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即静心——这是我近期研究静心的重要成果,用心是静心的方法论。当我们的心灵将注意力聚焦于一,意识就像进入了一个奇特的明洞,而看见另一个充满可能的新世界,因为心是每个人内在都有的一种智慧。由此,我认为“用心即静心”应该是人类面对当下的伟大总结。
想到这个题目,缘自我去了一回上海的龙华寺,向中观主持请教打坐。他说打坐主要是思想集中到呼吸上来,刚开始我也似懂非懂,做不到位,心也不静,打坐时还在想别的事。之后,我同北京来的一位朋友吃饭,席间交流起打坐的体会。他已练了多年时间,经验之谈是要掌握好呼吸。于是我进行调整,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上来,结果就越练越好,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一呼一吸,内心非常宁静,大脑里几乎没有杂念。我想如果再打上几年,就可能没有任何杂念了。因为我的心那时已锚定在呼吸上,这让我顿悟:一旦用心专注到一个点上,就变成了静心!同时,我想到了“心锚”二字。
“心锚”其实是心理学的概念,现在我把它用到“用心即静心”上来,并且重新定义。设想一下,无论外界有怎样的风浪,让我们的心如驶进宁静港湾的船只,并且把铁锚深深地抛到海底——这个“心锚”就叫“专注”,是你掌控好注意力的抓钩。现象学阐释,任何意识与念头,必须要有对象,并有排它性。用心即静心的核心意义,正是把意识专注到一个对象上,那么心就不再会漂,而可以泊。
心锚既是用心的载体,也是用心的方法。任何一件事要做好,都需要一个心锚,把心锚在这一件事上,锁定这个点。借助于心锚,方能有结果。因为当你的注意力聚焦到越来越细微,甚至到达精微的程度时,你眼前就会呈现一个全新的天地,心灵会全然放松,更会感受到安宁、自在、愉悦的灵性。
做好任何事都需要有心锚
我早年做木工活,靠的就是心锚。开工前我就设定木料是一个锚,刨子是一个锚,锯子是一个锚,于是我的心思便全专注在木料、刨子、锯子上,干活时心就很静,家具也越做越漂亮,这样的用心专注就养成了我的工作习惯。
我们去跑步,也有两个心锚。一是呼吸,二是脚步,节奏调节好心就静了;喝茶应该会有三个心锚,一闻茶香,二品茶味,三是朋友间会心的交流……注意力的点抓住了,其实就入门了,你就会悟出:用心即静心。
再譬如打球,球和球拍是你的心锚,思维与眼神便会专注在球上、球拍上。滑雪,你的心锚就是脚下的起伏,前方的地势与自身的平衡。而这种精神的高度集中,恰恰是高度的静心,也是高度的放松。静心的放松反应是以副交感神经的活化为主,人体细胞放松时所引发的喜乐感是一般感官快感无法比拟的,而这种自主的、可训练的状态,可以对治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恐惧和压力心态。
围棋大师吴清源制胜的心锚,就是专注的静心。优秀的运动员,无论射击、击剑,还是跳水、田径,尽管全是动态的,但比拼的是内在的静。心锚是一种能量,于是才会产生那一刻的爆发力。静若处子,方能动若脱兔。
工作当然更需要心锚,事物的本质是一个锚,事物的规律是一个锚,事物的联系是一个锚,利弊思维也是一个锚,举一反三又是一个锚,但当下最多只能有三个锚,不能有第四个第五个锚。锁定太多的心锚是错误的,锚多了就复杂化了,既做不成大事,也不能静心。
有人觉得工作很累,很烦,正是对工作的认知和方法有问题。我总是以点来工作的,我的心就锚定在一个点上。一个点就是一件小事,每次深化这一件事。我说过,一件大事是一千件小事构成的,我每天做的都是小事,每时都是千分之一,不要千分之二、千分之五,一天做好百分之一就了不起,治大国也如烹小鲜。我每次开会,就解决一个问题,我把会议当成细节来处理,一次会议二到三个细节,一次会晤就是一个细节。这样的工作其实对我来讲更能静心,基本是完全静心,生活和休闲我反倒不能完全静心。
