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大展深圳开幕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览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两馆)开幕。
10月12日,展览在两馆举办了系列主题论坛。马岩松、刘晓都、朱荣远、王子耕、早野洋介、党群、颜为昕、费大为、沈伟、西川、汪建伟、翁菱、陈幼坚、孙继伟、朱哲琴、孙倩、Shirley Surya、张宇星等17位嘉宾,为观众带来了“城市和建筑的公共性”、“流动的艺术”、“文化跨界”等三场精彩的论坛。论坛内容关于城市、建筑、艺术、文学,将本关于建筑的话题拓展到了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论坛全程回顾,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是两馆自落成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当代建筑师个展。作为MAD建筑事务所创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翔实、最重要的一次展览,它在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立体地呈现MAD成立近20年来的52个重要项目。
展览希望通过对不同维度内容的展示和发问,开启人们对城市、社区、建筑、人文、自然之间联动关系的探讨和思考,让公众在探究各自内心的同时,也展开对未来生活和城市的想象。
马岩松撰写的展览序言:“建筑和城市不是抽象的科学技术,而是生活发生的真实场景,建筑是关于感受,氛围和时间的。建筑是活的,带有生命的特征,也因此而充满能量:流动、动态且不确定。建筑作为人造物,在工具与艺术层面都是人内心的一种外化和延伸,反映了我们对外部世界、历史和未来的态度。主观而各异的外化过程产生了多样的声音,诠释着和谐共鸣的最佳样貌。”
展览通过“对话”、“进程”、“感觉即真实”、“狂想”四个章节共52个项目,真实而全景式地展示最能代表MAD内核及愿景的设计作品。近半以上的展示内容为从未对外披露的材料,包括项目从设计立意、概念设计阶段的手稿、调研报告;深化设计过程的图纸演变;建造过程的样板模拟、视觉记录等等。
展览由一个铺满问题的巨大圆桌展开。圆桌上是近一百位MAD过去及现在的同事对市民的发问。问题关乎城市、建筑、日常、未来、梦想。希望可透过一个个问题,激励市民参与展览,并由此创造持续、广泛和深入的对话机会。
展览第一章“对话”,以深圳湾文化广场、哈尔滨大剧院、鹿特丹FENIX移民美术馆、衢州体育公园、义乌大剧院、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Freedom等7个城市公共项目,向市民提出“建筑能推动社会的边界么?”、“什么样的城市让你觉得幸福?”、“中国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发问。
第二章“进程”,展示了MAD正在建造、已建成的多个项目,包括中关村永久会址、海南科技馆、嘉兴火车站、梦露大厦等,尝试展现MAD的多种实践:城市的未来源自于对层层叠加的城市现实的想象。
第三章“感觉即真实”,呈现了光之隧道、大地之灯、超级星等15组设计与大地艺术项目。建筑不仅关于墙和地面,更关于“空”,它存在于其所营造的氛围和感知当中。存在不是真实,感觉才是真实。
第四章“狂想”,展示了北京2050、胡同泡泡、浮游之岛等12组项目,现场构筑了一首关于城市的狂想曲,每一件作品都折射了建筑师对城市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如马岩松所言,“MAD的作品就像一部狂想曲。MAD本身就是疯狂的意思,表达叛逆,也意味着对单一章法、正确目标、枯燥形式和单调语言的反对,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用丰富、充沛、纯粹的情感去回应多姿多彩的真实世界。”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展期自9月29日持续至12月17日。
《马岩松:流动的大地》
9月29日至12月17日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一层综合展厅
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办单位: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承办单位:MAD建筑事务所
支持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参展艺术家:马岩松
总策划:颜为昕
特别鸣谢:党群、早野洋介
展览鸣谢:刘会英、李健、傅昌瑞、Dixon Lu、Flora Lee、Tiffany Dahlen、Andrea D'Antrassi
展览总监:杨坤、齐子樱
展览呈现:郑程文、薛腾、曹晨、黄俊弢、谭淼、苗方奕、尚立、张仲临、李乐缘
策展团队:李冉、朱元龙、蔡艺璇、马之悦
展览统筹:周宁、张文侨
展览监制:孙宝平、梁进炜
展览运营:严钰岚、张筠、李晓瑜、张俊荣、廖丹瑀、薛忻甜、程艳
展览商务:吕继亨、江阔、于倩南
宣传公关:谢小璋、刘丹阳、嵇瑞雪、美棕泰东传播顾问
展览支持:
特约合作:国窖1573
联合赞助:北玻、洲明科技
倾力支持:益汇达、英特美特、恩加岛
共同呈现:精艺达模型、奇之艺模型
合作呈现:
平面设计:一千遍
布展搭建:北京天地众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RDI瑞国际照明设计
灯光调试:上海复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印刷支持:白墙视觉影像艺术深圳有限公司
部分文献照片: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SACP)
摄影:TAL+白羽,有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