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 一种追求舒适的家居文化
大家好,我是梁文道,在刚才开场的视频播放中,我听到一个字眼反复出现,就是舒适。家居生活最起码的要求是满足我们一般人对舒适的追求,说到舒适这一点,就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客厅里面,哪一件家具让我们感到最舒适?那就是沙发。可以试想一个家庭再大,如果没有沙发,我们就会觉得不够舒服,会觉得好像少了一点什么。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中国二三千年的家居形式、设计和演变里面几乎没有出现过沙发。也许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欧洲的历史里面也没有沙发,沙发在欧洲也是很晚才出来的。如果你到欧洲旅行,看看修道院神父住的房子,那种房子看起来不够舒适,这是因为他的椅子都没有椅背,就像我们人民大会堂的椅子一样,这种椅子并不够舒适,而是为了显示庄重的意义。为什么中国人、欧洲人都没有沙发,沙发到底是谁发明的?我们最早的沙发来自于土耳其。土耳其人保留一种坐的习惯,他们的坐姿是介乎于半躺半坐的姿态。又如阿拉伯的帐篷,靠在上面是有点像沙发的感觉,身子是弯弯的、扭曲的。在坐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出现一种对于中国人、对于欧洲人都很现代,很新的感觉,这种“舒服”的感觉就催生出了沙发。
“舒适”文化 —— 变动的标准
最让我们大家感觉舒服的沙发,在中国家居生活史上是很晚才出现的东西。因为中国人过去并不认为这样坐很舒服。我们研究人体工学总能研究出一种舒服的姿态,它不只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对于舒适姿势的定义,每一个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位,中东的舒适使得他们发明了一种舒适的家具。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今天觉得现在的坐姿很舒服,但曾几何时大家并不是这样坐的。传统的日本人都是坐在地上,双腿屈曲。中国人在宋朝的时候,房子都比较低,而所有的家居设计都矮很高,这种空间设计就像日本的榻榻米一样。所以唐朝的家具不会像我们今天看到的红木家具那样,因为这些家具太厚重。
生活方式 —— 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为什么讲这些?因为家的文化题目非常大。家是一个避风港,是让我们休息的地方,家还可以烙印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我们今天每一个在场的朋友们,你都背着一个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整个家背上身,而这些可能我们意识不到。很多拍电视、电影的人,他们要描绘新婚的人住在一起,他们很喜欢拍一个小细节。一对男女他们住在一起,他们会为一点小事情有一点争吵,比如那个马桶盖有些家庭是习惯放着,可能因为一个家庭女人比较多,女人的权威比较大;而有些男人是喜欢掀起来,然后再放下去。我们再回到这对新人,一男一女带着不同的使用习惯住在一起,我们的问题不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出问题,而是这个家应该怎么安排,小到厕所的板子该收起来还是放下去?使用楼梯扶手的姿态怎样?两个人白天是拉窗帘,还是遮挡一点?这种生活方式,与父母的教养有关,就像用筷子一样,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是会把自己的家居习惯带到一起的。你平常怎么走路、怎么看电视,都是家庭生活痕迹印在身上。这种姿态放大看,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有一种人们曾经非常熟悉的身体姿势,在过去30年已经迅速的消失,今天已经看不到。以前我们看到满大街的人用这种姿势休息,而今天在广州很少看到这种姿态,这种姿态是什么?蹲。30年前的中国人都会蹲,我虽然在香港、台湾长大,但我最初来这边,一开始也是蹲,这种姿势说明了我是内地人,而不是香港来的。蹲的姿势为什么消失?这个姿态是不舒服吗?也不是,那是什么?因为有人认为它不文明,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偏见,这种蹲是全中国的习惯姿态。由于蹲不见了,也就有一种家具,也一种建筑商的空间设计渐渐消失掉,不被重视了。
“蹲” —— 最传统的家居文化姿态
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做家具,怎么把中国文化的传统东西带进去?说到这点,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中国家具的巅峰,明时家具。这种想法太片面。什么是中国?广东是中国、上海、北京也是中国?还是老百姓用土用水泥搭建起来的叫中国吗?还是汉朝是中国?这些都不全是。如果我们讲中国家居就是民时家居,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今天我并没有见到在比较体面的家居杂志上介绍某个品牌推出凳子或是矮凳子,但是“蹲”有着家居精神。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蹲?这个蹲不完全是蹲,是一种蹲坐,在田埂上,你觉得坐下来不适合,但是能坐的时候我们也坐。你在农村里面看到农民他们有时间休息的时候,他们吃饭,拿着碗和筷子坐在那里,坐非常非常矮,蹲在那里吃饭。我们原来在潮州、汕头看着一些老人坐一些特别矮的凳子,他们喝铁观音和水烟。我们曾经中国人喜欢这种坐具。它以凳子为原形,甚至比凳子高一点或者矮一点。由于蹲这个姿态不见了,我们对这个姿态所相应的家具也慢慢消失。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椅子,因为唐朝之间的中国人不坐椅子而是坐在地上,坐椅子则是在野外,骑马打仗的时候。其实以前中国人有凳子,那个凳子我踩着高,我为了登高而登上去。这是一种非常典型、非常万变和灵活的中式家具的元素。
家文化 —— 把追求舒适变成一个问号
今天我们大部分人不太注意“凳子”这种东西,我刚刚讲的这些,不单是看某一种传统文化的丧失,也许一种东西的失去有一种必然性和理由,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家居的不断变化。我们今天所有的家居生活都被电灯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家居生活不断改变,如果回想过去,就会觉得太过勉强。如果我们的家是天花板比较高的灰砖房子,没有电灯,点油灯很灰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厚重的红木椅摆在那里,你只能看到悠悠的身影,要拿灯过去才能看到上面花纹、漆面。可以试想,在那样一个年代,你放那样一个家具,是多么的不合适。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家居文化不断的改变,在这个时候,与其说我讲的是家文化,大家都很肯定的元素就觉得很舒适,倒不如说,把舒适变成一个问号而不是一个答案。我今天在这里提了一些问题给大家,我知道大家都是有资历的内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