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80/e/0080ep_includecss_1301.vm %>
网易首页 > 网易家居 > 正文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0
分享至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视觉海报

Rebirth (Mutation) 

Water, an Enigma 

再生 – 水之魔力

9月28日,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开幕,本届艺术季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总策展人北川富朗、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阮昕出席会议做主旨发言,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拉开序幕。其中规划建筑板块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阮昕担任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海翱担任执行策展人。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2019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开幕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主题确定为“相遇”,意喻本届艺术季所呈现的人与人的相遇、水与岸的相遇、艺术与城市空间的相遇、历史与未来的相遇,将激发更多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相遇,成为人们不可磨灭的城市记忆。主展将以“城市空间艺术”和“规划建筑”两个版块,演绎滨水空间的话题。此次规划建筑版块主题为“再生”。

本届主题将立足于“一江一河”,聚焦“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以“再生——水之魔力(Rebirth (Mutation) – Water, an Enigma)”  为策展理念,将学术性、历史感、前瞻性以及公众参与融为一体,共同打造扎实而具有活力的展览内容。策展人阮昕指出,在本次展览中,水的魔力将主要通过上海、威尼斯、悉尼的“三城记”,辅以世界上其它滨水地区再生的优秀案例进行展现。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现场    

摄影 苏圣亮

主展馆:毛麻仓库

主展馆片区位于杨浦滨江南段的起始区段,聚集了一系列曾经享誉沪上的工业遗存:包括1882年建成的天章造纸厂、1896年建成的英商怡和纱厂旧址、1900年建成的上海船厂、上海毛麻纺织联合公司等等。主展馆片区,以毛麻仓库,以及其北侧的小白楼,其东侧的船厂的两个船坞及周边地区所围合而成。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主展馆区位图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从黄浦江看毛麻仓库    

摄影 苏圣亮

毛麻仓库位于杨树浦路468号,临江而建,毛麻仓库总建筑面积约6600平方米平方米,共4层,建筑高度约17.4米。小白楼与主展馆紧邻,本次作为展期的工作楼使用。

策展理念:再生——水之魔力

Rebirth(Mutation) – Water, an Enigma

滨水空间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但水起到的作用并非“水到渠成”。如果水有任何魔力,则取决于“美”和“好”在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苏格拉底式的“好”与孔夫子的“仁”不谋而合,皆为人类追求美轮美奂的生活赋予了道德的分量。水因其丰富的象征性及顽强的转化能量,成为人类美好生活创造的源泉与犀利的工具。人类营造滨水空间的历史表明,“美好生活”,因为水的存在与作用,既非单纯享乐主义式的幸福生活,亦非现代人所谓生活方式的选择。

水之魔力通过“三城记”——上海的一江一河、威尼斯和悉尼——得以显现,滨水的故事与未来揭示水了如何改变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间。“水之魔力”其实即是人与生活的魔力,通过文化与地域的邂逅,我们以叙事(规划建筑案例)展现滨水空间给城市与人的生活带来再生。

三城记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上海

几千年来,上海作为一个偏远的小市镇,由密集的河道及其堤圩造就了环绕的稻作农耕田地。先民们早已开始利用奇妙的循环潮汐进行调节灌溉、供水,以及通过这精心设计的水道排放废物。当上海于19世纪中叶被外国的坚船利炮强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这个上海的生态生命线遭到严重堵塞。欧洲人在租界里筑路并搭建洋楼别墅。于是,由大到小的水道被填埋,承担废物排放的下水道直接通往中国贫民所聚居的开放河道。然而,曾经如同“血脉”般连接黄浦江的水道几乎全部被切断,剩下苏州河与黄浦江则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城市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和随之而生的繁荣的工业。上海作为一个“居于海水之上”的地方,并未完全失去原有的滨水品质,而其大气兼容的特征被保留了下来——海纳百川!水,曾经上海的生命线,沿着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两岸正迅速转变成为市民享受休闲城市生活的滨水空间。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威尼斯

西望陆地的尽头,水与陆地在威尼斯和谐交融。威尼斯始于一个庇护所。避难者们被北方的蛮族驱赶而来到这片沼泽地上寻求庇护。起初,水为未来的威尼斯人提供了防御与安全。因水而造成的隔离至关重要。而水又使这个偏僻的难民营迎来了再生:通过水上贸易,共和国创造了繁荣的生活;以奇迹般地策划,水为共和国提供了宗教合法性;水还为城市形式、建筑和艺术生活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是水,使威尼斯成为了世界最精美的滨水城市艺术品之一。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悉尼

东眺大海的边缘,悉尼湾孕育了悉尼这座美丽港口城市的精神灵魂。1787年5月13日,拥有十一支帆船的第一批舰队从英格兰抵达悉尼湾,并建立起一个流放殖民地。这就是澳大利亚并非吉利的开端。与威尼斯不尽相同,对于英格兰的立法者而言,水不仅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监牢以安置源源不断的犯人,并且还需要成为重塑他们品行的良方。但18世纪英国立法者做梦也定无法想象,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成为世界上最守法的公民,悉尼港从起初承接罪犯的登陆点,到为后来工业提供生命线,而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全世界最美的滨水休闲港,公平而开放地面向其多元文化的居民。

借助建筑与城市的营造,水的魔力不断驱动着城市空间的再生。在滨水愉悦的背后,水所拥有的纯净性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水由此而成为城市生活再生的魔力!

