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又一个父亲节来临。
纵观设计界,有不少设计师,
他们坐在父亲的肩膀上长大,
亦是沿袭父辈之路,走出自己的精彩。
Albert Speer & Albert Speer Jr.
2017年9月15日,小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 Jr. 1934-2017)因在法兰克福去世,享年83岁。作为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施佩尔的逝世,意味着德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三代传承的建筑世家的传奇从此落幕。


尽管小施佩尔几乎永远不可能让媒体停止使用“纳粹建筑师的儿子”这个头衔来形容自己。但他的父亲阿尔伯特·施佩尔(Albert Speer, 1905-1981),却深受希特勒的赏识。
▲童年的小施佩尔与妹妹、右为父亲
作为希特勒重塑柏林建筑构想的实施者,完成了他在纳粹时代最重要的作品——体现权力意志的超级尺度的新帝国总理府大厦。他在纽伦堡为第三帝国设计了规模宏大、风格浮夸的公共建筑,供希特勒召开大型群众集会、游行使用,重新规划了柏林在二战结束后的城市重建方案。
而小施佩尔,虽然总是难以避免被戴上父亲的名头,却也在建筑师及城市规划这条路上开拓了自己的世界。1984年他创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AS&P,从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到上海国际汽车城、柏林城区改造等,成为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新帝国总理府大厦
对老施佩尔来说,建筑是第三帝国价值观的固化,对小施佩尔来说,建筑是德国战后国家性的体现,它反映的是德国在战后对人权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并将这种追求变成全球性的理念,反映的是德国在反思二战后对人性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汉诺威世博会
▲卡塔尔世界杯主会场
柳宗悦 & 柳宗理


柳宗理,他是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批被西方载入设计史的亚洲人。
说到柳宗理,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柳宗悦。他是日本著名的美学家、民艺理论家。他提出了民艺的五大原则(实用,材料,技术,量产,物美价廉),而这五项原则深深地影响了柳宗理。
1954年推出的蝴蝶凳是柳宗理最著名的设计作品。它由两片弯曲定型的纤维板,通过一个轴心,反向对称连接在一起,造型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而得名。
▲蝴蝶凳
柳宗理逐渐接受并理解父亲的理念,按着“民艺精神”设计出来了一系列的经典作品。他说:“我认为工业设计不该只是外观的设计,要是没有革命性的创新实在毫无价值,而革命性的创意,当然需要经过一次次脚踏实地的实验作业才能产出。”
▲大象凳
Piero Fornasetti & Barnaba Fornasetti


Piero Fornasetti(1913 – 1988),是位画家、雕塑师,设计师。他创作的一系列明媚大眼的女性形象(原型是歌剧演员lina Cavalieri)在今天依旧风靡。
在他去世后的1989年,儿子Barnaba Fornasetti (1950-)接手Fornasetti公司,并将父亲创作的一系列画作继续在一系列陶瓷等器皿上重现,比如一系列建筑图谱。
对于Barnaba来说,与其做一份和父亲同样的职业,不如接过他的衣钵继续发扬活力。“我们曾经彼此争吵,我甚至离家,但当我意识到他需要我,于是我选择回家。”
丹下健三 & 丹下宪孝
丹下健三与丹下宪孝这对父子档建筑师在建筑界一直被视为最为默契的父子档之一。


丹下健三是日本著名建筑师,1987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他是大体量的建筑师,从1955年的广岛和平纪念中心、1964年的动静奥林匹克室内体育场、1970年的日本世博会总平面规划及1990年的东京新市政办公楼等代表国家象征时代的现代建筑来讲,没有建筑师能出其左右。
▲Romeo Hotel——丹下健三与丹下宪孝
丹下宪孝是丹下健三之子,1985年获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回到日本后加入了父亲的丹下都市建筑设计公司。继承了丹下健三的基因和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语汇的新丹下事务所,与旧丹下事务所“传统和创造”的核心设计理念不同,其更多关注的是人,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对于丹下宪孝来说,他人生最重要的决定,是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建筑师。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丹下健三
▲日本富士电视台——丹下宪孝
Eliel Saarinen & Eero Saarinen
萨里宁父子的生日同一天,这对来自芬兰的父子建筑师,为上世纪美国中期的建筑带去北欧式的设计语言,创造了一系列代表性的经典建筑,对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利尔和埃罗不仅仅共享的是一个姓氏,还都获得了AIA金奖。


