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热爱驱动设计,捕捉事物本质,在感知力与观察力的调动中,激发对于设计的思考,再带着思考回到生活获得体验,再用体验持续深化设计。这是一种向上的设计思考之路。
袁杰是一位杭州的私宅设计师,做了10余年的别墅室内空间设计,跟他对话,你能看到一个清醒的设计师身上拥有的自觉意识,不盲目夸大自我,勤勉于事,渴望尝试,用一个作品一个作品,展开对当下生活方式的审视、自我的挖掘和社会的观察。
“每个房子都应从它所处的环境、文化、人而来,它拥有一个独特的灵魂,这个灵魂便是居住者的气质,所以不应从风格来聊空间。”以现代极简风格为表达的袁杰有对时下和未来流行趋势的看法。从这10年来看,风格背后是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微观和宏观的综合考量,让他更清醒地理解了私宅设计师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好什么。
家是居住之所,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着人们对空间的审美、功能追求、精神交流、情感互动等都产生了变化。设计不再只是解决功能需求,更多的要有独特的“居者印记”。袁杰很善于捕捉这种“居者印记”,他常常跳出设计来看5年、10年间城市生活的变化,关注行业前辈如何阐述对生活方式的理解,认真聆听客户所需,解析背后的原因,适时反问引发居者思考,力求真正呈现出适合居者的空间气质,让家成为心灵的镜像空间。
袁杰新作
在创意和设计的阶段,空间的诗意、材料、结构线条必须自成一体,营造出与居者相契合的场域氛围。在静谧、轻松中纾解生活的繁碌,遁入此间,任由情绪随着不同触感层层递进,最终享受身至心的完全放松状态,让家宅成为一道安全的屏障,为精神注入更强大的力量。
私宅是一个会花很多时间停留的地方,袁杰很看重空间的“时间性”,在横向的时间轴上,人一天的24小时行为、情绪、需求都要被观照到,在纵向的时间轴上,家宅会经历漫长的岁月,是自然与生活串联起的每幕场景与每份情感的发生地,更是记录人生故事的地方。设计促进家宅空间的情感表达,为居住者创造出情绪价值,在更长的时间线上去创造出永恒、纯粹的力量,让家成为长久的庇护。
沉稳、内敛、克制是袁杰性格的一面,另一面不易被发现的是他拥有敏锐的观察,他说要在设计风口上做设计,这种风口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时代文化的变化相关,如果侘寂风已经很流行,再去做侘寂就很难让人记住。当下他正在学习艺术相关的知识、鉴赏,他相信,下一个设计风口就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真正面向大众的艺术生活即将到来。
袁杰新作
对话设计师袁杰
Q:在你的设计中,有哪些独特的设计手法来突出个人特色?你如何保持个人风格,又如何突破个人风格?
A:其实当下我是不想被风格所限的,想去做更多的尝试。从年龄上来说,也还没到定义自己风格的阶段。我希望通过不同项目研究不同领域,不管什么风格,细节是经得起推敲的。
比如说,前些年“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我感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设计师们放弃了比例结构,光留白了,想着后期以艺术画来装饰空间,但是后期往往落地很难。真正好的项目一定是有极致的细节的,当然,不一定要有很多细节,恰到好处即可。其次就是要有故事性、人文性。“轻装修重装饰”看似简单,实际上对设计师的要求更高。
袁杰作品,杭州450㎡别墅,静谧之中蕴意深邃
Q:你觉得当下自己的设计处在什么样的阶段?
A:我更多的还是聚焦在房子上,如何设计一个符合居者审美,又住起来舒服的空间,解决居住者的问题。当下的我可能还处于一个经历的阶段,从“有”走向“无”。比如想要把“新东方”的韵味做出来,需要经过训练,经过对东方的解析、学习或探讨,再去吸收和创新,那才会是比较好的“新东方”。
Q:“人”是私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你是如何解读“人”的?
A:私宅是为人服务的,平面、功能、结构、哪怕柜子的结构、材质都是基于居住者的,符合使用习惯、生活方式的作品才是一个好的作品。去年我的项目之江壹号,屋主日常非常忙碌,他喜欢回到一个空灵的家的感觉,饰物、花艺都是不需要的,所以空间呈现出的是那样的状态。每一个项目我一定要深层次研究居住者在这个房子里想要的是什么。
设计选材阶段
Q:艺术如何更好的融入设计与生活之中?
A:前几年接触过一个业主,他有很多艺术品,对艺术品的认知水平很高,整个项目做完对我触动很大,真的是有这样的群体把生活状态和艺术进行了融合。经历了这样的项目后我也学习了很多,经常去看展,研究当代艺术家,其实一个好的空间一定要有艺术品,这对未来设计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客户有这方面需求时,要能与他产生共鸣。
Q:对于设计、生活、人之间关系如何理解?
A:私宅设计师一定要捕捉到居住群体的思维变化,包括行业前辈思考方式的变化,他们是有先导性的。人的消费心理、情感方式都在变化。一个设计师如果捕捉不到未来的方式,是很难有大的突破的。某种风格流行的时候,你去做那就很难被别人记住。从这10年来看群体的变化,再观察个体,微观和宏观综合考量,研究市场变化,想把设计做好,就要扎得足够深。
袁杰作品,杭州450㎡别墅,静谧之中蕴意深邃
Q:当下的居住文化相较于五年前、十年前发生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对设计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A:近10年来,其实我觉得中国人对房子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对房子的要求是大、奢华、身份地位的象征,现在大家对生活状态、审美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当下要求设计师更严谨,知识面更广。就像流行的设计手法,很多人觉得好看,但是不知道收口怎么做,所以不能光看表面,需要的是更加精细,否则是给业主带来麻烦的一个设计。
Q:如果空间可以说话,你希望它在说什么?
A:有的时候业主跟我描述他想要的空间,我会问他,“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一定要让他去思考。好的空间一定在叙述一种好的情感状态。商业空间可能会考虑进去的一瞬间抓住顾客,但是私宅一定是在一个长的时间范畴内,它可以让家庭情感联系更加紧密。
袁杰在项目现场
Q:您的豪宅设计方法论是什么?
A:工作方法论是有的,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想做更多的尝试。不管是功能、审美还是构造都是在一直变化的。
Q:设计师的角色非常特殊,承载着一个居住文化中枢的作用,您觉得如何担当起这个作用?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A:我觉得跟不同的业主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人有很清晰的认知、审美,大家就是共同完成一个好的作品。有些业主可能会大概有点了解,比如想要什么样的风格,那设计师就要帮他做很多的决定,用什么材料、什么灯光、家具什么款式等,设计师的角色就非常重要。所以设计师的作用是什么,取决于甲方。如果说需要具备什么技能,那既要有手头功夫,又要有见解有眼界,对艺术品有理解、对未来生活方式有研究、对新材料新产品的了解……
Q:在豪宅设计中,“服务”与“设计”二者的关系如何?
A:我觉得设计师是通过专业知识为业主服务的,但还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做成纯服务,也不能只讲设计,没有服务。先把设计做好了然后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再去验证设计。
袁杰作品,杭州450㎡别墅,静谧之中蕴意深邃
Q:同质化时代,设计师如何突围?
A:近一两年最直接的就是实景作品的呈现,前几年可能效果图还能忽悠一下,现在只有落地作品能把你跟其他设计师能拉开距离。另外,我觉得一定要对设计风口有认知,要能够捕捉到。私宅就是人跟人打交道的行业,人与人的相处气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设计服务也要让你跟别的设计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