展览布局导览

策展人为本届展览特别设立了两大主题展区:“黄浦江遇见悉尼主题展”和“苏州河邂逅威尼斯主题展”以及7大分展区,每个展区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解答水如何改变了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间。

毛麻仓库三层展区

仓库三层设有一个主题展区和三个分展区,主展区讲述黄浦江与悉尼湾为上海与悉尼这两座杰出的港口城市创造了引以为傲的发展成就与滨水空间。她们是“善恶之水”,带来了惩罚与灾害,如宠物般被训化并为居民提供庇护;她们“天真无邪”,承载着似水的游戏年华;她们“大气谦和”,推动着城市奔涌向前。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三层展区平面图    华都HDD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三层流线分析     华都HDD

毛麻仓库四层展区

仓库四层设有一个主展区和四个分展区,苏州河与威尼斯湖为上海与威尼斯这两座非凡的文化名城浇灌了文化土壤。她们是“乡愁”之水,寄托城与水之记忆;她们是“徜徉”之水,描绘掬水月在手之遐想;她们是“欢悦”之水,折射春风沂水之兴致;她们是“活力”之水,呈现青年设计力量对人与水关系之探索与展望。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四层展区平面图     华都HDD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四层流线分析    ?华都HDD

展区设计

主题展一:心动-黄浦江遇见悉尼

像素滨江丨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张海翱

Pixilated Riverfront

采用磨砂亚克力棒,底面的LED灯光将会把亚克力棒染成江川的色调,亦可通过LED的明亮与色调变化使该装置有动态的波动效果。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水生之景丨海伦·洛克海德教授及安斯利 · 玛瑞博士团队(澳大利亚悉尼)

Aqueous landscape

悉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320公里长的海港前滨勾勒出一系列宽阔的海湾和深水入海口,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设计景观。悉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城市之一。320公里长的海港前滨勾勒出一系列宽阔的海湾和深水入海口,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设计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悉尼港前滨50%的区域都已经历重建。本次展出这一系列的图片、照片和影片探索了这一建筑前沿的细微变迁,展示了前滨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通过不同的项目、以不同的方式重塑、重生和恢复的。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主题展二:邂逅-苏州河邂逅威尼斯

缘生缘灭-江西路“自来水桥”丨杨明+研究团队

Life and Death--Jiangxi Road's "Tap Water Bridge"

城市基础设施在历经城市变迁的过程中往往因发展机缘的丧失而消逝,而这一段曾经存在的记忆影像反过来又为城市基础设施在未来的机缘重生留下了无法忽视的在地线索。城市在空间物的相遇与分离间孕育出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以空间装置的方式展现“自来水桥”从过去到未来的虚拟化存在,艺术性地记述它与苏州河、与人的机缘关系。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切片苏州河丨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A Slice  of the Suzhou River

本参展作品依托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在苏州河黄浦区段的水岸更新实践的经验与感悟,以切片方式展现水岸再生与城市生活、城市空间的关系。聚焦“水与岸相遇”,选取九个重要典型空间,设置可抽出的河岸断面切片,观展者在“沿河行走”中可自行抽出,看到水岸与城市空间的水平耦合关系以及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复合关系,引发对滨水建成环境再生的思考。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消逝的城市之河丨牟振宇

Vanishing Urban Watercourses

开埠以后,上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原有河浜体系受到巨大冲击。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可描绘为由“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以横塘”的河浜圩田景观向“纵横界画似棋盘”的街道洋房景观转变的过程。在1900年自1930年间,租界的辟建、扩张以及越界筑路使传统水乡的河浜体系遭到破坏,大部分河浜被截流筑路或填埋筑路。本展览在爬梳河道变迁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河浜变迁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以动画的方式,透析近代上海城市化演进的机理。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虹口·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城市设计VR浸入式设计效果体验丨王林、薛鸣华团队

Hongkou North Bund North Suzhou Road riverside space urban design-VR immersion design experience

在一江一河贯通的背景下,以城市更新的方法,对北苏州路沿线滨水空间进行整体提升。设计中将北苏州路滨河空间断点贯通,并将空间划分为上海大厦活力花园段、宝丽嘉酒店休憩观景段、邮政大楼风貌展示段与河滨大楼特色风情段,形成“一岸四段”的总体规划结构。并将原有的“人行道+车行道+滨河栈道与绿化”的路面组织形式,提升为“步行街+共享街道+观景平台+滨河步廊”的新模式。在满足防汛墙结构不变、特殊车辆可通行的基本条件下,设计上做到全面无障碍贯通滨河空间、大幅度增加人行空间 、多模式消解高差、多节点特色打造、多角度视觉引导与相应的精细化管理导则,整体提升滨河空间活力。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威尼斯:水与石之歌丨乔治·乔尼庚教授团队(意大利威尼斯)