静心必须用心在这个细节的场景里,不专注于这件事的场景,这件事肯定做不好。开会就在开会的场景里,微信就在微信的场景里。我经常出差,机场、尤其火车站是非常嘈杂的地方,可我电话里处理工作效率很高,因为我是置身在电话的场景里的。这个场景就是一个点,心锚在这个点上,信息就集中在这个点上,素材的搜索也都围绕着这个点,并形成立体的记忆。总之做事要在事的状态中,在事的情景中。用心做事,就要对事情专注、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我常说自己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习惯上比别人用心,也比别人静心。
做一件产品,素材、构成、成品是三个心锚,素材也越单一越好。精力集中到少量的锚上,聚焦在一件事上,就越做得好,越轻松愉快,心也越静。佛陀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里的“制心”,也就是用心。把心神凝聚在一个简单的点上,你眼前的一颗红枣是一个点,你盯住这个点联系与解剖,思绪也不会散。如果是几个点,甚至多个点,神就完全散了。用心的极致,才会出现“心流”,马斯洛提出的人自我实现的极端快乐的“高峰体验”,正来自完全专注、用心沉浸的忘我境界。
静心一定需要用心来锻炼
每时每刻都保持用心的状态,每时每刻也就在静心的状态。这是一种功夫,是一种集中注意力的心理锻炼,要想做到位,醒着时就一定要有心锚。晚上睡觉,我会努力把自己白天的事情都忘掉,静心梦才少,才有深睡眠。如果不把白天所有的杂念关到笼子里,睡着了也会乱梦颠倒。大脑里只有一个念头不会打架,有了二个、甚至多个念头就会碰撞得厉害。那要减少这种精神内耗,就是遵循简单的原则,锻炼单一的专注达到极致。身体可以忙碌,但大脑要简单,绝不可分心走神。即便吃饭,就只专注菜或饭的咀嚼,专注于食物的美味,也才是真正关注到了被忽略的“进食质量”。寺庙里的僧人念经、捻佛珠、转法轮、敲木鱼,都是借助心锚的工具来修炼静心。
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我说“以事修心”。其实工作学习不仅是用心的载体,锚定的每个点也是锻炼静心的工具。做一件你最热爱最有价值的事,是一种享受。那个时段里,你把自己抽离出这个世界了,只用心做一件事,心能静到什么程度呢?沉浸在那样的情境里,要有人在背后扎我一针,我都会没有感觉。我经常走路时专注一个问题,有次扭了脚脖子也不知道。极度用心、极度专注单一细节或单一事情,不想别的事,这样才能把一件件小事做到完美、极致,世界上所有成功者都是把大事细分成百件小事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用心还必须先有耐心和韧性,才能锻炼出静心。
日常锻炼静心的方法有许多,所谓“生活禅”。用心赏花,专注观鱼都可静心。外出旅游,看看山景、水景,让视角里的景色成为静心的载体。有位音乐家朋友曾对我说,其实你不用听懂琴音,只要沉浸在那种韵律节奏里,用心聆听便静心。为什么人只有一张嘴,可长了两只耳朵,就是让你少说多听,心才能静。心无旁骛,用心就等于好心情。
读书更是静心有效有益的妙方,它同刷手机看短视频完全不同,纸面的阅读会让你完全放松,好的文章引你一句句读下去,就像曲径通幽那样。如果飞机上阅读,在毫无干扰的云端体验则更惬意。我读书总还要捏一支笔在手中,边转边读更专注。看到重要的内容就在下面划线,特别重要的打上五角星,划一遍等于又读了一遍,我给员工推荐的《论语摘要》就是自己这样划出来的。凡是看到精彩的段落,我还会把书合上,先独自思考、琢磨、咀嚼,独自静静地作深度联想。
《道德经》中说“静是万物之母”。古今中外,其实所有经典的案例都是“用心即静心”的结晶,无论军事、科技,还是艺术、体育,成功者皆是心锚制胜。因为心锚定在一处时,就在提升人的敏锐度、思维的感知能力,从而释放出人潜在的创造性。自由、悠闲的心灵自然就会流露出创意,因为静心会变成直觉,从而产生出神入化的妙境。古时的剑侠要蒙上双眼训练剑术,顶尖的球队也会在黑暗中练球,客观上排除了外部的诸多干扰,球员的内心就安静下来了,眼里什么都看不见,就只能用心变作眼来传球、踢球。练出了专注的极致“心眼”,甚至到最后可以练得“浑身是眼”。
