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晚上,盖了个厕所。”
看完《厕所英雄》,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2018年6月,一部印度电影,毫不避讳地将“厕所”搬上荧屏。在观众心中,主人翁凯沙夫是伽耶的英雄,他从无到有的创造了爱人想要的事物——厕所,实现了爱人的梦——在自己家中上厕所。
当然,故事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渲染,但由电影而发的对“厕所”问题的探讨引人深思。
“厕所革命”首倡人朱嘉明?编《中国:需要厕所革命》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公共媒体上首次出现了“厕所革命”的讨论。
随着发展,中国有众多城市开始采用公厕“市场化”的路线,通过收费维持经营管理,但程度不等地存在“ 重收费、轻管理”的现象。渐渐地,国内也出来了众多“不一样”的厕所。
自2015年起,全国旅游系统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共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超过目标任务的19.3%。
国内城市出现各类公厕
那么,回到设计行业。近年来,“全民公厕”论坛、厕所设计大赛等一系列设计活动相继举行,“小厕所,大民生”,空间设计如何助力“厕所革命”、改善民生?这成为设计行业持续思考的问题。
由于支撑着现代厕所文明的基础设施,亦即复杂的城市上下水道体系的脆弱性,使得厕所革命还有很漫长的道路需要走。如何构建厕所文化,实现“厕所革命”的目标?我们或许可以从其他国家和设计中获取一些经验。
日本:人性化的设计
日本,对厕所的重视程度,向来令世界人叹为观止。日本电影《厕所女神》曾经说过,“干净的厕所,是精致生活的基本所在。”
根据用户调研得到数据,日本将本土内的大部分厕所都采用马桶式,如百货商场和主题公园;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蹲便与马桶的设置比例则为1:9。
当然,日本厕所设计的人性化程度也是世界有目共睹的。
新加坡:世界首家公厕学院
新加坡政府向来非常重视公厕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倡导了声势浩大的公厕清洁运动,每年还举行公厕的星级评选活动。
新加坡厕所协会主席曾说过:“人的一生中几乎要在厕所里呆上3年,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说——‘哇,这个厕所很棒呢!’ ”
新加坡2003年7月推出《康乐公厕计划》以设计、整洁、维修保养、效率和满意度这五方面为厕所进行评分,总分108分,可获颁的认证介于三至六星级。
而六星级评分是在2014年推出,当时就是鼓励卫生情况特出的厕所采用科技产品提高洗厕所的效率。
新加坡六星级的厕所必须符合干净厕所的标准、装有方便使用和环保的设施,同时具备能提升生产力和效率的智能科技。清洁工也必须获得清洗厕所课程的新技能资格(WSQ)认证。
世界厕所组织的创始人-沈锐华在新加坡开设了世界首家公厕学院,培养厕所管理人员,提升厕所清洁工的能力,能够胜任修理水龙头、技术性清扫等各种工作,并计划开设厕所设计和建筑课程。
加拿大:厕所也可以打广告
加拿大的公厕管理主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出租资源为辅,真正实现公共财政加出租资源的模式。
加拿大的公厕广告收入可以支付人员工资和购买部分厕所用品,人流量大的城区,政府基本不需要出资。
德国:公厕市场化
德国政府规定,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应有一座公厕;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应建一座公厕;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要有2-3座公厕;整座城市拥有公厕率应为每500-1000人一座。
在德国,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有权经营公共厕所。公厕事业实现市场化,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加快城市建设速度,还可以促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实现“多赢”。
“厕所大王”汉斯·瓦尔利用政策红利,一举拿下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邀请意大利、德国、日本的知名建筑师为厕所做各种设计,设计别出心裁的“城市家具”,聚集人气,将公共厕所打造成别具一格的玩具性容器,从而极大地提升厕所外墙以及内部各种载体的广告发布价值。
那些分布世界的高颜值公厕
除了目前各个国家在厕所文明改革上的措施外,透过设计师们的设计,我们也不难想象,未来,厕所革命也必将引领人居环境变革。
观景公厕
地点:挪威
一边如厕,一边欣赏海峡壮丽美景,这便是挪威著名景点Stegastein Lookout的公厕。
设计师利用倾斜角度,让外面的人无法看到室内,但是室内的人却可以对外部景色一览无余。海景公厕,你值得拥有。
Oloom 公厕
地点:瑞士
透明的公厕,你有勇气上吗?