Venice: a city of water and stone

展览由三个不同的叙述组成,分别被称为“历时性”、“共时性”和“视觉”,每一个都展示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不同方面。威尼斯的主要使命是与它所处的水域保持不可分割的关系。

历时性路线通过互动地图展示了城市的发展,突出了主要的建筑成就:教堂、公共建筑、宫殿和房屋。这里有五幅地图,每一幅都描绘了威尼斯生活的一个特别重要时期,直至当代。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七大分展区

大气谦和

流动丨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he flow

“一江一河”记载着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深刻烙印民众情感。从“一江一河”出发,引出本展区主题“流动”。流动既可以指水体的流动,也可引申为演变、传承。本展区通过历史的流动、人的流动和空间的流动三个层面,阐述“一江一河”的发展演变过程。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善恶之水

日常的力量-十个城市设计策略点亮滨水日常生活丨刘恩芳、范文莉

Daily power-waterfront strategy in ten cities

“日常的力量 ”是我们多年来持续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城市设计,让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让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更多人的福祉。

结合这次滨水主题,以“十一重屏”为展示手段,依次展示十一个城市设计策略,唤起人们对城市日常滨水生活的主动关注。“十一策略”建构了滨水空间与人之间饱满的日常关系,使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使城市成为人民的城市。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回归水·泥,未来建造丨【空中造楼机】课题组

Return to water · mud, future construction

石头煅烧成水泥是一种蝶变,水泥遇见水成为混凝土是一种回归。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工业化、低碳和节能,建筑产品的标准是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回归水?泥 未来建造”装置展试图回答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遇水而柔,逢道则刚丨匡晓明

Softness from water, toughness from Dao

人与城市和自然共同构成了有机生命体,城市建设就是人类智慧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工化与自然化的理性整合正是建筑设计的核心议题。唐代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给我们以启示。“师法自然,意行人工”可以成为一种营城之道。以此为鉴,“遇水而柔,逢道则刚”成为我们上海崇明智慧岛孵化器的设计理念,遇水逢路则柔刚并运,表现出建筑设计在应对外围自然与人工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外刚内柔的空间应因策略。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唤醒一座城市的城市森林丨沈阳建筑大学HA  + studio

Awakening the urban forest of a city

艺术装置以两个固定的三角形,分别代表自然和人类活动。通过两个三角形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探讨人类活动对于河流生态景观的影响。通过介绍沈阳浑河一河两岸生态化种植的具体策略,同时包含传播和思考两层面的意义;行为捕捉摄像机采集不同层级的参观者行为和停留时间,并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同济大学建筑系2019本科毕设-陆家嘴世纪大道实验丨2019同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设陆家嘴世纪大道实验课题组团队:蔡永洁 许凯 贾涛

The Graduate Design Project of the 2019 Tongji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Undergraduates: Experiment on Lujiazui Century Avenue

中国的很多新区在上一个阶段城市发展中,对适宜的尺度、混合的功能、城市活力等要数考虑甚少。课题组将带领学生对“世纪大道”这一上海的标志性“问题道路”进行实验性改造设计及畅想。课题组为世纪大道设计了2种改造畅想方案,一种将世纪大道下沉;另一种将世纪大道抬升。展览呈现了详细的设计、分析图及效果图和1:1000的大比例模型。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剪水丨UALab团队

Water Cut

千年奔腾不息的河流连通了全世界的水域。与此同时,沿水的建筑也通过水面的倒影,将自身的变迁书写在水面上。本次展览通过设计一个视错觉装置,展现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在水边的倒影,用静态的模型呈现出动态的视觉感受,表达水与建筑的关系:动与静。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记忆·融合·共生”-城市滨水景观更新规划与设计丨王云、汤晓敏团队

"Memory,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renewal planning and design

因水而兴的长三角地区,正面临着水环境恶化、滨水生态与活力空间缺失等问题。镇江古运河、上海黄浦江、昆山夏驾河等项目探索了大型滨水空间的景观化、生态化与人文化的路径与策略;昆山致塘河、丹阳九曲河、嘉兴嘉善塘等小型滨水公共空间的再生与精细化设计,提出了城市高密度区域“金边银角”的公共绿地更新计划;昆山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与蓝绿统筹体系规划探索实现了水利安全与生态、水乡文化与记忆、海绵城市理念与适用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江南水丨思作设计工作室,范文兵、张帆

Water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egion

江南水用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手段,让观众通过体验和视觉,感知作者对“江南之水”的印象。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水之居学丨张永和/非常建筑