再举两个大家熟知的人物。篮球明星科比,他每次大赛前的10-15分钟,总要把自己关在更衣室里做静心的训练,让身体与内心得到统一,他说“即使是在最嘈杂的比赛中,我的内心仍处在自己创造的那个安静的地方。”因为他其实同时在打两场比赛,外在的和内在的,要赢得外在的比赛,必须先赢得内在的比赛。
乔布斯曾专程到印度禅修,修的便是极静的境界,所以他在只有一盏台灯的房间内专注创造了极简美学的苹果。他生活甚至简单到一百件同款的黑色T恤,当然我也是定制了百套同款西装,并非学他,就想以定型锚定一种简单的方式。画家创作的过程也非常简单,他的心就只锚定在眼前的场景和手中的笔尖上。心锚就是关注点,关注点,才是创造点。
人的健康生命需要静心
美籍华人医学博士杨定一在他的《静坐》一书中说:“让自己静下来,是这个时代的非凡能力。”静心对社会的进步、人类境界提升的贡献更是潜藏而巨大的,静心修的是人们幸福感的深度与高度,静心又会使工作效率提升数倍。譬如在公司,上级静心带来的沉稳感和定力,就会无声地影响下属的稳定,下属静心了便不浮躁、不焦虑、不妄动。生活的静心,对身体有益;同样工作的静心,对身体也一样有益。
静心对人健康长寿的直接好处则为众多科学家公认:哈佛大学研究,8周的静心即可减少大脑杏仁体肌理,从而减少压力、焦虑;加州大学实验,长期静心的人大脑皮层皱褶更多,所以更聪明更智慧;诺奖得主生物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认为静心可以促进人体端粒细胞生长,使衰老变慢。因为静心能让人获益匪浅的关键,在于这种放松状态源自大脑的变化,而脑部众多变化所产生的信号,影响了每个身体部位。交感神经系统引发的紧张和收缩,透过由脊髓分支而出的诸多神经,影响五脏六腑,对心、肺、肾上腺、肠道、膀胱等。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单纯多了,它主要是控制脑干和高等的大脑中枢,这两者是放松身体和脏腑的重要枢纽。
所谓一刻造就永恒,一个念头就能改变我们眼中的身体与世界。当我们的心没静下来之前,身心是浑浊的,充塞着杂念、烦恼等污染心灵的垃圾。而静心,就是清除心灵表层那些垃圾的过程,当种种分心的杂念和不断流转的思绪开始安顿,甚或消失无踪,我们的身心就会变得非常放松。
在这个锻炼静心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心会一一体验到能量结的释放,神经系统的变化也随之浮现。这些能量结松脱时,会引发疼痛、麻木、悲伤等觉受,但只要这些结真正松了,负面的觉受就会蜕变成相反的感受,原本疼痛的地方会变得轻松,甚至有快感。悲伤的人在敞开心胸后,终于品尝出幸福的滋味。就连荷尔蒙也会发生相当有意思的变化,它会反应出你身心正在返老还童。许多资料显示,静心更有益于降血压、心血管的保养,心脏病、心肌梗死的概率会降低48%,也不易生癌症,反之长期的沮丧与焦虑会加快肿瘤的生长。杂念少了,毒素就少。静心放松之道,便是快乐之道,健康之道。
静心还需要修正心、敬心、净心
用心即静心。但要真正建立好一个心锚,还需要漫长的修炼过程。我在这思考研究中,归纳出以正心、敬心、净心来修心。但基础还是用心,任何事不用心,心是永远静不下来的。
“正心”是修心的第一要素,人首先就要把自己的这颗心摆正。心正了,大脑产生的才都是正念,也便是王阳明说的“思无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一个词,就是“正心”,端正了自己的内心,才可立身处世。我们红星美凯龙企业文化的“十三字价值观”,第一个就是“正”。正义,正气,公平,公正,正能量;不作恶,不做假;立德,立功。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与世界文化正直、正义的人类文明交汇点就是正。对于个体是做人正,做事正,不走歪门邪道,收入合法;与他人打交道真诚,诚信,没有私心。所以,人如果偏离了正的跑道,那心必然就歪了、斜了、扭曲了。
