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12日,上海浦东·世博展览馆被设计的热忱与人群的活力紧密交织、层层包裹。2025摩登上海设计周暨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在此盛大启幕,本届展会以“设计∞可能”为主题,在短短4天展期内,如同一场强劲的“设计风暴”,掀起一场持续升温的行业热潮。
在这股设计热潮的涌动之下,精品酒店的空间打造尤为引人注目,它已超越了单纯的住宿功能,华丽转身成为连接自然、人文、理想与生活的重要载体——它既是设计师挥洒创意、勾勒出的诗意栖居之所,也是运营者用心经营、充满烟火气的日常舞台。
9月10日,由美宿中国、网易新闻、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美宿中国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成功举行。整场论坛围绕“理想三旬”与“烟火人间”的张力展开深入讨论,精准回应了当前行业的核心议题:当建筑美学遭遇商业逻辑,当文化记忆对接用户期待,精品酒店应如何同时承载“诗意”与“实用”?
论坛核心论题中,“理想三旬”代表设计者面向未来的美学抱负,聚焦建筑如何以空间语言传递人文理想,如何让精品酒店超越物理边界、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原乡”;而“烟火人间”则锚定运营者的现实考量,强调设计需扎根生活本身,回归乡土材料与社区语境,直面用户需求与经营效率之间的平衡挑战。
本场论坛汇聚了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副秘书长朱鸿宇、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会长朱成钢、《建筑与文化杂志》编委会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美宿中国”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中国美宿生态驿站”主编董丹 、刘宗亚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刘宗亚、蒙泰室内设计公司总裁/创始人王心宴、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首席建筑师,民宿集群“宿集”总规划师和首席建筑师,松赞集团首席建筑师戚山山、杭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云、亚太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豪、亚太远卓酒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廷、观度文旅创始合伙人兼CEO宫琳娜、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家具事业部活动与市场总监李莎、网易家居执行主编王傅蓉等多位行业顶尖设计师、品牌创始人与领军人物。嘉宾们展开了一场跨越设计美学与商业实践的深度对话,为中国精品酒店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灵感、指明新方向。
【从美宿到精品:设计驱动理想生活共同体】
美宿中国发起人曾辉在活动开场致辞中指出,“美宿”并非仅指民宿,更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归宿”。他强调,艺术与设计需打破领域壁垒,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民生需求及社会文明建设,需要与文学、科技等领域实现跨界联动。为此,美宿中国致力于搭建跨界协作桥梁,推动艺术设计与以民宿为载体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深度结合。值此论坛开幕之际,全新的美宿中国标识正式发布——这一举措标志着该计划从专业领域向更广泛的跨界协作延伸,进一步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美好生活的构建,为文旅住宿行业注入新动能。
网易家居执行主编王傅蓉则在致辞中解析了“精品酒店”持续受市场青睐的核心逻辑。在她看来,精品酒店热度不减的关键,在于精准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渴望在自然浸润、人文熏陶与理想生活方式中,获得更具深度的体验。与此同时,设计师亦借此突破行业标准化限制,注入独特创作理念,在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的同时创造更大社会价值,进而与投资人、用户形成深度价值共鸣。她进一步提到,当前产业与设计正走向深度融合,酒店已成为产品展示与空间体验联结的重要载体,各方需协同共建,才能推动文旅住宿行业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家具事业部活动与市场总监李莎,在之后的致辞中再次向各位莅临摩登上海时尚设计周的嘉宾们表示感谢。据她介绍,本届展会依托上海浦东·世博展览馆的H1-H4四大展馆,以前沿理念和创新作品重构设计边界,打造从灵感到落地的全链条高端人居展示平台,团队精心策划20+个特展与100+场活动,旨在串联设计与产业的桥梁,呈现多元家居美学与软装新风尚,为大家呈现出一场设计盛宴。
【设计哲思:超越形式,构建情感与价值共鸣】
在随后的设计分享环节,刘宗亚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刘宗亚以《为何创造》为主题率先发言。他指出,空间设计不止于构筑物理空间,更像是“购买一张通往自然的门票”——需超越形式与功能的局限,构建人与自然的深度情感联系。
秉持“空间的诗学”理念,刘宗亚倡导“少即是多”的适度设计,将建筑、景观与室内视为有机整体,致力于打造让人心灵放松、回归本真的场所。通过多个实践案例,他阐释了如何借助恰当的设计让建筑融入环境甚至提升自然体验,从而塑造超越住宿功能的“目的地”价值。这类设计不仅实现了高入住率与投资回报,更重新定义了旅行的意义:旅行不仅是为了居住,更是一场与自我、与自然对话的深远旅程。
