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设计周,無名营造社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千匠百工木构绿建联合创始人陈国栋在第二届大湾未来设计论坛上分享了大湾区自建房更新实践的案例。在佛山南海区村庄外围的案例中,面对传统民居采光通风差等困境,拆除原低矮平房后深入分析并重建。构建竖向交通系统平衡开放性与隐私性空间,四层建筑功能布局合理,下沉式一楼、社交客厅二楼、客房三楼及天台各有其用,且注重与周边环境互动。建筑材料取自本地小镇,形成地方网络。该实践成果因创新实用被政府当作样板推广,为大湾区自建房更新提供了成功范例与思路,助力乡村建设发展。
起源与发展
最初创立于日本京都,积累了丰富建筑设计经验与理念。八年前回国,选址贵州黔东南作为国内事业起点,在此打造众多木结构建筑,有力推动当地乡村建设进程。
02 项目所在地背景
在设计理念上,团队独具匠心地构建了竖向交通系统,以此为纽带巧妙地平衡了开放性与隐私性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将家庭公共社交空间与村庄外围社交空间进行了创新性的重新整合与表达,逐渐形成了从外到内自然流畅的空间围合状态。从外部的公共广场、巷道等开放性空间,到建筑内部的半开放过渡区域,再到私密的居住空间,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
各楼层功能布局
一楼打造为宽敞明亮的客厅,是家庭活动和社交的核心区域,在这里,居民可以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分享生活的喜悦。客厅的布局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互动,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室外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让居民在室内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二楼设计了多功能卧室,可以成为小朋友们玩耍、休息的空间,同时增加了景观窗的设计,能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互。
三楼精心规划了两个隐私客房,为居住者提供了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确保了个人空间的独立性和私密性。
而天台则被设计为开阔的开放空间,是居民欣赏乡村美景、享受阳光雨露、举办户外聚会的理想场所。在设计过程中,团队高度注重内部气流的循环与采光效果,通过合理设置窗户、通风口等设施,确保了室内空气的清新与明亮。
设计重点与特色
同时,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交互也成为设计的重点之一,尤其是与狭窄的巷道之间的关系处理。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巷道的空间特点,打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互动空间,让居民在室内外都能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楼梯转角处也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转角都成为与村庄环境对话的窗口,或设置小型观景台,或装饰以具有乡村特色的艺术作品,使居民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也能与周围环境产生丰富的互动。此外,整个交通系统不仅承担着连接各层空间的功能,还兼具休闲的属性,其独特的设计鼓励居民在其中漫步、停留,享受空间带来的愉悦体验。
材料来源与意义
建筑所需的材料全部取自项目所在小镇及周边两三个小镇,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更在无意间构建起了一个紧密的地方网络。从材料的开采、加工到运输、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当地工匠的智慧与汗水,体现了人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紧密的依存关系。当传统的生产方式在现代建筑需求的刺激下发生改变时,这种地方网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推广与拓展
该项目因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卓越的实用性,赢得了佛山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大力支持。在当地举办的自建房大赛中,这座建筑脱颖而出,被作为样板向广大民众推广,南海政府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助力大湾区乡村建筑的创新发展。这不仅为当地乡村住宅建设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事务所并未满足于这一成就,在贵州等相对沿海发达地区更为闭塞的地方,他们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住宅设计实践,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乡村建设模式,为大湾区的乡村振兴的实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大湾区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About大湾未来设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