南宋学者朱熹在《中庸》章句集注中说:“君子之心,长存敬畏。”这个敬畏并非惧怕,而是谨慎、严肃、不敢懈怠马虎的意思。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敬心”作为修心的底层逻辑,一个人假如对天地、对大自然、对长辈、对他人、对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全然没有一点敬畏之心,还如何谈得上修心呢?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教我们要存敬畏之心,是教导一种人生态度,更是处世的大智慧。
古人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何谓心中贼?就是人内心的不健康意识,各种各样的杂念,这些对人心理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常说事压不垮人,而心垮则人垮,所以,修心必须先在心里构筑一道“净心”的精神滤网。我们的心灵居所,也像物理意义上的房屋,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才能住进去,才能把自己安顿好,净方能静。如果我们的大脑不被良知填满,不围绕着有价值的思维,不被积极的动机净化,你不需要的、甚至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不断充斥进来,渐渐长满杂草,最后导致人生的芜杂。我们说要学会整理心灵,把控好自己的精力流向,就是要屏蔽、清空现在每天由于信息爆炸而滚动叠加产生的精神垃圾,努力让内心放空沉淀。否则患得患失、急功近利,你的心神就散了,心智就浑了。
静心最需要的唯一只有用心
心锚即专注,只有用心,才有静心。有些看似聪明的人为何往往不成功?正是缺乏用心专一,心散而无法聚焦。就像许多聪明的小孩,学习成绩却很差,原因就在他的多动症,老是走神,开小差。现在有些年轻人,幸福肯定增加了,但幸福感却不强,因为对生活的用心专注不够,要知道专注才会产生荷尔蒙。用心还需要高效率、高节奏,最好是急性子,否则慢慢悠悠、吞吞吐吐、前思后想、模棱两可是无法静心的。用心还要善于演绎、假想、分析利弊,做事带着勇敢和争强好胜。这样用心专注投入工作,工作才能让你静心,人的幸福指数也自然大大提升了,人就心情愉快,精神健康,人生就是天堂。而不用心专注地工作,带给你的只会是疲劳和难受。
当然静心并非空心。现在人人都说忙,其实忙并非事物本身,而在于自身整天纠结往事的追悔,或对明日的担忧、恐惧,内心自然充满了躁动不安。还有就是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没有专注于自我战略、事的战略、人生战略、企业战略这几个至关重要的点,而把心神散在无谓的杂事上。思虑过度,自然达不到静心状态,所有的感觉都出不来。看看这个忙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古人早就认为“忙”便是心亡,心不在了,所以才忙。现代许多人患上了“失心症”,正因为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情境中,没有用心静心地充分感受当下,也等于脱离了生命。生命的有意义和幸福感在哪里?只在此时此刻,随时随地,用心在当下,人是无比幸福的。
王阳明说“宁静于内,无敌于外”,他推崇的是“知行合一”。在我看来,用心即静心便是身心合一。用心会把你带入静心的状态,而且静心又会促进你的用心。人活在当下,只有心在当下,身心共融,才是真的活着。用心即静心,用心与静心就是一个词汇。用心的过程,才是静心的过程;没有用心,不可能静心。静心正是一个用心追寻的领域,静心能让人敞开胸怀,开启智慧萌生的种种可能。《道德经》里说:“静生定,定生慧,慧自从容。”心不静,智慧不在;心锚定了,从容不迫,心智就开了。智慧又是能量的源点,心锚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