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后建筑师吴鸣因和网易严选合作快闪店“严选水屋”,从而走到了大众的视线中,这个2017年刚毕业的大男孩,通过一系列作品,也展示出新新一代建筑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吴鸣
作品合集
网易严选水屋快闪店-成都
让家漂浮在水里,听起来就很美
作品简介:
水屋快闪店位于成都万象城广场。网易严选与设计师吴鸣,使用集装箱为原型进行改造,运用视觉奇效与装置创意联手创造这一水下奇幻空间,将“不可能的场景”搬进现实。集视觉奇效、全景体验、零售场景为一体。
一般快闪店不同,设计师吴鸣所打造的“水屋”集视觉奇效、全景体验、零售场景为一体。设计师将L型集装箱改装为水屋主体,顶层巧妙设计了自循环的透明水层。在阳光照耀下,光线透过水层,阵阵波光层叠在粉蓝色的水屋内,为忙碌的市民创造一个治愈美好的清爽空间。美好是纯粹而简单的。
水屋由集装箱改造,整个建筑体呈L型,长边是水屋展区,短边是小店,围合成了一个半开放场地。集装箱外的纯白透着一股性冷淡,外部有夹层玻璃——可透视的水循环系统。一方面能在酷暑下对整座箱体进行降温,另一方面,也让水屋的“水元素”更好的贯穿内外。多个墙面都开有圆形窗户,整座水屋十分通透。从水流涌动的窗户里看出去是万象城店铺,对比强烈。走进这座“水屋”的过程,则可以称之为“溶入”。
集装箱内,是客厅、餐厅、卧室三大居家场景的完美融合,在蓝色的衬托下,纯粹而美好。每个场景都会有一系列家居“悬浮陈列”,结合前沿的水下艺术,给人以一种超现实、反重力的场景。水蓝壁纸、屋顶透明水层和自然光照加特制灯光所营造的水下场景视错觉,潜意识里即被清凉裹卷,打造为一个清凉奇幻的水下HOME。
快闪店由6个集装箱改造,每个集装箱尺寸大概为高2.5m,宽2.5m×长6m=15㎡,6个集装箱就是90㎡的空间。集装箱内,是客厅、餐厅、卧室三大居家场景的完美融合,在蓝色的衬托下,纯粹而美好。
快闪店在国内外均是一种新业态,它与传统零售业的最大区别,在于卖东西不是最重要的主题,好看好玩的体验感才是重点。其不仅能用来测试未知的市场消费能力和消费者口味,更能成功制造悬念和好口碑。水屋快闪店也严格遵循着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将艺术、生活与品牌宣传结合,让参观空间的人成为空间的参与者与共同创造者,空间成为了故事发生的场所。
网易严选水屋快闪店2.0
蓝调治愈空间,水上幻乐之旅
家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生活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网易严选与野生建筑师吴鸣再次联手在上海打造了一个新版水屋生活空间。将不同的生活空间拆分并且布置在水池中,新版水屋再次突破了大家对于生活的想象。
水中的客厅,餐厅,卧室,与休闲空间,仿佛将人带入了梦幻的水下生活空间。蓝色内墙与通透外墙面结合特殊的悬挂式陈列和动人的水波纹给人带来轻松有趣得视觉体验。对应不同的生活功能,建筑师在水上设置了大小不一的体块空间。综合考虑水池与各体块间的视线,空间与高度关系,建筑师调整了各个体块的大小,朝向及位置关系。并且运用连廊将这些体块有机地串联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并且有层次的水上生活空间。
曾是海军俱乐部的水池建于上世纪20年代,改造前暂停使用了一段时间目前作为景观泳池使用。尽管保存较为完好的水池已经成为了众多网红青睐的打卡地点,但却依旧丧失了原有的活动功能。如今的建筑师营造的水上生活空间则再次给泳池带来的新的生命力,使水池从单纯的景观要素重新成为了市民生活中重要且难得的活动空间。同时,这样一个水上的生活空间布置,将整个水池变成了城市中重要的会客厅。
MINIx网易严选后备箱改造
建筑师与歌手的碰撞,一家海边的移动咖啡馆,
如何成为生活的另一种选择?
作品简介:
设计师吴鸣与歌手陈鸿宇携手MINI与网易严选,创造性的改造了后备车厢,让小小的MINI 后备箱容纳了一间可移动式咖啡馆。白天是海边的移动咖啡馆,晚上则成为了小型演唱会的发生场所。
如果给你生活的另一种选择,你的远方在哪里?