区别于以往人们对于厕所需要隐私的思维,设计师Olivier Rambert为洛桑市设计了一间半透明的多边形玻璃结构公厕。
利用LCD隐私玻璃,无人使用时,公厕呈现透明状;一旦关上门,电力渗透玻璃,使其呈雾面状态。但若是超过10分钟未打开,玻璃又会自动回复到透明状态,避免人在公厕内发生意外时及时被发现。
ps:小编很好奇,对于那些喜欢在厕所里玩手机的人,该怎么办?
Kumutoto 公厕
地点:新西兰
这间位于惠灵顿的公厕,究竟是机械甲虫呢,还是机器恐龙?
不知道,你在其中是否会有一种超炫的感觉。设计团队太平洋建筑工作室表示,在考虑厕所的安全、卫生等实用性能的同时,也想要它必须具备符号性、视觉性和独特性,并且能够融入周围的视觉环境和历史感觉。
L’Uritonnoir 可持续公厕
地点:法国
折叠设计,将小型便池与漏斗的功能纳入其中,使用时直接插到草堆里面,然后用绳子穿过小便池的孔,将其绑在草堆周围即可使用。
小便后尿液里面的尿素就会和草里面的碳纤维发生反应,进行分解。草堆吸满尿液之后,你可以将其运往化肥厂,或者 12 个月内自行完成降解。
Faltazi 团队还做了 DIY 塑料版与不锈钢豪华版两种版本。只不过目前这样简便的设计仅供男士使用
自动弹起式公厕 UriLift?
地点:澳大利亚
晚高峰时,公厕缓慢升起;白天时,则藏在地下。
最初这是悉尼市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而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私营企业需向大众开放其卫生间;以及在近郊和公园等娱乐场所地建造集男女通用、自动冲洗、自动弹起为一体的高科技公共卫生间。
尽管便利了行人,但正式投入使用后政府平均仍需花费 1 万美元用于每个公厕的维修。
温布利公厕
地点:英国
底部以混凝土建造而成,以承受公厕经常遭受撞击或碰撞的力道,上层金属色的5米高墙面,布满小孔,镂空的装置使得即使在黑夜,也像是一座城市装置艺术。
在伦敦北部温布利中心新规划的人行道上,设计师 Gort Scott 设计的这个公厕分外醒目。
线性公园公厕
地点:美国
49 块 2 厘米厚的钢板,组成圆柱状公厕,控制了光线的照射和新鲜空气的流通。
公厕内,既有马桶、小便池、洗手台和长凳,外部还设有饮水机和浴室。由于建造材料非常简单,因此该卫生间仅需要最低限度的维护,内部设施皆由重型不锈钢管道组成,耐受的钢材也能够抵御时间的腐蚀。
由Miró Rivera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卫生间,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中心的线性公园,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Tokinura Lavatories Shimodate公厕
地点:日本
充分利用两栋建筑物的夹缝,Shuichiro Yoshida 建筑事务所在日本筑西市设计了一间窄小的长方体公厕。
公厕内部包含一个洗手台和男女两个隔间。墙壁上部的一侧有玻璃窗,由木梁支撑倾斜的屋顶,采光性极佳。
内墙使用了日本传统材料白色抹灰,显得干净清洁,而外立面为黑色抹灰,形成内外对比。顶棚采用胶合板和木结构梁,地面则是白色花岗岩石材。
乌斯特公厕
地点:瑞士
由设计团队 Gramazio & Kohler 为乌斯特市设计的公厕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公厕空间大小
整体公厕的墙面由折叠的彩色铝条排布而成,而铝条的数量、规格以及色彩都是可改变的,方便于公厕与周边环境相匹配。
折叠的铝条有一定厚度,使得墙面形成各种不同角度的反射角,再加上铝条之间细微的颜色差别,光线和色彩会随着太阳位置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而不同。
悉尼世纪公园公厕
地点:澳大利亚
在悉尼世纪公园,这间公厕可能是体量最小的建筑,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树荫下的古朴小屋,重要的是它还能与园区整体风格相融。
操刀其设计的获得多项建筑与设计大奖的知名设计师 Annabel Lahz 。设计师将公厕分为男女两个隔间,而上方由一个统一的屋顶连接成整体,男女厕所的中间是公共区域,采取开放式设计,让人们在洗手的同时能够放眼观赏公园美景,下雨时还能充当游人的临时避雨棚。
纵观多国公厕设计,你更喜欢哪一款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