Water is in the study

良渚校区是面向未来的创新校园,同时又需回应强调手工劳作与实践操作的艺术类大学的教学模式;将功能固定的“教室”发展为空间多义的“工坊”。宿舍-兴趣社-工坊的垂直式分层体系,将生活与教育空间相互融合,塑造出以兴趣为纽带的社区化的空间,体现“学院即社区”的概念。“居学”的概念是指导良渚校园整体布局的核心思想,是对良渚校区如何成为大数据、智媒体时代的一所面向未来创新校园的积极回应,是“生活即教育,学院即社区”的理念的具体设计表达。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鳗鲡嘴儿童乐园-保留多样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丨法国岱禾(TER)景观设计事所

CHILDREN'S HILL

鳗鲡嘴滨江绿地,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的其中一段,拥有两处高地与一处大型开阔草地,在这里不仅可以望见浦西美景,也可流连浦东风光。

未来的城市空间,丰富的绿化种植空间需要与城市其它空间良好互动,为城市提供活动及活力的多样共享空间。鳗鲡嘴儿童游乐空间的设计不拘泥于公园本身,公园的轮廓最终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天际线中。

整个的公园既是扩大的儿童游乐空间:宽阔的草坪 - 孩子们在最自然的游乐园中嬉戏玩耍,大型户外滑梯 - 是整个游乐场的点睛之笔。儿童游乐空间在这里与城市公共空间浑然一体,而儿童游玩的场景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公共空间的风景,我们期待小朋友们在这里创造自己的小世界。鲜亮的色彩再次激活浦江东岸。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天真无邪

Let’s Play天真无邪儿童展丨戴春/Archiepos Studio筑术空间 (Let’s Talk学术论坛研究与运营团队)

Innocence : No Evil

城市不仅是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孩子们的世界,他们是未来城市的主人。我们希望让孩子们体会到,面对身边环境的问题,如何用我们的智慧去改变它,让孩子们有机会在艺术季中展现惊人的创造力。随着展览的推进,我们将组织孩子们对该空间填色或拼贴等多种形式的创作,也提供专属儿童活动时间,开展系列艺术教育活动。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徜徉

徜徉:互动装置展区,浪潮丨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梁喆,秦川,Maria Razzhivina

Roaming:a dynamic installation exhbition area   OVERWHELMING

此展位为水主题互动装置,名为“OVERWHELMING”,本意为淹没感,势不可挡,如海浪一般气势磅礴。形态灵感源自来浪花,水体的动态变化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流动形态。大界借助于机器人建造技术,塑造出波浪状的装置,连绵起伏、极具流动感,结合与观众互动的光影效果,营造出沉浸感的流水空间,供我们思考这一切因相遇而发生的碰撞、融合、启示。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梁喆Zee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乡愁

南京内秦淮河西五华里滨河地段城市设计丨韩冬青教授团队

Urban design of the wuhuali section of the qiinhuai riverside in nanjing

本展位所展示的城市设计依托既有历史遗存与历史信息,从老城南整体保护展示的角度,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及生活服务设施,积极塑造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线路;兼顾 “十里秦淮”历史价值和当代公共生活需求,传承与优化滨河空间特征;探索基于“地块”和“虚拟地块”,延续传统肌理的形态管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图则编制转化为规划管控语言。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北京永定河滨水区首钢段城市复兴新地标丨施卫良、李兴钢、张利、薄宏涛、鞠鹏艳、朱育帆、刘伯英、金洪利、周婷

a new landmark of the urban waterfront renaissance along the yongding river in Beijing

永定河,北京市的母亲河,一直默默哺育着这座八百年京华的古都,作为永定河改造的重要段落之一的首钢园区沿线,通过清理被工业园区堆场、煤场等侵占的滨水场地,将绿色空间还给城市;通过下沉埋地处理割裂岸线和园区的铁路货运线,缝合城市与滨水的空间联系、还之于城市;通过工业遗存德更新再利用和大量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激活城市滨水工业存量土地 ,打造永定河滨水城市复兴新地标。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云形水石丨黄向明团队

Cloud-shaped water-stone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位于浒光运河之滨,被高速路、山体和水道围绕,是对开山采石留下的城市生态“疤痕”的复绿利用。我们以多层次、多标高、多重院落的组合空间,建筑组群层叠退台和展开,以赢得更多的屋顶空间和攀爬体验,使17万㎡的超大体量消解为一个“隐形”的地景化建筑,成为与环境充分相容的、服务周边市民、还归城市的公共空间。顺势而成的云台之丘、数字像素化诠释的湖石,回应太湖山水及姑苏文化内核。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与日俱新 回应自然丨孟凡浩

Innovation over time Responding to Nature

随着城市营建和乡村激活的不断深入,城市和乡村已成为不可分割的社会生态体系,需要建筑师以更宏观的视角介入与尝试。通过在城市和乡村的两个滨水项目的建筑实践,以不同策略回应自然、文脉以及时间性,尝试构筑特定环境下真正有价值的空间场所,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平衡,重新反思当下建筑师的责任与立场。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活力

