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童慧明
采访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嘉宾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始终致力于工业设计事业在珠三角的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文撰章两百余篇,设计作品近百件。
回溯广美教育发展的历程
网易家居:童院长你好,请您介绍一下广美工业设计的教学特色,尤其是跟国内其他的美院相比,像我们都知道广美一直被人称道,可能跟企业结合的比较好,您怎样认为呢?
童慧明:这个问题可能稍微要回溯整个广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历程,现在说起来已经整整30年了,1983年的时候我来到广州美术学院,那时候来做研究生,记得那年的11月份,王受之老师第一次在广美的工业美术系讲世界工业设计史,我们整个设计教育变革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广美也就成为后来国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四个最早开设工业设计教育的领军的学校之一。
“接地气”代替“干中学”
跟内地一些学校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设计教育始终坚持,在最初我们提出来的是“干中学”,一直到今天我们提出新的口号叫“接地气”,这个概念就是说要密切的跟所在区域的产业密切结合,所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广美当时的几个青年老师,最早开始通过开设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的方式,在实践当中摸索和学习如何把工业设计的概念转化为工业设计的实践。
用“创新设计”的概念来引领全新的专业方向
九十年代到进入新的世纪之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间,宗旨始终被坚持着,2010年广美为了设计学科今后有更大的发展,就把原先的设计学院拆分成了三个新的学院,其中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这三个面向产业和产业结合最密切的专业板块把它组合在一起,成立了工业设计学院。其实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讲,我们新的学院英文的名称,跟中文名称不一样,我们的英文名称应该叫创新设计学院。
其实这里传达了一个变革,就是说过去密切的跟企业相结合,把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进入新的二十一世纪新的二十年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在和产业结合的过程中间,能够通过把这种原创,把技术和文化,和未来的趋势更多的引入到教学中间,来产生一种引领的作用,所以用了国际上现在最前端的概念,创新设计的概念,也说它回避了现在在设计教育中到底叫艺术设计,还是叫工业设计还是叫产业设计这些一些争论,可能是跳到了一个视野更加宽广的领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过去的三年中间有很大的变化,包括有一些全新的专业方向,被我们用更细化的方式进行这种创造性的拓展。
由“课程制”变为“课题制”,增加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研发
在新的平台上,拓展交互设计,交互工具设计在过去的几年中也有快速的成长,像这些新的专业方向,还有公共产品与娱乐,所以令广美的工业设计学院的教学平台现在应该是国内所有设计学院中间,跟产业密切最鲜明,对接的程度最准确、专业的方向最多的这样一个学院。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的一个方针的指引下,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我们由过去的课程制,转向了今天的课题制,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教学阶段用工作室的平台来承托整个课题的基础教学,比如说家具,家具设计,在三四年级中间就有相当多的企业研发的项目导入进来,在交通工具、交互设计等等,所有这些专业工作室里现在都是在跟国内一些非常著名的企业进行一些合作,把他们的这种面向未来的一些研发的课题导入到我们的教学中间来。
所以今天的“接地气”和过去的“干中学”本质上有了很大的一个变化。