Eliel Saarinen(1873-1950),被誉为“美国现代设计之父”,其设计风格深受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他创办了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将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和教育体系引入教学实践当中,该学院培养出了包括其子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以及查尔斯·伊莫斯 (Charles Eames)、哈瑞·伯托埃(Harrv Bertoia)等一批划时代的设计奇才,可以说是美国现代设计大师的摇篮。
他们彼此协作,从父亲的赫尔辛基中央车站,到儿子的纽约肯尼迪几场TWA航站楼。
▲赫尔辛基中央火车站
可以说父亲开启了小萨里宁建筑实践的第一步,此外母亲则是雕塑家,这对小萨里宁建筑强烈的曲线与空间表现感影响巨大。而首先让小萨里宁开始闻名世界的作品,是美国圣路易市的杰弗逊纪念碑——那座巨大、纤细有力的圆拱纪念碑,在1949年定义了地球上先锋的天际线,它就像是外星人留下的最美产物,美得非比寻常。
▲圣路易斯纪念碑
▲萨里宁设计的肯尼迪机场TWA候机中心
贝聿铭 & 贝建中、贝礼中


作为现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有两个儿子:贝建中和贝礼中都继承了父亲的设计热情。他们在贝聿铭的事务所工作了20年,这家事务所的作品包括华盛顿国家艺术馆扩建、卢浮宫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波士顿肯尼迪总统图书馆等。
▲卢浮宫金字塔
之后,两人在1992年共同创立了纽约贝氏建筑事务所。贝聿铭在1990年退休后,两所事务所仍然在设计界大放光彩,而他本人也经常为儿子的公司做建筑咨询服务。
▲中国银行大厦
OM Ungers & Simon Ungers


这对建筑师Ungers父子似乎都沉浸在构建自己的乌托邦中,他们的设计都很好辨识。OM Ungers(1926 – 2007)标志性的理性主义和对立方形式的使用,同时仍然是一位现代古典主义者,同时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思想。
▲OM Ungers的建筑构想
而儿子Simon Ungers(1957 – 2006)则以他一系列“重金属”雕塑,饱满又深沉的结构想像,也在代表作”T之家”中可见。Simon比父亲早一年离世,这对父子让我们看到神似的精神思想。
▲Simon Ungers的T house
▲Simon的建筑构想
张开济 & 张永和


父亲张开济,就是天安门观礼台、中国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的建筑设计师;儿子张永和,则是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历史上首位华裔系主任,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中唯一的中国建筑师。可以说,父子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建筑师的两张名片。
▲张开济设计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58年,为迎接国庆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兴建10个大型建筑项目——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2003年改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等。张开济负责设计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钓鱼台国宾馆两项重点工程。
▲张永和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二分宅
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到普利兹克奖评委团里的首个中国面孔,张永和也绝对算得上本世纪初中国建筑的最佳名片。
▲全家合影
Günter Behnisch & Stefan Behnisch


1966年,甘特·贝尼奇创建了Behnisch&Partner公司。1989年,他的儿子斯蒂芬创立了Behnisch事务所作为父亲公司的分支机构。四年后,它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公司,并且由于其可持续性的设计国际闻名。这两个公司共同运营了16年,直至甘特于2005年退休并关闭了事务所。斯蒂芬则保留着父亲的建筑精神,同时为公司不断添加21世纪可持续技术元素。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二战期间甘特·贝尼奇(Gunter Behnisch)曾在海军担任潜艇指挥官,德国联邦共和国重建时期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甘特·贝尼奇以慕尼黑奥运会体育场、德国议会大厅为代表的现代派作品。
▲因采尔速滑体育场
甘特的设计“非常关注建筑的人类体验:个人如何在建筑中运动、体验空间感、与他人互动等方面都受到如色彩、光线的影响。”波士顿合伙人Matt Noblett说。
▲施特拉尔松海洋博物馆
而斯蒂芬一方面延续着父亲的建筑精神,另一方面并不断将可持续技术和环保元素注入设计之中,赢得了广泛好评。
David Mellor & Corin Mellor


David Mellor(1930 – 2009)曾被誉为“英国战后最伟大的产品设计师”,他设计的一系列金属餐具成为经典,在全球流行。同时他的职业生涯中还设计了伦敦的公交候车亭、交通灯系统等,功劳深远。
而儿子Corin Mellor(1966 -)也继续了父亲的事业,除了给父亲创立的公司继续开拓餐具产品外,自己的设计也独树一帜,比如以金属打造的蜡烛台也充满蒸汽朋克式的特质。
▲David Mellor的经典作品
▲David Mellor设计的交通信号灯
▲Corin Meller设计的烛台
邢同和 & 蒋琼耳


被称为同上海建设一起崛起的建筑师,邢同和不仅设计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上海博物馆、金茂大厦等,还负责上海多处重点城市规划项目,如外滩风景带、淮海路景观,还有大量的建筑作品矗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近二十年来他的建筑作品获奖无数。
▲邢同和设计的上海博物馆
而邢同和的女儿蒋琼耳,亦是在设计行业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成为拥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当代设计师。2009年,蒋琼耳与法国爱马仕集团携手创立当代高尚生活品牌「上下」,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的精湛手工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推广中国当代设计,糅合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创造21世纪全新的当代生活美学。
▲蒋琼耳与爱马仕合作创立的「上下」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
牵起你的手
走过那些让世人铭记的作品
继续传承你的信仰与追求。
祝父亲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