活力丨李翔宁、高长军

Vitality

此展位呈现了8个年轻的事务所——直造建筑事务所、旭可建筑工作室、亘建筑、久舍营造、STUDIO QI、众建筑、META-工作室、冶是建筑——最新的滨水研究与实践。作为正在逐渐成熟的设计力量,青年建筑师们因其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长路径,展现出多元、深刻的思考活力和创作能力。面对人与水的永恒话题,他们给予了新阶段下的新回应,探索了面向未来的广泛可能性。参展建筑师包括:范蓓蕾、范久江、何哲、孔锐、李丹锋、刘可南、戚山山、沈海恩、水雁飞、苏亦奇、王硕、臧峰、翟文婷、张旭、周渐佳(按姓氏拼音排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欢悦

水边丨雅克·费尔叶建筑事务所(法国) Jacques Ferrier Architecture

ON THE WATERSIDE

收集、运输和分享:水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在水龙头将我们与水的关系简单化之前,水井与喷泉将我们的社区生活组织得井井有条。水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为通讯和人类本身、知识与货物运输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如今的城市似乎更多地承受着水带来的恐惧:洪水、污染、健康风险、卫生、饮用水、河流净化和地下水干涸等等现象影响着城市生活,我们必须找回水的魅力。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跨水越岸:连接汉堡港口新城丨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Crossing Water - Connecting the Hamburg Hafencity

展览展示了gmp及其合作方在汉堡Hafencity(汉堡港口新城)水岸的三个项目——两座桥梁与易北河地铁站。展墙上巨幅手绘概念图展示了gmp为港口新城做的前期研究,1997年汉堡市规划部门以此为基础来制定进一步的规划。1:50的结构模型展示了2018年12月建成通车的易北河桥地铁站。

gmp除了为人熟知的公共建筑、体育建筑、办公与会展建筑作品之外,在德国还有许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落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这些水岸项目。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与城市一体丨法国感性城市工作室 Sensual City Studio

Faire corps avec la ville

“与城市一体”是一个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拍摄的电影,让我们沉浸在纽约、马赛和上海三个不同的都市中。我们发现这三座城市的视角并不是从高处俯瞰,而是从它们的内部,通过当地人们的生活片段和氛为去探索。而这些被人居住着的空间可以让我们重新体验城市,重新思考感觉、情感、记忆和幻想在城市里的地位。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Let’s Vote 滨江空间活力评价丨戴春/Archiepos Studio筑术空间 (Let’s Talk学术论坛研究与运营团队)

let's vote

本展区呈现的是archiepos studio筑术空间团队研究的一套简单易行的滨江空间活力的评价体系,以“我心中的活力滨江”为题,透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简单分析,引导大众参与讨论与评价。通过“拉洋片”装置、线上线下“投票”等互动形式,形象地让公众了解上海滨水生活的特点,选出大众喜爱的滨水活力空间,形成的多维度数据也将成为滨水空间活力打造的参考。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建构风景-融汇与对望丨姜平

Architecture of landscape - integration and interplay

我们近期的建筑实践聚焦跨越边界的多元建筑类型,尤其关注对于景观与建筑边界的探讨。亚洲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建筑通常因为空间的制约,景观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受限而变得极为珍稀和关键。近几年的设计践行,包括张江人工智能岛,张江中区未来公园概念规划国际竞赛优胜方案, 以及最近落成的西藏墨脱气象中心,在建筑与景观的边缘,尝试建筑化的风景与营造地景范式的建筑,自然植被,水体等景观元素与建构元素重构并交汇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介入方式与姿态,重新思考建筑本体与景观环境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宅语,在水一方丨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工作室

House talk by the waterside

在滨水条件下,通过富有趣味的空间组织,以住宅建筑为载体,表达建筑内部空间与户外及至街区、城市的对答,为水景的观照创造特定的空间语汇。手语作为表达的出发点,在此时成为住宅建筑形式的新抽象。日常的及物性超越了其原有功能,成为设计工作的新语言。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粉色的水丨于洋

Pink water

水是自然之物,但这个装置试图最大限度表现水的人工的一面: 水是可以被自由引导的,水是可以被着色的,水是可以摆脱重力的。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海上上海-水城印象丨Assbook设计食堂

Shanghai at sea|impression of a water city

对于上海这座城,有太多关于“水”的记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属的“城市之书”装置,向大众展现水及上海之间的密切关系。希望通过时间,地点,视角的转化,与大众产生新媒介的互动交流。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苏圣亮

滨水景观丨刘滨谊团队

Waterfront landscape

团队立足项目实际,开拓创新、倡导以景观为主,坚持景观、城市、建筑的三位一体,并且与市政、林业等多专业合作共事。以环保、绿色、低碳、节能等综合的环境与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目标,近年来参与完成国内多个滨水景观项目,从总体规划、项详细规划以及方案至施工图设计,创造了多个滨水人居环境的典范。

黄浦江两岸开发首个实质性项目-财富广场景观设计丨张健

Launching the first substantive project on both banks of the huangpu river -  landscape design of fortune plaza

本展览展示的项目是被称为“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第一个实质性运作项目。设计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以文化兼容来表现“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熔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一炉,传译船港文化的文脉,体现时代的气息。

