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时代,信息变成数字通过荧幕灌入视线的踪迹,世外桃园的梦想变得很近,又很遥远。当涨潮的自由与困顿的拘束锋芒相对,“数字游民”——这群以“远程办公”作为谋生途径,飘散在世界各地旅居的群体应运而生。
由Bilibili发起的首档改造类节目《奇迹焕新家》来到位于大理的NCC数字游民社区,由20余位数字游民组成的共居模式,让这个老式小院充满了年轻人的鲜活力量,但群居的模式,因为个体间存在的不同生活习惯,使他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也更为广泛灵活,需要可以共融但也能够保持个性的效果。
而更棘手的点,则是甲方只能提供7万元的预算额度,甚至在最后节目录制开始前被压缩到了仅5万元的造价,却需要完成从入户到庭院以及一个共享性的社交概念厨房空间的改造。
节目组找到设计师蔡忠义,他对“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这促使他接下了这个挑战。
通过与居民共创以节约造价的方式,最终仅以4万7千的改造总价完成任务。
厨房区域从建筑外围的路口进入,呈现为下沉式结构状态,内部空间较大,但原先并未做清晰规划,一半空间用作餐厨使用,另一半则堆满杂物。
设计师希望通过设计改造的过程,置入社交化共享厨房概念,丰盈空间的使用频次,创造可视化的交互场景。
空间内部使用大量海洋板作为基材,不需要收口,暴露简单而粗糙肌理,节约造价的同时兼具实用性,在后期可能随时更换移位,从而产生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户外的绿植以窗为框,映入室内,为素净的内里置入生动的图景。我们将整体空间一分为二,一半做厨房操作间使用,另一半相对开阔的区域则被定义为综合性用餐区,同时可以兼顾阅读与办公。
这样一来,空间的定义经过刻意模糊,我们得以更自由地与场域相处,发散又聚合的使用形态,让我们对NCC提出的“共居共创”,有了更为深切的初印象。
长桌与座椅可以自由拼接组合,形成不同的就坐模式。在需要宽敞平面的同时,也可以抽出侧面可移动的矮凳,将长桌完全靠墙摆放,留出区域中心的大面空白,交予场景更丰富的想象力。
△墙面裸露的部分是NCC共居伙伴共同铲除原有的水泥灰后,裸露出的原始混凝土状态,后期可以随使用的场景自由地粉刷新的色彩,保留空间可变可成长的属性。
一字型餐厅区域设置两处不同高度的烹饪区,满足男女生不同身高的使用习惯,同时也为多人次共同备餐创造条件。另一侧吧台区域链接咖啡手冲台,彼此透视的结构让交互属性得到再次强化。
同时我们希望这个空间除了内向的使用以外,也是能够以一个“咖啡馆”的概念对外输送的,成为过路人偶尔的落脚地,也从另一层面成为一个盈利的手段,促进NCC数字游民社区的良性发展。
人们通过游民的方式逃避格子间里的压抑
又通过共居共创的方式获得社交感的满足
我们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让不断游走的年轻人们,有一处心中长明的灯火,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的缝隙里,温暖每一个孤独且清醒的夜晚。
就像此刻共同拿起的画笔,在五彩斑斓的光影中,留下内心最想表达的情感。
是共创精神,也是同享欢乐。
△为了省下人工成本,墙壁的油漆也是设计师自己粉刷的,从走廊到院子的改造,只花了700元的材料费用。而不娴熟的动作也留下了更多值得细细琢磨的手工痕迹,让空间变得更为生动。
入口狭长的通道被重新利用起来,一侧刷过绿色的墙漆后,用来张贴NCC各项活动的海报,另一侧则用来张贴居民们共创的画作。
设计师知道此处的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来来往往,他希望那些退出社区返回自己生活圈的人们,在某一天回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曾经留下的画作痕迹,回想起这段“游民”的过往。
内里的大院原本为透明的阳光房,也是NCC成员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日照充沛,场地宽敞。
设计师在顶部的玻璃处贴上彩色的玻璃纸,透过阳光,打在地下的光影变成彩色的格子,简单的小改动为空间增色,正如生活在NCC中的每一个成员一样,“保持自我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容纳于集体。”
△跟着木工师傅学做桌椅
△共同绘制张贴画作
为了节省开支,空间中的许多物件都由设计师与NCC共居伙伴共同创作,例如入口处的油漆的涂抹与插画的绘制,庭院玻璃屋顶张贴的彩色玻璃纸,还有简单的桌椅木工,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也让这个空间共创的过程刻入每一个成员的内心,从而使建筑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项目平面图
主案设计
蔡忠义
千上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
于人、于事、于物,
于千
我们心胸广阔,有容乃大,
我们专注美学,积极向上;
千上设计以“坦诚,担当,专注,向上”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以全新的设计公司定位,聚集一批对设计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设计师,集众人之智,及时的捕捉市场流行元素,快速的通过信息传送及互动形式带动设计观念的不断进步,充分的尊重本土文化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专注空间美学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千上依旧秉持严谨的职业态度,结合周边成熟的项目顾问资源系统,以专业的设计和卓越的服务来对待每一位业主,以解决并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而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