蒙泰室内设计公司创始人及总裁王心宴则分享了其二十余年的酒店设计洞察。拥有丰富经验的她,擅长以设计强化品牌叙事、提升品牌价值。她认为,优秀的设计应融合品牌基因、在地文化及现代审美,以有限预算实现空间的情感共鸣与商业增值。无论面对国际品牌还是自有项目,她都注重从品牌故事出发,打造兼具辨识度与记忆点的场所。
在多个存量改造案例中,王心宴通过重新梳理材质、色彩与动线,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策略激活老旧物业,显著提升其市场价值与客人入住体验。她强调,设计不仅是创造空间,更是在塑造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品牌目的地。
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首席建筑师,民宿集群“宿集”总规划师和首席建筑师,松赞集团首席建筑师戚山山以“建筑是一种记忆的存在”为题,阐述了对建筑的思考与实践。她认为,建筑应超越物理实体,成为镌刻于记忆的永恒象征;真正有意义的建筑不应止于短暂的视觉吸引,而应深度融入人与自然、文化与时间的对话,唤起人们持久的心灵共鸣。
从个人成长与旅行经历中,戚山山体悟到“家”的本质是人与场所之间的记忆联结。因此,她在西藏等高远之地致力于打造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在极端环境中营造出温暖且引人内省的栖息之所。她强调,建筑应退居体验之后,引导人静观自然、直面自我,从而获得一种“看得见”的能力——不仅是看见风景,更是看见自己。在她看来,建筑师的责任在于创造能带来长久喜悦与归属感的建筑,让美好记忆不断循环,构建属于人们的经验世界。
杭州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云则以“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为切入点,指出真正的好设计源于真诚、功能与社群的共生。他强调,设计师应跳出既定框架,保持纯真与开放的视角,重视“观察”胜过纯粹学习——世界从不缺少美,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心绪去感知与回应。
孙云倡导拥抱不确定性与不完整性,并将其视为人类超越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核心。在他看来,真正的设计不在于外在形式的繁复,而在于能否忠实于自我体验、贴近土地与人情,让每个作品都成为一颗深植于生活的“种子”。
【聚焦“理想三旬VS烟火人间”,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
在诸位设计师分享完设计哲思后,本次“美宿中国论坛”的核心对话环节正式拉开帷幕。围绕“理想三旬VS烟火人间”的命题,嘉宾们针对酒店行业当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展开深度探讨。此次对话由网易设计执行主编张金燕主持,亚太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豪、亚太远卓酒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廷、观度文旅创始合伙人兼CEO宫琳娜、杭州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云作为对话嘉宾,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亚太远卓酒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廷表示,传统五星级酒店正面临运营困境,而民宿及非标住宿凭借独特选址与深度文化融合,展现出显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挖掘不可复制的在地文化,以设计为赋能手段,让住宿产品承载历史传承与人文使命,最终实现‘共生’与‘传承’。”他进一步补充,设计师需沉心理解文化,将在地元素创新转化为触达心灵的体验,从而提升品牌价值与用户认同。
杭州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孙云认为,优质酒店应超越硬件与设计本身,提供深度在地化服务与资源整合能力。“以早年丽江民宿为例,其魅力正源于民宿主人对本地资源的熟稔与个性化服务引导。”他提出,未来酒店需开发具象的在地体验(如专属徒步路线、在地生活供给支持),通过连接人与地方文化,构建有温度、有内容、有引导力的旅居体验,而非仅停留于空间设计层面。
亚太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豪提出,酒店行业必须打破标准化思维,摒弃“方脑壳”式的固化运营模式。他用“三看”总结未来方向:“向外看”——整合跨界资源;“向下看”——重构空间主角(不再以客房为唯一核心);最终“向上看”——实现忘我无界的体验升级。在他看来,目的地商业生态比酒店本身更重要,需以IP经济和开放思维突破物理与认知边界,推动行业从“起哄经济”转向内容驱动的体验时代。
观度文旅创始合伙人兼CEO宫琳娜则认为,酒店应超越单一业态标签,转向“遗产空间运营”与在地共生的模式。她强调,应充分利用既有文化资产而非盲目新建,通过融入本地文化、餐饮资源与人力,为客人提供一站式的多元体验。“要关注人的不完美与情感需求,通过疗愈类产品及文化服务,让客人在旅途中埋下成长的种子,实现‘见未见之自我’。”宫琳娜表示,这一方向将重塑文旅的人文价值与理想情怀。
结语
此次论坛的思想碰撞,不仅为中国精品酒店行业注入了 “诗意与实用共生” 的新动能,更以 “设计驱动价值、文化赋能体验” 的共识,为未来锚定了清晰航向 —— 正如摩登上海设计周所印证的,每一次因热爱与匠心的相聚,都是行业生长的重要注脚。从设计师对空间诗学的坚守,到从业者对 “人 - 场 - 情” 联结的深耕,这份对 “美好住宿” 的探索,与设计周 “设计∞可能” 的追求一脉相承。
暂别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深度同行的序章。2026年,期待摩登上海设计周继续以设计为桥,联结行业的创新智慧与人们对烟火人间的向往,在在地文化的转化、跨界资源的联动中,解锁更多未知与可能。愿与每一位深耕者再次相聚,共赴下一场设计盛宴,为中国设计续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