荣新第三面粉厂保护和再利用设计丨曹永康

Desig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use of the rongxin third flour mill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原位于上海小沙渡底浜北, 2009年因道路建设,原址往西北方向平移55米,现地址为光复西路145号。本次改造首先对现有建筑的格局进行评估,确定各部分构筑物的建造年代,以此作为位移时拆除的依据。其次,根据设计原则和保留建筑所在基地环境,确定建筑移位的最终位置和标高。同时在保存保留建筑实物本身的前提下,添加必要的建筑更新与安装工程。

回归的江河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Returning the river

理想的城市应该有一条理想的河流,它不是记忆中片断的河床,而是洁净美丽的栖所家园,河流被赋予它自己该有的全面意义,河流的综合设计在水体生态修复和生物栖地重建技术的基础上,融入城市公共游憩和文化创意设计,江河将重回健康和诗意的体验氛围,这是每一个城市都梦寐以求的画面。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舟游上海丨〇筑设计/ 王卓尔,余若琪,徐唯钰

A boat tour of Shanghai

位于三角洲的上海,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历史上内河航运繁忙。然而,随城市转型及填滨筑路开展,大量中心河道遭到废弃。对于这一议题,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城市研究,并分别从历史、通勤两个层面入手,探讨上海中心城区河道潜力。展板主要由两种颜色叠加印刷而成,即洋红以及蓝色。透过红色、绿色滤镜,参观者可观察到上海中心城区内河不同层面的活动。通过丰富的画面及各色对话,展示魔都滨水河岸的多样性。

化学反应-由隔绝到共生丨吴建团队

Chemical reactions - from isolation to symbiosis

通过对东体育会路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研究,将校园空间、生活社区、行政设施、自然要素、交通体系等不同资源进行梳理、分析与整合,通过对现有空间界面进行调整和重塑,使差异化的空间内容得以贯通与融合,并促成互动式、互补式、互助式发展模式的产生。由此引导“有机混合”与“共生发展”方式的生成,从而刺激有限的空间资源之间发生积极的“化学反应” ,并哺育出新的内涵价值。

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设计模式丨姚栋

Replicabale and scalable design models for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villagehousing

新江南田园,不仅要美得超群,还要可复制可推广。本案以漕泾镇水库村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南片为例,提出了“强化自然禀赋,生产性公共空间,传统轮廓未来内涵”三项设计策略,打造了一个体现传统村落原真美、游业相宜、面向未来的新江南田园,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设计模式。

山东临沂蒙山大洼艺术谷滨水公共空间再造丨SWArchitects 宋玮建筑工作室

Reconstruction of daya art valley's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in mengshan, linyi, shandong

在当代乡村振兴语境中,“公共空间”通常以一种变异的形式所存在着,公共空间所服务的对象不 再是本地村民,更多是消费乡村空间的异地游客。本项目尝试打破传统的本地-异地二元对立的格局, 以“水”为载体,对场地现有的“乡村大舞台”进行二次设计,将服务于游客的酒店配套设施开放给当地村民,使其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属性。项目中的景观步道重新连接原本孤立的各个功能场所,将滨水而生的新旧公共空间重新整合,从而达到消除村民与游客的活动边界,重建乡村滨水空间公共氛围的目的。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福建泉州五里桥文化公园丨朱祥明

Wu li qiao cultural park, Quan zhou, Fujian

城市,是沿着水系而建立发展的,择水而居;

城市的发展都是由岁月书写而成的,岁月留痕;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最复杂的生态地段之一,敏感脆弱;

“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贝聿铭

本案集建筑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游憩空间塑造三位一体:一座以历史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恢复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化公园。

屏的风景-永恒自然中稍纵即逝的瞬间丨胡沂佳 + 饶广禎 

Screen landscape - a fleeting moment within eternal natural

展览以E+Lab事务所设计的永宁驿站为案例,通过城市mini综合体介入滨水空间,激活在地空间活力。

作品以“屏”作为空间组织中的核心语言,以竖向条纹的镜面不锈钢所映射的风景为媒材,重新开启与自然风景的一种新的关系和体验,以建筑装置的方式捕捉、再现与凝聚风景,发现隐藏在风景图像之下的色彩密码。

无限环梯丨贾涛

Infinite Slide

无限环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数学模型中的莫比乌斯带。无限环梯的设计初衷是将3个莫比乌斯带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巧妙的结合面与面、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整合了儿童滑梯与儿童攀爬壁功能的景观都市家具。上海黄浦江沿岸的滨江区域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集景观与人文于一体的都市滨水空间。将无限环梯这样一个具有儿童游乐设施功能的都市家具置于滨江,将能更近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松园丨未相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

Song Yuan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描绘了千年前一场临水而娱的上巳节雅集,以山水之美和欢娱之情,抒发他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松园”的造园概念正是来自于兰亭雅集。设计不满足于仅为业主设计一个喝茶场所,而是希望创造一个寄情山水的文会之地。设计探讨了人与水的关系,思考了园林在当代的呈现以及扮演的角色。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摄影 华都HDD

