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非遗,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
李跃
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总经理
以首创非遗为孵化平台,麟角设计中心为设计驱动,以承启造物、拾柒非遗主题民宿、荷堂非遗主题餐厅、九如楼手工体验孵化基地为场景化零售体验空间,首创非遗艺术世界、星庐厅为展览展示空间,柚子胡同咏园店为孵化器的全产业链功能布局,真正形成集吃、住、购、娱、体验于一体的创新示范园区。这一切,都是为了促成“非遗融入时代、融入生活”的理念,联合更多力量力促非遗创新转化!
设计给予非遗新生
——
Susan Xiao
GIDU全球独立设计师联盟常务理事、麟角设计中心创始人

让非遗造福于更多人
——
李凤朗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北京工业促进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2 0 0 8 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师和项目总负责人
非遗不是遗产 而是一份东方智慧
——
李友友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非遗几百个国家级的传承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生存的?我们跟这些手艺人是相通的,也更能理解他们在当下社会中的价值。比如北京的东岳庙,一直在延承北京的兔爷儿文化,每年的仲秋,也一定是兔儿爷的节日,这一天会搭建一个兔儿爷山,有瞻仰与祭拜。兔爷儿文化也与很多老字号品牌跨界合作。这份中国传统文化、传统IP与现代生活娱乐的相融合,也正是这两届非遗创艺运动致力于去开拓的,是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无缝对接的意义所在。
第二届中国非遗创艺运动发布会
现场大事记
——
发布会现场,2019首届中国非遗创艺运动10强选手正式诞生,其中,服装高定设计师、玲玲工坊创始人胡玲夺魁,摘得“非遗新动奖”。首届导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师和项目总负责人李凤朗,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友友等现场致辞并为选手颁奖。
由GIDU全球独立设计师联盟秘书长、麟角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林莺华女士
主持非遗创新会客厅,
邀请来创意、策展、设计、艺术领域的大咖,
探讨如何以设计与创意的力量驱动非遗与传统文化再生。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碰撞融合
——
夏志君
《星球的脊梁》发起人;”应景儿“数字媒体艺术创始人;四时应物科技融合传统文化策展人
东方审美在当代语境下的全新演绎
——
宋涛
“设计之春”策展人、YUAN MUSEUM 馆长、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
将传统理解为固定的风格样式是肤浅的
——
陈岸瑛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视频里的故事讲述了陶艺、彩扎狮头、金箔锻造、剪纸,佛山的四位年轻的传统工艺艺术家,合力创造出一件融合的现代作品。我们讲“将传统理解为固定的风格样式是肤浅的”,以前我们对传统工艺有些误解,认为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是最传统,实际上传统工艺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面目,同一代人尚有不同风格的大师,上一代和下一代也不一样。这才是一个活态传承正常的表现。
其实越是文化衰落的地区,风格越单一,越是文化繁荣的地区,风格就越多元。曾在苏州见了五六个苏绣大师,他们的工作室就在同一条街上,却各有各的发展方向。佛山石湾陶塑也是,大师们关心和思考的问题也完全不一样。无论对于传统工艺还是现当代艺术,“风格、样式”都是一种很肤浅的概念。由此可见,需要从深层次去把握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
圆桌会议
设计创意如何驱动非遗创新
——
陈岸瑛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大众并没有看到手工艺人视为珍宝的那部分价值,也就不会真正去使用。中国传统工艺中,设计师的介入帮助手工艺人自身改进现代造物的观念,另外使用新材料让这些产品能进到现代生活,让人们都能够去使用。设计师进入老社区的改造,重构设计生态也是大有可为。
宋涛
“设计之春”策展人、YUAN MUSEUM 馆长、著名策展人、
艺术家、设计师
时代有时代的变化,很多传统工艺的止步也需要艺术家、设计师的推动。十年前,日本著名设计师黑川雅之去到中国盛产珍珠的故乡,把别人挑剩下的不那么圆润规整的珍珠拿来做了一批作品,在国外非常畅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转变,传统工艺也是一样,需要思维方式的变革。
李可明
国家级非遗汝瓷烧制技艺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汝山明品牌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特聘顾问,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理事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梳理汝瓷与商业、与受众人群的结合,跨界与创新是最重要的。不可能一直复刻宋人的审美与造诣,我们需要通过瓷器去输出宋代生活美学。瓷器离不开生活,那么也会跨界,与酒合作,做出汝瓷的酒器礼盒,甚至可以把汝瓷烧制过程中开片的声音录制下来,跟现代音乐人融合出全新的作品。无限延展裂变才是真正要做的。
滕静蓉
“湘西苗族挑花”非遗项目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湘西杰出工匠、
挑花娘子品牌创始人
我来自湘西,做苗族挑花刺绣,俗称“数纱”,工艺过程极其细致而严格,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不用底稿,图案都在心底。是苗族历史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苗族女性勤劳智慧的结晶。作为湘西非遗传承人联动深圳专业产品开发团队“开物成务”,针对市场需求开发不同价位和消费场景的有文化属性的大众消费品,他们基于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又解构、重组、设计了刺绣加科技元素的作品,更符合大众消费理念,把湘西挑花工艺插上翅膀,飞得更远更高。就像我们常说的那句话:灵巧指尖天地宽,一针一线挑世界。那是千针万线的精彩华章,是佩在身上的史书图腾。
孙文涛
厦门金砖五国峰会国礼设计师、上海复旦大学特聘导师、文化部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重点入库人才、知原悟造联合创始人
在做项目的时候,了解到很多非遗工艺,也看到很多工作坊,发现大家都在尝试着做创新,超乎想象。但是有个普遍的问题,我们在努力地朝时尚化、现代化生活靠近,但是尝试的范围又相对较小,只涉猎在首饰和服饰的时尚圈子里,其实可以往更广更深层面去探索,甚至可以去引领、去跨界联合、去突破。
Henny
StudioHVN & Noord 联合创始人及设计总监
初到中国,被中国的民间工艺深深吸引,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把设计当作桥梁连接当代生活与民艺本身。创立家居品牌Noord时,就以中国文化为主要灵感。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所服务的文化,因为文化与人密切相关,具有历史、图像、生活、记忆等属性相结合。在设计中,我们渴望与人建立联系。而文化,恰恰是可以与人关联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