感觉自己从内心追求的东西,变化是蛮大的。通过与导师项目的对接,我们能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前的话,没有目标很难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有哪些缺陷,现在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特别是比赛,能与其他区域城市设计师接触,看到并且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才能找到方向,我们就会努力去做,所以我们成长还是很快的。
记者:评委们给你们做了哪些点评,你觉得哪些是要去吸取的。
金煜:我觉得没有完美的东西,因为评委的点评希望我们的设计和方案越来越好。我们是年轻人,局限性比较大,思考的很多东西不够好,没有完美的呈现。还有一点就是空间的表达,将空间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可以把空间做的更艺术,更有品位。
记者:从作品的角度来讲,你给这次的作品打多少分。给自己台上表现打多少分。
廖浩:我肯定会打满分,因为是用心来做的。
金煜:我给自己打九分吧,还有一分鞭策着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记者:关于项目的落地,你们两位是怎么样配合的?
廖浩:我认为更多的是互补,我们团队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这项目落地,其实还是蛮辛苦的。
记者:是不是觉得幕后比台前还要更辛苦一点。
金煜:都辛苦。
记者:在这里面每一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廖浩的感受是什么?
廖浩:我的感受更多是背负着一个责任,因为我们现在参加的一些奖项,肯定有80年轻设计师看着我们,我们要做比现在更好的作品出来,去影响圈层和客户,让整体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
记者:那你们对十间坊有怎么样的建议?
金煜:我们建议可以将落地的这个环节做的更好,可以让更多的设计师有信心,还有就是更有保障的能够参与进来。因为我觉得十间坊,它不仅是一个比赛,它更多的是在推动全国80年轻设计师一代的成长方式,为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我觉得这个平台是做的非常好的。
记者:从你们个人的设计之路来看,是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廖浩:对,今后我觉得还要做20年,30年,甚至更久的设计,在设计道路上,应该还属于刚刚走上自己的一条正路,一条大路,我觉得我们的提升空间还是有很大的。
记者:谢谢你们两位接受采访,讲的非常好。
金煜:谢谢。
|颁奖实录|
他们顶着2016年全国十强的光环,我们还特意问了,如果今年拿不到好的名次会不会觉得丢脸,他们说不会,参赛本来就不是奔着拿奖来的,最重要的是有学习的机会。他们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我留意到廖浩从邱老师手上接过奖杯后,闭着眼睛,大大地吐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般。不管将来你们的路在哪里,我们都是一起打过仗的。
最后,金煜跟我说,不管别人怎么想,2018年他还跟十间坊继续约,做第一个三年连续参赛的选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