公共区域设计

公共区域装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水的波纹形态,通过不同材质的形态变化,制造出意向形的水纹,弧形元素在各个空间将展区和人的行为串联起来,既是空间形态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公共区域设计导览     华都HDD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三层浪屿装置    摄影 苏圣亮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三层垂帘装置    摄影 苏圣亮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三层雨线装置    摄影 苏圣亮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四层涟漪装置     华都HDD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四层水帘立面图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四层水帘装置    摄影 苏圣亮

策展团队介绍

主策展团队

再生-水之魔力丨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

规划建筑板块策展人:阮昕(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城市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建筑系主任(2004-2018),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2002-2004)。现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建筑评论家委员会 (CICA)委员、美国建筑历史学家学会(SAH)会员、澳大利亚建筑师学会(AIA)学术会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长聘教授、同济大学顾问教授。

阮昕着眼于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建筑形制研究,涉猎中西建筑历史比较,世界住宅文化史,风土民居与建筑文化人类学,建筑教育,当代建筑评论,以及西方文化语境下的亚洲建筑研究。其专著和学术论文得到了来自全球权威学术期刊及主流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他致力于将中国及亚洲的建筑文化传统置之于西方背景下作比较研究,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寻求中国及亚洲建筑文化在当今全球化政治及经济背景下的复兴之路。

执行策展人:张海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都设计合伙人)

助理策展人:徐航

策展执行团队:游猎/ 杜骞/ 张子琪/ 海伦·洛克海德/ 安斯利·玛瑞/ 乔治·乔尼庚/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汪灏/ 李扬/ 郭庾浡/ 凡行/ 彭术连/ 刘津芳/ 阚丽艳/ 杜帅/ 韩松儒/ 约书亚·斯莱特/ 库巴·多拉比亚斯基/ 比利·梅纳德/ 唐一舜/ 萨曼莎·里奇/ 崔格尔设计事务所/ 丽贝卡·弗雷/ 瓦伦蒂娜·库索瓦/ 萨莎·莱西乌克/ 梁舒阳/ 拉米莎·萨玛/ 杰瑞米·叶/ 陈立立/ 爱丽丝·毛/ 保拉帕瓦尼尼/ 马克西米利安比加雷罗/ 安德里亚·曼库索/ 马克·史密斯/ 卡罗蒙塔纳罗

展陈设计团队:张海翱/ 姚奇炜/ 徐航/ 李纪鸿/ 曹家昌/ 孙加蓥/ 苏晓鹤/ 段依林/ 渠基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华都设计H D D )

参展团队或个人(按首字母排序)

Assbook设计食堂/ Archiepos Studio 筑术空间 / 安斯利·玛瑞/ 薄宏涛/ 蔡永洁/ 曹永康/ 戴春/ 董善白/ 范文兵/ 范文利/ 冯钰/ 非常建筑/ 法国岱禾( T E R ) 景观设计事务所/ 高长军/ gmp ·冯·格康, 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海伦·洛克海德/ 韩冬青教授团队/ 胡沂佳/ 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黄向明团队/ JACQUES FERRIER  ARCHITECTURE 雅克·费尔叶建筑事务所 ( 法国) / 贾涛/ 姜平/ 金洪利/ 鞠鹏艳/ 匡晓明/ 空中造楼机课题组/ L e t ’ s T a l k 学术论坛研究与运营团队/ 梁喆/ 李兴钢/ 李翔宁/ 〇筑设计- 王卓尔/ 刘济维/ 刘伯英/ 刘恩芳/ 柳雪春/ 孟凡浩/ M a r i a R a z z h i vi n a / 牟振宇/ 乔治·乔尼庚/ 秦川/ 饶广禛/ SENSUAL CITY  STUDIO 法国感性城市工作室/ S W A r c h i t e c t s 宋玮建筑工作室/ 思作设计工作室/ 沈阳建筑大学H A + s t u d i o / 宿宸/ 苏萍/ 宿新宝/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刘滨谊团队/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卫良/ 汤晓敏/ 同济大学李振宇教授工作室/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U A L a b 团队/ 王林/ 王云/ 未相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 王天宇/ 吴建团队/ 许凯/ 薛鸣华/ 杨明/ 姚栋/ 于洋/ 袁野/ 余若琪/ 徐唯钰/ 张海翱/ 张健/ 张利/ 张永和/ 张姿/ 章明/ 仲继寿/ 张帆/ 周婷/ 朱祥明/ 朱育帆/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薪资专家:瓦兰的NBA合同有约束力 除非买断否则不能加盟其他球队

薪资专家:瓦兰的NBA合同有约束力 除非买断否则不能加盟其他球队

直播吧
2025-07-07 06:31:04
港区女孩,专业大长腿!

港区女孩,专业大长腿!