对独立音乐人陈鸿宇和设计师吴鸣而言,是与老友开着一辆「移动咖啡馆」,去到想去的地方,给生活一个短暂的重启。
「搭车旅行时我们渴望跑出习惯了的生活空间,寻找异地风景,和陌生人交谈,挖一挖不一样的自己。但那次的行程过于庞大了,庞大到疲倦。」?陈鸿宇在他的知乎号上写道。
「在场景化的设置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其实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迈出去,去远方的这一步。」我们最开始对于这个空间设计的场景有三个方案:书吧、画室、咖啡馆。在和陈鸿宇本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秉持着「最真实的演绎」的想法,尊重了陈鸿宇对于咖啡馆的选择:「我觉得咖啡它可能是一个适用于分享的东西,我们想在路上跟别人分享,跟不同的人去交流。」
如何「如何创造性的空间利用」也是我们改造的重中之重。怎样让小小的?MINI 后备箱容纳一间可移动式咖啡馆,所要承载不是简单的几组家具,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家具的改造。小小的后备箱里嵌有一个木柜子,承载咖啡操作台和吧台的双重作用。柜子底层嵌有滑轮,滑轨拉出来,就是一个隐藏的桌子,桌板边缘则嵌有磁铁做连结。而在车辆行驶时,这些物件又被重新归位,安稳地静躺在车厢内。
充分延展了后备箱的空间,将下陷空间变成延展空间,利用原木家具,后备箱变成事件发生的场所——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客厅。空间的延展成为生活方式的延展。像一个插件,能灵活放置或取消,同时不会对车辆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
与其说是车厢改造,更像是一场具有启示性的场景拓展。
「在北京,人们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在出行上,那车子就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定会存在的场景。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意识到,只要你对你的车子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它就可以不只是一件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人们享受的一个场景。只要是人们享受的一个场景,只要人们能在这个场景里有驻足、有停留,它都可以成为我们改造的场景。」 Much Niu 这样解释。
这次的改造的主题是[生活的另一种选择]。有趣的是建筑师和歌手的碰撞。音乐和设计搭配上在路上的主题,设计显得更有张力。驾驶着的mini,在海边开一家移动咖啡馆。在这个场所,会有无数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引人无尽遐思。空间的延展成为生活方式的延展,白天是咖啡馆,晚上则变成了办小型演唱会的场所,而在这样的场所里,参与人可能是村民、旅人、歌手、设计师……每个人,不同的身份都可能成为这个场所的参与者。像不同的化学元素的碰撞,很多有趣的故事就此发生。
这个设计不仅构建了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同时也结合两个品牌的需求。传播其实只是一种介质,而不是目的。依靠家居设计与传播,给大家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启示,同时也是对品牌的一种形象树立,才是这次设计的目的。这也是设计师吴鸣的设计理念之一,设计超出于设计本身的,是没有边界的,可以和更多的媒介结合,成为拥有完整逻辑的系统。
南头会客厅
刚毕业的建筑学生在城中村里住了100天最后办了一场音乐会
作品简介:
第七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题为城市共生。双年展不仅是展览现场,更是游牧式的展览和实质性的城市介入的结合。南头古城作为深双主展场全光谱式地展示了城村演变历史的完整空间样本,我们的故事变从南城展开.。南头会客厅作为其中的优秀作品代表参展。将麻将房改造成集会客、工作、起居、展览的复合空间。
“如何能在靠近街口且直面街道的首层中安置一个温暖舒适得居住空间?延续了西关趟栊门得手法之后,原本的麻将房变成了一个公共与私密共生的会客厅。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会客厅可以是一个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容器,更可以是一件南头街头的展品。”
需求
· 业主希望麻将馆租约到期后做住宅出租。
· 可作“商住结合”处理,内作居住,外部撤展后变为生活用途
· 做适当视觉引导,让行人发现该店,同时保持居住空间的私密性。
· 满足基本本活需求,有厨房与卫浴。
· 业主希望拆掉不方便使用的卷帘门,使用方便且安全的门替代。
设计思路
· 会客——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室内空间。
· 工作与学习——相对私密不被打扰的室内空间。
· 起居生活——完全私密的个人空间。
· 商品展示,吸引游客——具有一定开放性空间。
· 生活展示,会客式贩售——相对私密的空间。
· 展示空间与产品布置——空间本身作为一个展品。
改造进行时
公共空间向内渗透
· 西关趟栊门新形式——冲孔铝板折叠门+玻璃推拉门。
· 入口中央的玄关吸引目光,遮挡视线。
· 室内的开放式会客厅,以生活体验的形式展示产品。
· 关闭折叠门时,整个空间成为一件展品。游客可以站在入口前的台阶处,透过穿孔板立面仔细观察。
· 最内部的起居空间在被使用时保证了绝对的私密性,同时可以背介绍内部布置与产品。
书房与会客厅共生
· 冲孔板立面与折叠门为一个整体,既解决了立面管道混乱的问题,也为首层的居住空间提 供了多功能的入口。
· 混合了居住与贩售两种功能的空间。折叠门关上时,可用作私密的书房。
· 私密与开放相结合。
会客厅与南头共生
· 会客时,水泥铺地与水泥板展示台做背景,展示空间内的所有家居用品。生活功能与贩售功能在会客空间中相辅相成。
· 折叠门开放时,街道中多了一个开放的会客厅;折叠门关闭时,街道中多了一件展品。
· 生活空间与南头街道共生。
南头会客厅位于深圳南山区南头古城。是深圳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之一。设计由于本身的复杂的社会因素,吸引不同人群关注——村民本身、参展人、设计师,纪录片导演……在空间中产生联系和故事。不同身份的人在会客厅互相认识,聚会,办音乐团的排练,做社会组织。比如说,在南头会客厅举办音乐会排练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排练者就是隔壁开中医馆的老伯伯,村民本身也成为会客厅的参与者。会客厅成为了很多有意思的人集会,有意思的故事发生的场所。

建筑空间改造,结合事件的发生,是个更广泛的设计的概念。涉及到设计专业本身的知识,更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因素。 设计最后让大家看到城中村改造的可能性,设计其实是没有边界的,很多在我们设计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超越设计本身来做这件事的。
关于吴鸣
教育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都灵顿理工大学 建筑学 双学位
获奖经历
2017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城市设计铜奖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 “商铺新形象”店铺改造方案一等奖
2018中国设计星 全国12强
酒店公寓设计相关经历
城市设计工作坊 青年公寓深入设计
环境与建筑技术工作坊 关注建筑节能的酒店公寓设计
旧房改造设计相关经历
历史设计工作坊 电车修理厂改造为博物馆与社区活动中心
南京城墙博物馆改扩建 将现有沈万三陈列馆改造为世界最大的城墙博物馆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 店铺改造一等奖 将麻将馆改造为青年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