贵圈真乱
2025-07-07 08:48:24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这事怪不了任何人,577万老人换谁也顶不住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这事怪不了任何人,577万老人换谁也顶不住

南权先生
2025-06-16 15:26:16
苏媒:赛后常州队在更衣室白板上写下“带3分回家”

苏媒:赛后常州队在更衣室白板上写下“带3分回家”

懂球帝
2025-07-06 23:04:19
世俱杯四强球队产生,蒂亚戈·席尔瓦职业生涯效力过其中三支

世俱杯四强球队产生,蒂亚戈·席尔瓦职业生涯效力过其中三支

雷速体育
2025-07-06 13:40:04
连续高温将被打断,上海短暂降温,台风外围影响明天就到

连续高温将被打断,上海短暂降温,台风外围影响明天就到

上观新闻
2025-07-07 06:47:20
英媒曝光以色列战损内情:境内5个军事设施遭到伊朗6枚导弹袭击

英媒曝光以色列战损内情:境内5个军事设施遭到伊朗6枚导弹袭击

财联社
2025-07-07 08:22:04
财政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财政部: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界面新闻
2025-07-06 15:08:14
反转来的太突然!德国大学擅自拆开中国进口的盾构机,装不回去了

反转来的太突然!德国大学擅自拆开中国进口的盾构机,装不回去了

农村情感故事
2025-07-05 11:05:10
恩爱了11年,79岁的王奎荣开始衰老萎缩,42岁的饶芯语正绚烂如花

恩爱了11年,79岁的王奎荣开始衰老萎缩,42岁的饶芯语正绚烂如花

新语爱八卦
2025-07-06 16:48:16
《以法之名》大结局落网顺序:孙飞第二,陈胜龙第四,兰景茗第五

《以法之名》大结局落网顺序:孙飞第二,陈胜龙第四,兰景茗第五

头号剧委会
2025-07-06 15:17:54
WTT美国大满贯:孙颖莎苦战开门红!苦战原因曝光,洛奥要小心

WTT美国大满贯:孙颖莎苦战开门红!苦战原因曝光,洛奥要小心

赵仔说
2025-07-07 07:49:59
又热又没空调!山东高校学生集体躲超市避暑,有女生直接坐商品上

又热又没空调!山东高校学生集体躲超市避暑,有女生直接坐商品上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7-05 21:11:17
山东舰抵港当晚,香港一35岁男子涉嫌违规使用无人机航拍被拘,最高或可判罚10万元及2年监禁

山东舰抵港当晚,香港一35岁男子涉嫌违规使用无人机航拍被拘,最高或可判罚10万元及2年监禁

极目新闻
2025-07-05 10:34:55
重磅!华坪全力争取高铁设站,县领导赴成都洽谈,力争早日开工

重磅!华坪全力争取高铁设站,县领导赴成都洽谈,力争早日开工

丽江同城网
2025-07-06 17:30:20
炸裂!被按摩师脱内裤摸隐私部位30分钟,女子回家之后才报警

炸裂!被按摩师脱内裤摸隐私部位30分钟,女子回家之后才报警

蝴蝶花雨话教育
2025-05-07 04:40:03
她曾出演三级片,16年磨一剑,终获影后桂冠泪洒颁奖台

她曾出演三级片,16年磨一剑,终获影后桂冠泪洒颁奖台

手工制作阿歼
2025-07-06 08:44:46
一听中方必将进行反制,莫迪不顾美国挑唆,顺着中方立场说起好话

一听中方必将进行反制,莫迪不顾美国挑唆,顺着中方立场说起好话

靓仔情感
2025-07-07 07:16:27
条件不符就别尬演警察!全程挤眉弄眼,老戏骨任达华都带不动

条件不符就别尬演警察!全程挤眉弄眼,老戏骨任达华都带不动

墨印斋
2025-07-05 16:20:40
拒付52万酒席钱后续,摊主女儿晒出每桌账目,丢人丢到全国了

拒付52万酒席钱后续,摊主女儿晒出每桌账目,丢人丢到全国了

大鱼简科
2025-06-17 08:55:03
2025-07-07 09:15:00

家居

合理布局 三口之家的温馨空间

头条要闻

郑州五星级酒店摆摊日入3万:烤鸭60一只 猪蹄每个48元

头条要闻

郑州五星级酒店摆摊日入3万:烤鸭60一只 猪蹄每个48元

财经要闻

小红书成网络水军接派单“新阵地”

体育要闻

陈登星法国扣篮大赛夺冠!高举国旗庆祝

娱乐要闻

35岁鹿晗暴瘦到认不出 传和关晓彤分手

科技要闻

“没见过这么大场面”!外卖大战补贴升级

汽车要闻

阿斯顿·马丁跑车阵容将齐聚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教育
手机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单身生娃,我不抱歉...

本地新闻

建筑地标如何成为城市人才汇聚的 “强磁场”?

教育要闻

3000研究生,争抢胖东来一个厨房岗位?北大食堂硕士阿姨,说透了

手机要闻

华为 nova 14 系列手机获鸿蒙 HarmonyOS NEXT 5.0.1.135 升级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